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09-10张艳萍
张艳萍
摘要:学习习惯,指的是经过有意识地训练或潜移默化地陶冶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自动重复性的学习行为或心理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养成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了教学目标之中,足以见它的重要性。而低年级则是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师要做到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语文的学科特点为依据,积极借助多重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查阅相关资料,明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强调无论做任何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曾有人将学习比喻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而预习则是正式演出之前的预演。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而且还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有意识地对此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明晰课文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教学《端午粽》这篇课文之前,我让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当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生词时将其标注出来,然后通过查字典解决它。其次,我还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关于端午节的图文信息,比如端午节的来历,相关传说以及民间习俗等,并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看谁知道的最多、最全。如此,通过预习,不仅使学生明晰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这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二、丰富教学手段,打造魅力课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习惯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使得学生日益丧失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便极易导致课堂陷入混乱与无序状态。鉴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的基础上,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學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之初,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依次出示了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白雪皑皑的情景,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季节吗?”每当学生猜对一幅,图片上方就会依次出现“春”“夏”“秋”“冬”等生字。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后,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四季》的课文动画,其中不仅生动反映了四季的特征,而且还穿插了相关汉字的讲解。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还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三、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习惯
通过读书,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在教学之余,我时常会为学生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展示类、推荐类、朗诵类几大类型。以“推荐类”读书活动为例,指的是学生可就自己近期读过的好书进行好书推荐或发表读后感悟,并与全班学生一同分享、共同交流。“朗诵类”读书活动则指的是学生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进行经典诵读比赛,或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经典的诵读或朗诵。如此,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不仅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总而言之,若从小学低年级阶段就能够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上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对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水平,抑或是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敬岚焱.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J].电脑迷,2018(07):176.
[2]王秀翠.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