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学科渗透
2019-09-10王梦茜王悦
王梦茜 王悦
“爱国”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爱国主义教育并非空洞、抽象的概念,各个学科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何挖掘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记者采访了各学科一线教师,请他们谈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具体案例。
语文:以文载情,以情育人
虞惠莲 四川省荣县荣新小学校语文教师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能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上课时,我会根据学生情况,将教材内容适当拓展,自然地调动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部编版新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老舍的散文《草原》,记叙了自己第一次去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一个自然段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景。孩子们读着课文,看着PPT上的照片,感受着大草原与四川平原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就会很自然地产生“祖国好美,我想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想法。然后我会和孩子们分享自己旅途中的故事,并告诉孩子,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民族团结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面。《草原》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友谊的歌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不同民族的人站在一起,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手,虽然大家没有血缘关系,但都有个共同的母亲叫中国,所以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写自然风光,实则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们通过文字领略草原风光、民族风情的同时,也自然理解这一主题。这也体现出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教师能够通过形象的文字,创设具体的情境,做到情景交融、以情动人。
数学:乘法口诀背后的爱国主义教育
刘艳茹 北京市石景山外语实验小学数学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就提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便蕴含着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首先,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提供了一些有利于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的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减法部分,教材配的情境图是几名学生注视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的场景。金牌榜上呈现了前5名的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中国是第一。教师可以用情境图素材让学生感知中国体育的飞速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可以彰显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及祖先过人的智慧。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钟表”的内容中,设置了补充版块“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表内乘法”单元的“你知道吗”版块,向学生介绍了乘法口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人们把口诀刻在竹木简上,叫九九歌。这些素材,彰显了中国古代数学辉煌的成就及祖先的智慧,教师利用恰当,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心生爱国情。
最后,部分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就涵盖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比如人教版小学第二册教材中“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就涵盖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而一个国家的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风貌,因此,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我们的国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纸币上的图案,让学生认识国徽,走近祖国的壮丽山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尺度的把握很重要:过浅,无法起到作用,流于形式;过深,可能影响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提前设计好过程,争取在短时间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英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严彩莉 北京市丰台二中教育集团副校长、英语特级教师
很多人都疑惑爱国主义教育与英语学科如何结合,学生也常常有“英语是别国的语言,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的疑问,其实英语学科教学同样可以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效结合。我对学生介绍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如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屈辱性事件,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学好英語可以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运用到国家建设中去。
在上初中英语教材中“美国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生平事迹”一课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再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的电影《横空出世》的片段,让学生们了解国防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精神,还为学生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和突出成就。他们静静地听着,颇为动容。
我还给学生播放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申奥成功的录像,他们深受感动。事后,我让每位学生设计一张宣传冬奥会的英语海报,完成的作品在征得所在居委会同意后,张贴于居委会的告示栏内。这份作业不仅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让学生的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其中。
在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如何爱家乡爱祖国的小组讨论,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词汇和短语作为补充,学生讨论得十分热烈。在发言阶段,有几位学生说得慷慨激昂,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又训练了英语口语,并切实开展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每次寒、暑假来临之际,我会鼓励学生在外游玩时若遇到外国友人要主动、热情地问好或进行简短交谈,并叮嘱他们在与外国友人交谈时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
郑文涛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政治教研组长、政治高级教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从其课程性质来说,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其很多内容都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关联。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经济与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理解我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凝聚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政治生活》则告诉学生,具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在本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科教育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带领学生感悟爱国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会让学生们交流古代先哲的精神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
此外,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爱国。每年全国两会前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两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登录政府网站,结合自己所处社区情况,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向总理建言献策。学校还带领学生走进塞罕坝实地考察,参观塞罕坝博物馆,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途径,真实感受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和理想追求,朴实而热烈的爱国情怀于行走间慢慢沉淀;我们走进贵州,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缅怀先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红色政权的艰难历程,加深了对长征精神内涵的认识;我们走进“中国天眼”景区参观,在近距离观摩大国重器时,感受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更感怀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燃尽一生打开了“中国天眼”,在世界的天文史上留下了中国的身影。
历史:感悟历史,以史鉴今
陈志弘 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故土的至深热爱、对天下苍生的悲悯情怀——以中华文明的悠久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近代中国历经曲折坎坷、在风雨飘摇中的变革与奋进,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古今英雄人物的壮举,铸造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以当代中国的蓬勃发展,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当今时政热点为抓手,强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紧迫感。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我们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件去感染人,熏陶人,使爱国主义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润和升华。
历史教师应注重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死背历史结论,更不能简单、粗暴地为历史人物或事件贴标签、喊口号。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鉴别和解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具备严密、科学的思维与逻辑。我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鉴今”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读文献,通过旁征博引、反复论证,让学生自己得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历史结论,真切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历史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历史现场”的氛围,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我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历史剧展演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历史事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等环节,深入体验历史事件的影响力。在讲授《五四运动》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五四运动时期的小记者,为五四运动做报道。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国难当头的时代,爱国之情自然而然地萌发。多年来,我坚持带领学生做口述史研究。例如,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组织学生以《改革四十年,我的祖国我的家》为题,利用寒、暑假采访长辈,开学后进行交流分享。学生们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极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
地理:爱国主义教育从认识国情开始
夏维菊 北京市古城中学地理高级教师
地理学科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比如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西电东输”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三北” “治黄” “青藏铁路”等工程,都是党领导中华儿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做出的壮举。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极大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义务感,激励他们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我在中国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学生的头脑中培植起祖国美丽、富饶的形象,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在教学“中国疆域和位置”时,我向学生展示东西两半球分布图,让学生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的位置,知道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都十分优越;在讲述国土面积时,除了告诉学生数据,我还利用比较教学法:我国疆域辽阔,相当于32个欧洲国家的总面积,是法国面积的17倍、日本的25倍、英国的40倍。这些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爱国主义情感悄然而生。
地理教材中涉及自然灾害的内容也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借用这类素材为同学们讲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故事: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例,黄河流域的民众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改变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创造了黄河治理历史上的奇迹;以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为例,如果没有沿江人民和解放军战士同心协力、万众一心,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爱国热忱和英雄气概,就没有当年抗洪的巨大胜利。这些教材内容为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例子,让学生产生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民族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
乡土地理是特别适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是学生了解国情、乡情的重要窗口。我多年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地理实践研学活动,从北京周边走到祖國各地,感悟祖国的乡土人情和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鼓励学生树立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远大理想。
美术:艺术实践中的人文性渗透
马煜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美术书法教师
在美术学科中,我认为尊重中国的艺术传统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从小接触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作品,不但能够提高自身的绘画表现力,还为他们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在一个主题的教学单元中,除了培养学生视觉感知能力及表现能力的内容,对古今优秀作品的赏析也应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学生在传统线描中体会到线条的秩序和美感后,画出来的儿童画《美味拌面》中的线条则显得更“美味”;学生在写生之前先学习中国绘画的虚实运用,再用传统笔墨描绘自己眼中的蔬果静物,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更加耐看。
美术课具有很强的视觉性与实践性。中华民族识大美:殷商的钟鼎、秦汉的雕塑、魏晋的书法、宋元的山水,大多呈现一股博大的气象。在美术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领悟民族文化瑰宝,体会民族审美取向,在艺术实践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中国画中有“笔墨当随时代”的至理名言,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多体验多感悟,让学生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