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数学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和谐发展

2019-09-10符科

锦绣·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和谐发展数学教学

符科

摘要: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希望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尽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的任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数学教学与个性教育的和谐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如何坚持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和谐统一呢?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格教育;和谐发展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承担人格教育的任务。切尔尼奥夫斯基说,要使一个人真正有修养,他必须具备三个素质:渊}尊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数学是真善美的东西,它具有纯粹的理性和完美严谨的形式。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在科学文化范畴内,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技术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因此,应注重数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型人格

情感是指外部刺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真实的物体和现象是否适合人们的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

首先,学生应掌握数学学习情感的自我培养方法。其次,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建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旦一个学生的自信形成了,它的影响将比外部力量的影响更持久,更重要,更强大。意志人格的培养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目标越崇高,就能形成越深刻持久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意志力也就越大,这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一定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第二,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承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培养。第三,培养学生追求真实的科学态度。在数学认知活动中,避免盲从、盲从、盲从。

二、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活动应该是一个活泼、活跃、充满个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想法不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但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经过学习数学,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和情感体验他们得到更重要和长远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比只学习知识的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运用大脑,实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主要使用漂亮的图片来表现学习情况。许多情境是学生们喜欢的故事、游戏或特定的生活情境。然而,无论它们多么生动有趣,它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得更多的时候,它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无聊。針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将一些“静态”的情境转变为“动态”的情境。

三、展示自我,培养主动型人格

积极的性格主要表现为有独特的见解,喜欢主动独立地学习数学知识,不容易被困难吓倒,敢于提问,勤于思考和表达个性,这是一种可贵的人格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始,使用大脑,积极使用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始至终,积极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设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形象。观察、比较和探索这些规则。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发挥,而且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积极人格是人的人格的反映。没有个性,就显得缺乏气场,对问题没有独到的见解。在数学教育中,要营造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高度赞扬有独到见解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努力的火花,使学生自觉形成积极的个性。

四、自主探索,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维个性表现为:喜欢独立自觉地思考,喜欢用眼睛看事物,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标新立异,积极探索未知。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和对事物特性的把握程度,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独立探索是培养思维个性的重要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猜测、实验、验证、推理等,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发现物体的一些特征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思维个性素质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的“理解”、“做”、“体验”、“体验”。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培养思维个性素质。

五、合作学习,培养容纳型人格

适应个性,表现为学生是一种折衷主义、宽容的态度,相互信任、相互作用,对事物没有偏见,接受他的一切,包括好的和坏的,看你的弱点也可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就,必须今天的学习活动和个性品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争论,教室有时处于混乱的状态。此时,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持续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形式必要的合作技巧,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别人的错误,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如何总结群众的意见,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潜移默化地培养适应型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己成为主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它强调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合作信任、接受分工、合作态度积极,完美地形成了合作学习与包容人格的和谐统一。

六、延伸思维,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反应快,做事灵活,思维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适应变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性的程度。第二,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泛化一一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可扩展性强;第五,思维的结果不仅在数量上不同,而且在质量上也不同。

教育家佩斯特罗说过:“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数学课上,学生敢于提高,敢于质疑,形成了“思考、挑战、敢于表达”的质疑品质。教师应以高思维内容成功地诱导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思维的灵活性是创新的基础,培养灵活的个性有利于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增强。二者的和谐统一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京海;要重视人格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年07期

[2]康逢民;浅论人格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4期

[3]游祥国;;人格教育与创新[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和谐发展数学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