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9-10龙艳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语文

龙艳君

摘  要: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习惯,热爱阅读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阅读能力培养一直成为新课改以来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法,不断更新的各种理念,无疑最终的目的是教好语文这一学科。学好语文当然最重要的是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重视阅读

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并能够在每次语文考查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这主要是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提高了答题速度。所以说,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正是学生启蒙的阶段,因此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阅读形成学习习惯和兴趣,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潜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历史名著或文学知识,继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大量的文学素材,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目前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读和跳读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不能因为追求阅读速度而影响到阅读质量。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材料中喜欢的句子進行摘抄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学教材中都有文章主题、课文背景、课文分析等,这些参考答案通过教师的教授,让学生强加接受。教师应该改善这个传统的模式,尽量留出大量时间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从浅入深,从易入难,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四名学生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阅读,让四名学生说出自己所读文章的意境和感受,最后让学生讨论这四名同学的不同感受,总结阅读感受。阅读氛围就会被调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能让阅读氛围更加活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阅读时的思考程度

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明白阅读和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如果能把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好,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许多。语文课程学习中,朗读是和阅读相伴相生的重要能力,很多课程传授过程中都需要以读代讲,如果课文朗读不到位,那么应当传达的情绪就没有办法正确传达出来,而情绪传达不到位必定会影响阅读理解程度。所以把课上阅读变成朗读,在朗读中阅读和思考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笔者在课堂上常采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举手站起来阅读,或在有对话的地方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并且对课文中一些字句的读音和声调感情进行把握,自行分析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到底应该用欢喜的、平静的,还是焦急的语气把这种感情传递出来?有时学生会在语言情感传递上出现失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笔者就会让班里所有同学一起思索这个地方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讨论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彼此间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以交流促进感悟

小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有限还不够成熟,这个时候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借助于团队合作交流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结构、有层次的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思想、集思广益、相互补充。课文《赤壁之战》中有讲到诸葛孔明的神秘一笑,教师可以借此提出思考题,诸葛孔明为什么笑?在笑谁?进行小组互动,深入交流,感悟隐藏在一笑之下的感情。另外,旨在推动学生个性化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独立去思考,以交流促进感悟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延伸课文内容。因为一般的文章大多是节选,所以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进行探讨,徜徉在情节扩展之中,加深学生对情感的感悟。比如:学习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

(四)注重培养学生独自探究的阅读能力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越来越成熟,在未来教师教学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是教书育人从古到今所具有的情感与温度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教师是人类智慧的创造者和传递者,这是不能被否定与代替的。教师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还应为学生引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吃透课本有逻辑地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又要善于引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老师会询问学生是自己读还是老师带着读,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自己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方法,遇见不认识的生字要用自己最容易记住的方法去认识、去学习。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模式,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懂的地方,让懂的学生进行回答,再对其进行点拨。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了学生独立阅读的主动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独自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都十分有帮助。本文从几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分析,仅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简单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彩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4-85.

[2]  曾燕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66-267.

[3]  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62-63.

[4]  姚洁.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小学语文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