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教,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活力

2019-09-10沈振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活力数学

沈振华

摘  要:新课程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习得与发展。“以学定教”作为一种关注学生和学习的全新教学主张应运而生,使得课堂的焦点逐渐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定教”是让学生爱上课堂,优化教学效果的良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应用、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以期让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关键词:以学定教;数学;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092-01

“以学定教”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着眼于学生的基础与成长,注重学生在所思、所想、所悟的基础上有所得。它是优化教学效果、让学生爱上课堂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我在“以学定教”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思考。

1.情境体验一使“导入”从“主硬”变“生动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个精彩的引入对于一堂好课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且不持久的特点,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抛开情境的创设,以过于简单的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往往会使孩子产生突兀之感,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相背离。我认为低年级教师要多思考如何用巧妙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兴趣,如何使学生最初的“体验”从生硬呆板变得生动自然。

在《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我的导入设计是由数学课前情景小故事“骄傲的9”引入。即由学生分别扮演0、1、9,通过1和0联合起来战胜9的故事自然地引出10的学习。该故事的设计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探索热情。事实证明,绘声绘色地表演过后,无论是表演故事还是观看故事的同学都能够伴随故事的发展积极思考,从而更自然顺畅地认识10。根据表演,学生直观地看到1站到0的左边就能够组成一个新数“10通过10“战胜”9初步感知10大于9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这种直观又富有趣味的引入形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2.联结内容—使“知识”从“孤立”变“系统

真正灵动的、被学生喜爱的课堂绝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的课堂;真正灵动的、被学生喜爱的教师也绝不是一味灌输的教师。内容的灵动源于深邃的思想,结构的灵动源于巧妙的联结。

所谓联结,即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联结意味着将本节课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起点及最近发展区打通,化“累加”为“生成”;联结意味着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科内部相关知识相勾连,以便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化“孤立”为“系统”

在我的课堂中,联系本节课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自然地生成新知识前提条件是:孩子们必须已牢固掌握了0到9的知识,能够清楚0到9的学习过程并能自然迁移到10的学习中来。在联系实际生活方面,本节课数数的环节、在主题图中找10的环节都不是生硬地抛出知识,而是把知识放入到恰当的情境当中,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了解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用的道理。可以说,有效联结是自然生成的魂魄,是打开孩子信心之门的金钥匙。课堂上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善于引导学生巧妙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知识的思维习惯,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信心倍增,才能逐渐学会自主思考。当孩子不再把数学看成是枯燥而抽象的数字难题时,才敢于并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

3.鼓励质疑—使“思亳”从“被动”变“主动”

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要具有魅力就必须把学习的权利真正地交还到学生手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我使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表达所思所想和充分答疑解惑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由于本课内容是在0到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学习新课阶段,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到讲台上来充当教师,把本组的学习成果讲给其他组的同学听,并适时在组内和组间展开学习和讨论。整堂课,学生们各抒己见,不断提出疑惑,生成观点。通过合作交流,思维不断碰撞,疑惑不断被解答、思路不断被明确。尽管学生年龄还小,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最终完成了“认识10数数—第10—10的书写—10的组成—加减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积极性得到调动。也正是在这样充满发言机会的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同时生成了新知,达到了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使教师提问转变为学生提问,让质疑从被动真正转向了主动。

激活经验、尊重主体、自主学习、合作生成是我对“以学定教”和我校四位一体实施策略的粗浅解读。在“以学定教”的数学课堂上,我力求:优化学习过程,丰富学生体验;创新学习形式,推动有效思考;增强结构梳理,促进深度感悟;以“问题”串联课堂,以“对话”充盈课堂。我相信,只有当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难事,不再仅仅充当听众和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探索”才会自主地洋溢于课堂,学生的“热情”才会自然地点燃课堂。

参考文献

[1]田宗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江西教育,2019(15)

[2]石红梅,纪海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设计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活力数学
活力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活力青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