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性格问题探究

2019-09-10张文祥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张文祥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也随之出现。这些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正确家庭教育的引导,很容易在生活、学习及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留守儿童的良好性格的养成非常不利,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一生,也影响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实践,着重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性格缺陷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185-01

1.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缺陷的具体表现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大概是697万人,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教育,从而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形成、良好性格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通过相关的调查与统计,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

许多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被父母委托给家里的老人、长辈看管,这些老人由于年龄较大,只能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与孩子无法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大多会形成内向、封闭的性格。

(2)性格叛逆,任性自私

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出于不能长期陪伴的愧疚心理,就会千方百计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再加之家中祖辈的过分溺爱和放任,很容易会形成叛逆、任性、自私、的性格特点。

(3)性格自卑,不思进取

留守儿童大多都是适龄儿童,当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委屈时,由于无法及时的与父母沟通,无法疏解内心的压力,长期以来,就会慢慢的失去自信,从而形成自卑、不思进取的性格。

(4)缺乏自律,产生厌学情绪

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分离,在生活、学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管束,再加上孩子年龄小,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和自制力,很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或不良分子影响,从而出现自由散漫、沉迷网络等现象,有的甚至还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2.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的养成原因及对策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而改善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现状。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性格的形成与其长期缺失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在生活、学习中同样无法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心里难免会产生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进而或叛逆或自卑。其次,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由于年龄较大,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观念,要么溺爱、要么放任,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呼吁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家长应尽量克服生活上的困難,双方或单方,回到孩子的身边进行监管,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其次,实在不能陪伴孩子的家长,应加强与孩子及教师的沟通,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给予耐心、细致的引导和教育,使孩子能有效的疏解内心的苦恼和困惑,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2)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学环境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对留守儿童无法形成有效的教育。其次,农村教师大多无法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最后,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与学生无法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无法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尊重,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由此可见,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更应该担负起一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学生构建一种和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在学习上,更应在生活中对学生给予关爱与帮助,有效的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使学生乐意与教师交流、沟通,进而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形成良好的性格。其次,教师还应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在学习及生活上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赏识,以此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另外教师还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当的培养,使其在教师的关注中逐渐的找回自己的自信,最后,教师还应积极的组织集体活动,并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与他人交流的机会,逐渐融入到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总之,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集社会各界力量,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才能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班级等大家庭的关爱,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伟,王亚运,司振龙.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安徽省六安市双河镇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5)

[2]谢晓怡.直面农村留守儿童现状[J].农家参谋,2011(02)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农村地区留守儿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