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019-09-10郑凤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环境创设

郑凤丽

摘  要:幼儿期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礼仪教育的顺利开展受到环境创设、课程设置、家长工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分别从环境创设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谈了自己在实施礼仪教育中的实践与收获,表明创设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环境创设;习惯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的孩子们能够敏锐的接受各种外界的信息,这一阶段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礼仪教育的顺利开展受到环境创设、课程设置、家长工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物质环境

1、园区大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3]。根据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在幼儿园的大环境(走廊通道、楼梯等处)开辟“礼仪宣传专栏”、张贴各种礼仪图片和标语;并且结合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宣传民族团结内容,悬挂各个民族的名称及主要特色(服装、美食等),有效的营造了礼仪教育氛围。

2、班级小环境

(1)设置“我是礼仪小明星”功能墙

该功能墙由“礼仪明星评价”、“夸夸我的好宝宝”两个栏目组成。前者从入园、进餐、交往、游戏四个方面结合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分别对幼儿进行随机评价;后者张贴家长写来的表扬信,了解幼儿在家时的礼仪习惯表现,张贴前首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朗读。

(2)张贴规范礼仪习惯参考照片

在教室门上张贴幼儿早上问好及下午说再见的照片,在喝水、洗手、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地方张贴礼仪习惯参考照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新入园的幼儿,一切常规都要从零开始,教师在每一项活动前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如洗手的每一个步骤。有了图片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之后请幼儿自己观察图片,照着图片上的步骤做,老师则在一旁观察,加以适时地提示即可。

让笔者感受最深的是门上张贴问好和再见的图片所带来的效果。起初,老师只是告诉幼儿,早上入园时要问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要跟老师说再见。入园时老师会提醒幼儿问好,结果有的幼儿会置之不理。直到有一天,老师在门上贴了几张图片,并告诉幼儿要向图片中的小朋友学习,主动跟老师打招呼、说再见。之后,笔者就发现:孩子们一进门,先是观察图片上小朋友的动作,然后自己也学着鞠躬问好,当有的幼儿想不起来要问好时,教师会示意他看看门上的照片,他也能很快明白老师的意思,向老师问好。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就都能主动地跟老师问好、主动地说再见,已经养成了习惯。

(3)建立与礼仪教育相适应的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据着比较长的时间,也是幼儿比较自由的时间,但自由是相对的,是在一定规则基础上的自由。通过在区角柜和游戏区张贴照片或提示语,提醒幼儿要遵守规则,如: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懂得谦让、懂得合作等,帮助幼儿在自主活动时间内也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精神环境

1、充分发挥幼儿园大环境作用

幼儿园的大环境为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契机,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的走廊散步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墙面上的图片,并告诉幼儿图片上的内容,引导幼儿向他们学习,如学会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可以把这些礼貌用语用到平时的生活中了。幼儿园走廊上的各个民族的吊饰,颜色鲜艳,富有童趣,幼儿也非常喜欢,在给幼儿介绍完民族特色之后还要告诉幼儿我们都是中国人,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亲相爱,各民族同胞是“亲亲一家人”,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引导幼儿学说文明礼貌用语

以幼儿园大环境为依托,教师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也要引导幼儿说礼貌用语。尤其是当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还可以通过榜样学习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强化,让幼儿将好的行为内化成自己的习惯。

例如:康康和琪琪坐在一起,琪琪坐在靠墙的位置,由于班级空间有限,活动室的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有限,坐在里面的琪琪经常需要坐在外面的康康站起来,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之后才能走出来。开始的时候她总是向老师求助,老师就会告诉琪琪,你可以自己告诉康康,对他说:“请让我出去一下好吗”,琪琪照做了,而康康非常愉快的答应了,琪琪也非常高兴地对康康说:“谢谢”,康康回应她:“不客气”。从那以后,琪琪要出来时总是自己主动询问康康,而康康也非常乐意帮忙。后来老师把他们之间的事告诉了全班的小朋友,并表扬了他们的行为,让其他的小朋友以他们为榜样。

3、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心理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因此,教師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一定要时刻谨记“身教重于言教”,要时刻牢记自己与幼儿是平等的,不把自己当作老师,而是像朋友一样对待幼儿。比如幼儿鞠躬问好时,老师也要向幼儿鞠躬问好,这样幼儿的这项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而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帮助他们发展情商,健全人格,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论习惯[J].陈卫东.少年儿童研究.2002(01).

[2]  李聪.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2.

[3]  《幼儿园工作规程》[J].中国民族教育,2016(04):12.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环境创设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