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艺术在理工院校美育教育中实践性研究

2019-09-10董洪志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美育

董洪志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理工类院校美育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分析,挖掘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美育教育中的作用,探究中国传统艺术在美育教育工作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艺术;理工院校;美育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关于美育教育的相关文件。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次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为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人才体系,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应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推广,充分发挥其在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结合作者切身实际教学经验,从理工类院校的美育现状、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中国传统艺术在理工院校美育教育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理工院校美育教育现状

高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生存土壤,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国内理工院校基本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并且有一定数量的院校还设有绘画专业。拥有一级学科授权点,均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六所理工类高校还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理工类院校艺术类专业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教学设施上丝毫不逊色于专业艺术院校,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较好评价。

总体来看,理工类院校的美育教育工作不及综合类院校成熟完善,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还不完全适应,存在这认识不全面、发展不均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院校尽管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非常完善,但是,仅仅限于专业的艺术教育,对于美育教育来说十分匮乏,只开设了书法、音乐、美术史等欣赏类课程,多数理工院校并没有把学校的专业、师资优势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导致专业艺术教育与通识艺术教育形成巨大反差,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现阶段,对于身在高等学府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数字媒体、互联网背景下长大的一代,关注点更多在科技、时尚、潮流等,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却知之甚少,即便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传统文化艺术,似乎也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特点

中国传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是书法、中国画、音乐、戏曲、剪紙等。中国书法是世界上唯一的以文字为载体进行创作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它与中国绘画同根同源,还与中国篆刻、音乐、武术等传统艺术形式密不可分;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分工笔和写意,在绘画题材上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在透视法上与西画完全不同,讲究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大胆、自由的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戏曲更是一门传统而且多元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因素,表演上则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不同人物脸谱的设计也充分的体现了绘画与戏剧的相互关联;同样,音乐、剪纸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亦是如此,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些艺术形式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它又起着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传统艺术在理工院校美育教育中的实践

1.通识美育教育课程中限定选修中国传统艺术课程

严格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开足开齐通识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充分发挥学校负责美育教学的职能部门,统管全校通识艺术课程教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针对美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课程体系。开展美育教育微课展示,培育建设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

学校应该将美育教育纳入学校培养方案,设置美育课程模块,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音乐、书法、美术和艺术欣赏等中国传统艺术类课程,系统普及美育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艺术特长。在开设赏析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艺术鉴赏、艺术实践类和艺术史论类选修课程,加强汉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礼仪、中华民间艺术、戏曲和民族特色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了解、鉴赏和自觉传承的能力。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丰富多样的美育教育课程,要求本科生毕业前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美育通识选修课程。

2.第二课题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课堂

以第一课堂为基础,深挖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以课程建设为优势资源,大力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并拓宽学生学习艺术空间。

依托第二课堂进行课程化改革,开展各种特色教学活动,如书法创作与实践教学工坊、剪纸艺术与实践教学工坊、演唱技巧教学工坊等,通过实践训练近距离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并以书画、摄影作品展(赛)、演唱会等形式展示教学成果和优秀获奖作品展,为全体学生搭建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探索艺术实践教学与艺术人才养成相结合的叠加模式。不断强化美育实践教学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举办美育大讲堂,每学期举办不少于4场名家主题艺术讲座,作为美育课程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针对学生参加各项美育课堂、活动,学校给予相应的创新学分认定。

持续开展传统技艺传习走进校园、走进博物院、走进乡村等传习活动。深入开展艺术名家、民间艺人进校园等活动,将专家学者、艺术传承人请进课堂与师生面对面交流。

3.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各类艺术实践与创作活动、作品展示活动,对各类积极向上的原创传统文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推广,营造富有传统文化韵味、格调高雅、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的传承创新型社团,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依托第二课堂、文化研习活动、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载体,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弘扬地域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先进文化宣讲教育,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大力推进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理工院校应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并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传统艺术美育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王旭玮,艺术与设计

[2]  术如何影响世界:这些大师都说灵感来自东方,桂小虎,光明日报

[3]  大学美育讲义,王德岩 王文革,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试探赣南采茶戏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戏曲元素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浅谈赣南采茶戏传统艺术的传承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近十年古筝创作特征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