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9-09-10朱代姿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培养措施审美能力

朱代姿

摘 要:诗歌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不但可以改变他们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感知和分析能力,使其感受到诗歌的画面美、情感美以及艺术美,促使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1]。所以,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入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傳统的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能力上,并未重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过于片面,在背诵时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如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知及理解能力,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还能够让他们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感受诗歌的价值及经典之处[2]。此外,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能够改变学生对诗歌的记忆方式,用理解和感悟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记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感知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能力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诗歌之所以经久流传,是因为其表现了人类最为根本的人情和人性之美,它能够让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从中获得情感共鸣,并品味其中的美。从诗歌自身属性来看,其实际上是以韵文的形式歌唱,让读者去思考和感悟社会与人生。虽然每个人生活的时代、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但所表达的情感和感知却是相同的,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通过引导想象和体验,激活情感意识,让学生更好地享受人生的美好,体会人情的温暖,感知人性的光芒,从而不断丰富其情感体验,陶冶其情操。例如,在学习《回乡偶书》时,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漂泊在外的游子相结合,想象他们努力打拼、独自奋斗的画面,体会到游子的艰辛,感知作者的思乡之情。再如,学习孟郊的《游子吟》时,学生想象老母一针一线为游子缝衣的场景,体会老人内心的情感,诗中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朴素自然却又亲切感人。尤其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诗中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千百年来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情感之美,让人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当学生在学习李白的《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友人离去时送别的场景,体会汪伦及作者内心依依惜别的情感。通过对古诗的鉴赏和学习,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友情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感知诗歌景物的画面美

我国许多古代诗人喜欢用不同的画面与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将其与不同的景物进行完美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概括。古代诗人天生都是画家,他们能够捕捉最能造境的景物,组合成一副优美的画,用诗将情感与画统一起来,实现景与情的融合,比如杜牧的《山行》、杜甫的《绝句》以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诗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画面美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具体景物或者意象,组合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诗中的画面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感知画面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实现意境美与情感美的统一,增强学生欣赏感悟能力[3]。例如,学习《咏柳》时,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碧玉般的树干,像绿丝一样柔嫩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如同剪刀裁出均匀优雅的细叶,处处洋溢着美感,让人无限喜爱。再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想象诗人选取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这四种色彩鲜明的景物构成一幅艳丽的画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由低到高。短短两句就能描绘出如此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真是用心选取和勾勒组合,带给学生更多美的体验与享受,让学生对诗歌充满喜爱之情,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诗歌到自然,再从自然上升到艺术,达到培养他们感知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语言美和音乐美的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选择和编排的,素有韵律优美、经典传唱等特点。此外,通过日常的诗歌教学发现,古典诗歌虽然语言简洁,却富有表现力,都是和乐而唱,每首诗都按照一定的节拍,符合一定的节奏,吟诵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韵律和节奏感。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诗歌具有的独特性,对学生的语言美和音乐美的感知能力进行培养[4]。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绿”字的妙用,作者将形容词当作动词来用,给人以新鲜感,让人想象春风拂过,千里江岸无限生机勃发的动态变化。再如,学习《春晓》时,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歌的节拍与节奏,第一、二、四句都是二一二,第三句是二二一,使整首诗整齐中又富有变化,更能体现出诗歌的节奏感。而晓、鸟、少分别在第一、第二、第四句的句末押韵,朗读起来很有音乐之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不但可以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还能够使其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他们真挚的情感,更加熟练的掌握诗歌中的全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促使他们语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军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02):168-170.

[2]张丽,李品超.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时代教育,2017,10(24):241-242.

[3]包发宗.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09):271-272.

[4]李文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创造生活美——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J].美与时代(下),2016,22(03):197-198.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培养措施审美能力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