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学做教师
2019-09-10赵雪涛
赵雪涛
1997年7月15日,我踏进了人大附小的校门,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斗转星移,22年过去了,我从青春芳华步入不惑之年,不变的是我热爱教育的心。
记得参加工作之初,学校让年级组长杨宝兰老师当我的师父,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杨老师都是手把手地教我:水壶放哪里、值日怎么做、如何和家长沟通交流、怎么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教学上,她对我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教案一次写不好就告诉我问题所在,然后写第二次。一个学期下来,我用了近200张教案纸。
工作刚满一个月,领导进班听课,我因为紧张,环节忘了,板书忘了,要贴的图片也忘了……我懊恼、沮丧,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这时郑瑞芳校长把我叫过去,笑着说:“孩子,课上得不错!”随后,郑校长就表扬我有一个环节设计巧妙,有想法;有几处提问特别及时;课上能关注到学生的发言……然后用“如果这样就更好了”的方式给我提出建议,最后说:“孩子,你一定没问题的!”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依然心怀感恩,感谢郑校长用真诚的态度给一个刚入职的年轻人以极大的包容,给她以希望和目标。那一刻,我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如此才能不负校长的期望。
随后的十年,是我丰盈、充实自己的十年,我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向老教师请教管理班级的妙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业余时间报名上辅导班,完成专升本的继续学习。我希望自己教育教学的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2007年11月,首届“京浙闽”三地教学研讨会在浙江温州举办。我万万没想到,郑校长会让我承担学校唯一一节语文课的授课任务,当我看到会议手册上对另外两所学校的授课教师的介绍时,心里十分忐忑,他们不是“省级教坛新星”,就是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的教师,而当时的我仅仅是一名中心学科带头人。郑校长似乎洞穿了我的内心,在火车上就开始宽慰我,让我一定要满怀信心。最后她还是那句话:“孩子,你一定没问题的!”于是,有了第二天我此生第一次面对几百名教师的课堂展示,但我一点也不慌。回程的火车上,校长才说了“真话”,其实之前她也是比较担心的,毕竟我几乎没有上过这种大型的展示课,课堂把控能力有待提高,但她还是坚定地没有换经验更丰富的老师去,她认为年轻人就是需要平台去成长。“只要你想成长,附小就给你搭台子”,几十年来,有多少年轻人有着和我当年相似的经历。郑校长想的是,给你机会,你就会得到成长,不断地成长,必定会成功,这样学校才会如一艘大船,永葆动力,不断前行!
之后的十几年间,我在不断地磨课、讲课与反思的过程中渐渐成熟、成长并自信起来——多次在学校做展示课,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代表学校先后赴四川国人小学、密云石城小学等地进行义务支教,连续十几年被评为海淀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011年6月29日,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从那刻起,我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老师,今后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学科主任,我要积极带领大家践行学校的理念,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让课堂真正成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之处。
责任编辑:王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