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下教学改革
2019-09-10谭征
谭征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落实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要求高职院校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切实发挥双证书制度的引导作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教育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方面而言,建筑类专业作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这一专业的存在切实为我国建筑市场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最好了人才培养和储存。那么,随着现今建筑市场发展变化,在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积极贯彻执行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教学引导,全面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 双证书制度 建筑类专业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主要指的是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一制度在高职院校的实行是基于高职院校建设本身性质而提出的,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并重,能够切实为激励学生积极提升自己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综合素养、职业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这一方面而言,我国建筑市场在近些年来创新发展过程中,面对不断复杂的建筑类型和多层次化的建筑需求,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工作难度也在不断提升。而高职院校作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之一,面对当前市场发展对建筑类专业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基础上,高职院校有责任积极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响应双证书制度改革,从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并驾齐驱,创新改进教育教学,在双证书制度引导下提升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培养现代化建筑专业技术人才。
一、
1.1人才培养目标应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一致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对人才培养进行精确的定位,培养方向和教育引导过于宽泛。这主要是高职院校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未能遵循专业本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是从科学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过于笼统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的。而双证书制度下职业资格证书对专业类别和岗位设置提出了明确规定,对建筑类专业岗上岗要求提出了精确的规定,对人才引进标准更加细致化,这就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实际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未能有效满足市场对建筑类专业人才需求,导致就业率低下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下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应首先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上,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践行标准、践行效果对比,对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创新改进,切实建设与双证书制度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实际双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形成应立足于建筑类专业岗位需求基础上,在建筑类专业大类下做出精细的划分,根据岗位对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从业需求等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形成专门化的人才培养规划,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对人才需求,定位才培养目标。
1.2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过渡注重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从科学文化素质、基础知识和技能等可以覆盖到各个专业,专业特殊性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对于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来讲,在从业中要熟悉CAD制图、BIM技术以及工程结构识别和分析、建筑工程模型建设和利用等,且不同的建筑类专业岗位对人员岗位标准也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作为一个大类,下面划分了多个细小的分类,不同小类的建筑类专业,如工程师、建造师和施工材料检验人员的职业岗位需求是根本不同的,以此要求在实际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应立足到实际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以职业资格证书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的制定应与岗位标准相一致,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考核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建筑类各个方面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岗位适应性,能够充分参与到实际就业工作中,提升就业率。基于以上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建筑类专业教育中,要从教学环节设置层面上与职业资格教育要求紧紧联系,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全面纳入到教学计划形成中,严禁改变以往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考证率”,实行突击培训的做法。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重点从教学内容上做出调整,与职业资格证书紧扣。
1.3师资队伍建设应与双证书制度相符合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在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的落实从根本上要求建设“双师型”对于,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得层面上齊头并进,切实促使最终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获得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理论知识型教师较多,缺少精、良的实践型教师,以此导致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存在严重脱轨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高职院校未能认清自己对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未能清晰定位,在师资结构建设中沿用专科甚至本科模式,在教师人才的引进上过渡注重理论性人才的引进,未能从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出发,改进师资结构,注重实践技能突出、专业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到建筑类专业队伍建设中。在双证书制度引导下,如果处于学历文凭制度而言,应该注重理论型教师的引进;而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贯彻下,应该注重实践型教师的引进,在双证书制度下,相适应的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4应注重实践教学比例的扩充和落实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落实应格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在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设置上突出实践技能的掌握。在双证书制度引导下,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切实将学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能力有效结合在一起。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教育终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建筑专业技能,在以市场发展对岗位导向基础上,注定职业培养计划。那么,在现今建筑市场发展中,岗位需求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面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践型教师队伍构建不合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不规范、校企合作不顺畅等问题的存在,未能与双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要求相符合。以此,高职院校为了从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层面上积极响应双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应不断扩充实践教学在教学系统中的比例,注重实践技能操作贯彻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积极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实践贯彻中,将各种新技术、新成果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过程,实现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如,当前在建筑类专业教育中,BIM技术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建筑方案形成、建筑结构优化、建筑成本管控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而在建筑类人才培育中,为了突出实践教学,则需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渠道,引导学生在进入到实践场地中,与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触,从中获得关于BIM应用的关键技术,提升实际操作应用效率。
二、
2.1 立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基础上,開发“双证课程”
在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与双证书制度相符合的建筑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国家职业标准基础上,积极开发双证课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在提前熟悉职业岗位环境基础上,形成较高的岗位能力。在实际落实中,高职院校应积极深入到建筑市场中,对典型的建筑企业进行调查,切实结合国家关于建筑类分类标准,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与实际教学计划的形成和教学目标定位精确联系在一起。双证书课程落实中突出实践课程的构建,首先,按照建筑类专业下属各个专业岗位对人才需求,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规划,结合专业课时设置,通过学校本身引进项目或者与企业实现合作,围绕项目设置具体的教学环节。其次,学校建设自身的技能考核要求。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扩充专业课程中实训课程教学比例,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创新课程设置、明确技能考核的要求、积极引入职业标准、强化实践操作,积极与建筑类企业实现合作,引导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建造师及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到师资队伍构建中,促使这部分教师在经验传授基础上,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基础上,有效传授理论知识。最后,双证课程开发中注重与市场经济的衔接。我国建筑市场发展速度快,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性也是较大的,为了实现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衔接在一起,要将技术培训与市场经济联系,紧紧围绕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岗位和人才的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实践技术等获得创新改进。围绕建筑市场发展下,创新改革职业化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在正常学制的设定范围内,提升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通过率,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也就是在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基础上,才能够获得学历证书,贯彻落实“一教双证”理念。
2.2 积极创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促使双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中落实,要注重双师型队伍上创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中要通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两个方面建设,其中实践型教师的引进要突出“教练”这一理念的落实,突出专业技能的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在教学场景中模拟职业教学情境,围绕项目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能力。
首先,注重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突出专职教师能力的塑造。在具体落实中,一方面,组织这部分教师接受校本培训,深入到建筑类企业中参观、模拟和学习,通过实践经验的丰富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为实际教学工作开展做好师资储备;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建筑类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参与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技能操作和技能创新研发能力,循序渐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其次,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突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建筑类企业技术骨干、经营丰富的工作人员、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等的引进。这部分人员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主要从实训环节落实、实训课程开发建设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与企业经济发展中的生产管理知识相结合的层面上落实。这部分人员由于工作环境为建筑企业,以此与建筑市场的发展紧紧跟随,引导参与到双师型队伍构建中,能够将最新的技术、方法及时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与市场相联系,不会出现建筑人才培养与市场想脱轨的现象。
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突出实训环节,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教学中,如BIM信息技术的使用,现今已经之间开始从3D向5D发展,教学机构积极组织学生与专职、兼职教师沟通交流,就5D技术应用建筑行业的内容、涉及范围、操作技术等实现及时性交流,提升对建筑实践技术掌握的实时性,有效顺应建筑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
2.3 创新双证教材开发和编写,提升教学内容一致性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引导下双证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既要适合学历证书要求又要适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而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引导工具,注重双证教材开发和编写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创新教材存在形式。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贯彻中应认识到与专科和本科教育存在的不同点,认识到职业教育知识最终价值体现要通过职业活动过程中知识作用展现体现出来。为了将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要将职业知识还原到职业场景中。而职业场景本身作为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其信息传达和知识的展现是通过多方面展现的。以此,与教材相适应的则是促使教材形式多样化体现出来,从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借助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丰富教材形式,“声情并茂”有效传达建筑类专业知识。
其次,高职院校在教材开发中,积极吸纳建筑企业家参与到教材编写中,突出校企合作,明确建筑类专业的工学性质,重视实践技能的掌握,围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编写相应的教材。
整体上而言,建筑类专业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又要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基本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拓展模块三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将教材与“学材”有效结合,同时满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2.4 突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贯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现今的教学模式,改进创新实训基地,与企业实现有效合作,企业提供实训岗位、实训基地,学校输送人才,同时可以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切实参与到建筑类企业中,切实感受,积累经验,提升实践操作水平。此外,要不断规范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设备引进使用、实践考核要求等方面明确规定,在制度引导下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此外,鼓励学生参与校内、校外技能大赛,在技能大赛中积累经验,弥补知识,学校同时注重技能抽查,督促学生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参与到相关课程内容学习中,提升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真正掌握专业实践技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下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改革中,应立足于当下对人才教学的要求,从双证课程、双师型队伍建设、双证教材开发编写以及突出实践教学等方面落实,全面创新改进,促使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正式制度推动教学改革,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符合的应用型人才。
[1] 陈新玲, 张文仙, 高丽霞. 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以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视角[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26(3):103-105.
[2] 刘顺利.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双证书”制度教育改革的思考[C]// 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