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发生高温热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9-09-10汪东亮杨建立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豆应对措施

汪东亮 杨建立

摘 要:大豆是一种有五千年栽培历史的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向来有“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美名。近些年来,由于天气炎热,出现了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大大减少了大豆的产量。那么,针对大豆本文主要分析大豆发生高温热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温热害;大豆;应对措施

大豆是一种由我国最早发现,并且有上千年栽培历史的农作物。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倪朱谟的《本草汇言》有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并且大豆中有很高的蛋白质,其内含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两倍多,鸡蛋的2.5倍。大豆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对身体也有很好的促进消化和排泄废物的能力。大豆也可以用作提取大豆油,并且本身也可以直接食用等。大豆本身在农作物中就占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也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近几年来,高温热害造成了大豆的大幅度的减产,给辛苦的劳动一年的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对此,本文主要介绍发生高温热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大豆发生高温热害的原因

由专业研究人员研究大豆的生长习性表明,20-25℃是大豆的最适生长温度,20-28℃是最适大豆开花结荚的温度。而近些年来,由于天气原因,气温远远高于大豆的生长、开花结荚的温度,因而造成大豆植株生长不完全,或者结荚率低等。引起大豆的产量大幅度降低,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二、大豆发生高温热害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灌溉,保持湿度

当天气温度高时,我们应及时对土壤进行灌溉。利用水分进行降温,达到防治的目的。并且在平常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大豆的种子发芽时需要较多的水分。为了防止花蕾脱落率增加,开花期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要保持70-83%。并且,在高温时灌溉能使土壤一直保持水分充足,减少大豆植株因缺水死亡的机率。并且在田间温度过高时,如果我们及时灌溉也会增加土壤湿度,达到降温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保持给大豆植株充足的水分,减少植株死亡或者结荚率低的机率。

(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为了减少大豆高温热害等造成的死亡率,增加大豆的量产。病虫害也是造成大豆減产的另一个杀手[2]。所以,我们更应该对它进行细致的护理。在最初,应该选用耐热的植株品种,并且合理的选择播种时节,避免因播种时间不当等引发的大豆立枯病等。大多数大豆立枯病是由于播种时土壤内的温度和湿度不适引发的。我们应避开高温时期,选择最适的播种时间,也可在大豆植株生长期间进行药物进行防治。但是为了绿色的生态环境,应尽量减少农作物药物的使用。

(三)大豆的合理施肥

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营养供应不上的情况。当有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大部分的植株会变得“娇弱”,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当出现高温热害时,往往会引发大面积的死亡。并且,大豆在开花结荚期的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所以,我们应适当的给予植株一定的肥料[3]。保持大豆植株的茁壮生长,增强植株抗性。在给大豆施肥的时候,除了常用的磷钾肥,也应该施一些氮肥。确保植株增加自身抗性,抵抗高温热害。

(四)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在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种植大豆时为了增加量产,会把大豆种植的很密集,以为这样会收获较多的劳动成果。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相反的,大豆种植密集,生长过程中营养往往会跟不上,就算施肥也效果甚微。当高温热害侵袭时。灼热的气温会使植株缺水发热而死。并且根系中的养分不足、氧气不足往往会造成植株大量死亡。我们需要采用合理密植[4],并且在生长时选择套种。降低种植密度,让植株有更多的养分,增加抗热性,还要让茎叶之间相互遮荫,以防高温热害时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合理种植模式可以防治高温热害的发生。

(五)增强防治水平

目前,我国有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完善的农作物种植知识,大多数还流传使用着最古老的种植方式。也因如此,往往在高温热害来临的时候没有适当的进行防止措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要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增强种植技术水平。以防当灾害来临的时候束手无策。并且,增强知识以后会大大减少大豆植株的损失,增加量产。

结语

由以上文章总结可以知晓,高温热害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用对了方式,在它来临时完全可以避免损失。因此,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防治水平、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对农作物施肥、并且在高温热害来临之时,及时灌溉,以水降温等。通过使用合理的防治方法,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为我国的粮食作物争光。

参考文献

[1]梁世强,田恒星,荆富玲,等.临颖县大豆发生高温热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9(11):35-36.

[2]宋柏.辽宁法库县大豆种植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1):64-65.

[3]郑峰.科学合理施肥对大豆生产的作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08):106+109.

[4]潘英军.大豆高产种植方法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9):65-66.

猜你喜欢

大豆应对措施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