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漫不经心,越无可言说

2019-09-10许晖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叙事

许晖

摘 要:《一个女孩的故事》是英国著名导演布莱恩·派西维尔早期于2001年拍摄的短片。在短短不到10分钟的篇幅里,一位年仅13岁的女孩在摄影机面前零零碎碎讲述了她的生活故事,关于父母、朋友、梦想和她的秘密。该短片凭借在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方面的独特妙用,使其在有限篇幅内丰富了对情节叙事、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多重信息量的拓展,极具借鉴意义,因此也获得了200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短片的奖项。

关键词:《一个女孩的故事》;镜头语言;场面调度;叙事;表现意义

21世纪初的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在世纪交替的动荡中发生着巨变,新鲜、未知的事物同样也吸引着当时的青少年群体去追逐。英国著名导演布莱恩·派西维尔在2001年拍摄了一部10分钟的短片《一个女孩的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位来自英国的13岁女孩面对镜头的内心独白。13岁,正值青春少女的豆蔻年华,同样也是她们的迷茫叛逆期。短片围绕着少女的父母、生活、友情、爱情、梦想等展开叙述,这些青春的困惑和烦恼也让本应单纯快乐的花季女孩有了自己的孤单心事,而掩藏在漫不经心独白背后的秘密,又往往让人出乎意料。在10分钟不到的有限叙事篇幅内,导演布莱恩发挥了对镜头语言细腻而丰富的调度,使该短片的信息量及画面感得到了充分延伸。

视听语言是指影视作品中以画面和声音为质料所创造的视听形象,并由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感知的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所构成的表述系统。视听语言是影像艺术的重要载体与介质,它完成了影像艺术的情节叙事、人物塑造、揭示主题等重要功能1。李·R·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提到:“一部电影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影像各方面的质量。镜头是看见影像的眼睛,是摄影机的焦点。要产生符合要求的精确影像就需要选择精确的镜头。决定选择什么镜头,是把影像转移到胶片上的关键因素。2”

短片用纪实性的拍摄手法把一个女孩已知的故事和她故事背后未知的秘密向观众娓娓道来,既满足了观众沉浸叙事的观看体验,又恰当地留足了想象空间,使短片的主旨意义得到升华。其中,手持的拍摄手法和全景景别的灵活调度是该短片在镜头语言方面的两大妙用,本文将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一个女孩的故事》的镜头语言进行浅析。

一、手持拍摄契合人物独白

短片最别具一格的拍摄风格和手法就是采用了手持拍摄。手持拍摄的应用一直是引起业界激烈争议的,它的不可控性在于其晃动程度难以驾驭,容易导致观众在观影中产生眩晕感,从而影响观影体验。但与此同时,恰当地使用手持拍摄也能使影片更加具有叙事性和风格化的艺术表现力。

《一个女孩的故事》以女孩第一人称的独白视角为主线展开叙事,有三分之一的镜头画面都是跟随女孩边走边叙述的动作进行手持拍摄完成的,摇晃的镜头感与女孩唠叨琐碎的生活独白巧妙呼应。细碎的生活片段并非是平静的湖面,父母破碎的婚姻、不幸的底层生活、同龄女孩间的友情、渴望成名的梦想、对爱情的隐秘探索等都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波动的涟漪。手持拍攝带来镜头画面的浮动在一定程度上也照应了女孩曲折的生活背景,给观众营造一种由主观叙事视角带来的真实的纪实感,使观众从晃动的拍摄画面身临其境地进入女孩的独白世界。

此外在长达3分钟的独白中,手持拍摄可以使镜头从手持的窥视角度随时由中近景拉到近景甚至再近距离到对女孩的面部特写,既能使观众的偷窥欲得到满足并迅速跟随主视角进入叙事发展,同时也能更加清晰地展现人物在叙述中细微的表情变化,增强叙事画面的节奏感和紧张感。女孩在独白过程中看似絮絮叨叨、漫不经心,其实话语中却不经意浮现了她对现实生活的焦虑、孤独和无助的心境,同时隐约也透露着她此刻前往某个地点时的紧张纠结,这些心理情绪都能通过手持拍摄的轻微晃动细致入微地传达给观众。

手持拍摄还能将人物情绪中的细节捕捉、放大,使叙事变得清晰具体、真实可感。短片主要采用了女孩的中近景和近景完成对人物独白的拍摄,整个过程中她的表情似乎毫无波动、非常平静。但当她谈论到父母的问题时,手持镜头迅速拉近给了她一个表情特写——轻微地翻了一下白眼充斥着对父母的抱怨和想迅速长大的无奈;当她提及到友情话题时,镜头拉近给了她嘴角上扬的表情特写,难得流露出了她轻松愉悦的状态及她作为姐妹中组织者的骄傲心情等等。总之,手持拍摄使该短片展现了纪实题材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具有强烈的风格化特征。

二、全景画面构建关系环境

景别通常是用人体作为参考,以镜头中人体所占相对面积来划分的。常见的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导演通过观众与被摄体之间距离的微妙变化来传递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或疏离3。其中,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的全身,其拍摄范围比较大,在画面中人物的体型、服饰打扮、身份都会交代得比较清晰,所处环境和相关道具也能呈现得更清楚。在《一个女孩的故事》中,女孩在平静独白下的背景关系转折主要就是依靠几个全景画面和中近景切换全景的镜头巧妙搭配完成。

短片开头就是一段长达25秒的全景画面,一个背着光线、未知相貌与穿着的女孩在阴暗的天空下、空旷的草地上边唱边跳。在这个画面里,女孩唱歌的声音和跳舞的动作看似活泼轻快,但全景画面里灰暗的环境却奠定了随后故事展开的反差基调。女孩轻快的身影模糊在压抑的阴影中,空旷黯淡的背景使她显得独孤无助,她所经历的挫折及其哼唱歌曲时内心的坚强转变都通过全景画面潜移默化传递到观众的心里,使观众迅速进入一种低沉的叙事情绪中。

在女孩琐碎的独白中还穿插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镜头,其中有一个场景画面是她戴着耳机背对镜头站在足球网左侧的全景画面(如图1.),既交代了足球场的场景环境,也暗示了她的站位方向对面有其他人物。紧接着在第二个全景画面中,身穿球衣的女孩父亲在足球网另一侧出现(如图2.),从他前进的方向动态可以看出他在朝女孩走去。沿着父亲单人的全景视角,镜头直接扩展到父女俩面对面的全景画面(如图3)——两人隔着足球网仍保持一定距离,这时女孩看到父亲走过来的同时转过身背向他,女孩的父亲见状也不再靠近,转身离开(如图4.)。这组从父女各自单人的全景画面到双人同时出现的全景画面的连接,非常清晰地展现了二人的亲疏关系:女孩与父亲一直存在着心理隔阂,关系并不亲近,两人虽然心里都在关心对方却总是在行动上把对方从身边推开,冷漠地重新回到各自的世界里。短短几秒三组全景画面的转换,使父女关系及二人各自的休闲爱好跃然于纸上。

全景画面在短片的叙事中也起着暗示关键道具、渲染转折高潮的作用。短片的前五分钟,女孩的独白场景一直采用中近景、近景等与主人公距离感较近的拍摄景别,观众并未看到女孩的整体样貌。5分12秒时,女孩独白的画外音还未消失,画面却突然转换为两个男孩在河边玩耍打闹的全景。这时,女孩从画面左侧出现并走入新的全景环境继续独白,这也是在独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女孩全身模样的全景画面。而她手里拎的白色袋子也成功进入了观众的视线,关键道具通过全景画面首次揭示,为整个叙事带来一个新的转折高潮。而袋子里的未知物也为剧情走向埋下了伏笔,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可见,此前全部采用中近景的独白拍摄不只是为了增进观众和叙事主人公的镜头亲近感,更是刻意隐藏了画面之外的关键道具,设置悬念使短片节奏由平缓骤然发生转折,将观众的紧张感和期待感一触即发。

综上,短片中全景景别的拍摄设计和切换对于渲染气氛、交代人物关系、设置悬念、引发叙事转折等方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该短片镜头语言展现的一大亮点。

总之,《一个女孩的故事》在镜头语言方面的巧妙调度使得这个有着紀实风格的短片在叙事层面变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大量的主观镜头加个人独白与摇晃的手持拍摄、快速变化的剪辑来对比琐碎的生活,中近景特写及全景景别的流畅切换增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和节奏感,也为剧情的铺垫和转折埋下伏笔。短短10分钟的影片,导演通过镜头语言想要展现的主题意义却令人深思。生活就像那女孩的独白一样唠叨琐碎而又漫不经心,而许多表象下的东西却是无可言说也不必言说的,这些就留给镜头外的观众继续思考吧。

参考文献

[1]刘迅.从视听语言的形式感谈起———影视文化的表层解读[J].理论界,2005年第7期.

[2](美)李·R·波布克著,伍涵卿译.电影元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

[3]杜桦、吴秋雅.视听语言的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注释:

[1]刘迅.从视听语言的形式感谈起———影视文化的表层解读[J].理论界,2005(07):28.

[2](美)李·R·波布克著,伍涵卿译.电影元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57.

[3]杜桦、吴秋雅.视听语言的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9.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叙事
浅淡摄像机运动镜头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电影《钢琴家》——谱写生命的序曲
黑暗中的诗意
以《情欲不羁路》为例分析公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