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探讨
2019-09-10侯艳芳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被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力图通过将权力图进制度的笼子,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建设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现状,并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为顺应国内外综合环境的不断变化于2006年被提出,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预防能力,2012年通过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施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将内部控制正式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将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扩大到行政事业单位领域,旨在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2017年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财政部财会[2017]1号),文件要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按年度编报内部控制报告,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通过规范各项流程,在规范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规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有助于加强风险防控。
第二,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保护国家资金安全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严格控制國有财产的使用和保管,降低财产物资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决定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设计及运行情况。但许多单位的领导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没有深入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内控意识不强,只重视单位发展、个人业绩,把内部控制仅看成是财务部门的事。
(二)普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定的内控制度规范与自身实际情况不吻合,缺乏可执行性和权威性,工作人员存在不遵守制度的现象。由于未能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没有约束力和强制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难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前采取的是粗放模式,制度停留在表面,未能根据单位实际进行深入细化,很难落实到具体岗位中,使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三)资产管理薄弱
随着部门预算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有效执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购置方面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后续使用管理中缺乏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未建立财产定期盘点制度、购置的资产未及时登记入账、资产责任不明确等,内部控制的缺失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和资产的流失。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原因
第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的制度实施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未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2012年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许多工作人员是刚刚接触内控这一制度,对内控制度没有深入学习了解,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第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二者之间的性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看似不会因为市场带来风险,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且具有维护一方地区经济稳定的特殊职能,因此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财务风险。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特殊原因
第一,基层单位人才匮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完善的制度建设更离不开人才。一方面因为在基层的实际待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和市区存在着差异,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因为基层缺乏有效的用人制度,一般重使用轻培养,很难留住人才。
第二,基层财务人员良莠不齐,且工作繁杂。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严重缺乏,使得单位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的普遍现象,任务重,工作繁杂。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的缺乏,部分财务人员并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临时担任职务,导致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职业素质不高。
第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权责不清晰。与企业相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在权力制衡方面较弱,企业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等机构,使得决策、权力、监督与执行相互分离,实现相互制衡。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设置类似的机构,一些重要决策,单位负责人既是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监督者,在一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出现单位负责人一人决定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
四、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人才,加强人才培养
第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从长远人手,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等政策,提高人才待遇,改善教育、医疗等周围环境,使人才引进来、且留得住。
第二,鼓励财务人员学习。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参加考试、参加培训的方式学习。财政部门可定期组织当地的财务人员培训学习,培训最新的政策、法规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宽度与高度。
(二)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负责人内控意识的提高对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单位负责人是内控制度的建设者,也是内控制度的执行者,一方面应从全局把握,去看待和完善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在单位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重视和执行内控制度。可以考虑将单位内控建设的作为领导考核目标之一,以此来激励单位领导。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以实现全员参与。所有员工认真深入学习内控知识,了解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参与内部控制的关键岗位。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鼓励员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规范的财务管理、完善的财务制度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强力保障。第一,严格执行《预算法》,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资金,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第二,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公开采购,程序合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三,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管,加快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形成资源浪费。第四,加强对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提升工作效率,定期轮岗,以降低财务风险。
(四)完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形成有效监督机制
有效的监督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体制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两方面人手进行完善。内部监督,即从单位内部考虑,成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内部控制,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外部监管,即从单位外部考虑,引入审计、财政及纪检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行使监督职责,对内控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审查,以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五)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识别风险,建立風险预警机制是内部控制实施的最后屏障。风险不仅包括外部市场风险,也包括单位内部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单位内部人员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从内部管理角度增强风险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时,可以借鉴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先进经验,引进管理会计理念,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为社会管理的稳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论
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人才、制度、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实施中执行力的刚性不足,应从单位内部、外部逐渐规范完善内控制度,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财经界(学术版)2014(15).
作者简介:
侯艳芳,土默特右旗财政局,内蒙古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