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班级管理 彰显班级特色

2019-09-10汤锦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8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特色创新

汤锦洪

【摘要】教育的目的和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弘扬个性。要实现这项任务,就要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从建立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核心,构建班级管理体系;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运作机制;营建个性化班级文化,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途径来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级管理;创新;特色

当代教育管理以人为本,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着眼班级的发展,以创新意识来和爱心教育来优化管理,给学生以爱的教育。用爱和责任感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文明班集体。

一、建立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核心,构建班级管理体系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集体的核心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驱动者,学生学习的好榜样。班干部以身作则、处处做好表率作用,可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1.建立强而有力的班委队伍

班级是初始化的社会群体,是学生健康成长提高素质的地方。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需是学生热爱班集体,并且班集体具有一个能把学生凝聚起来的核心。在接任新班级时,可尝试值日班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挑选出一批学习好,工作负责任、敢于管理、勇于担当的学生作为班委候选人,发展成为有责任感、有主人翁精神的班干部。在学生熟悉班级情况后,坚持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把大家信任的学生干部推选出来,建立强有力的班委队伍。

2.设定管理岗位,加强学生自强自立管理

岗位是班级管理工作职责分明的基本单位,设定好班级岗位,是建立良好管理模式的第一步。明确分工、明确职责是有效培养学生干部的首要条件。按照学校管理的具体要求及班级实际需求设定班级岗位,落实岗位责任制,让班干部明确其管理职责。如分层次设置班的管理岗位,有正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文娱委员;各科科代表、各组组长、清洁小组长、学习小组长等,使班级管理层层有人监督,事事有人跟进。 实施管理问责制,按人定岗,培养学生责任感。如把教室卫生保洁、桌椅摆放、黑板擦拭等任务,责任具体到人,使班级中每一位成员都能找到一个岗位,清洁小组长负责检查监督。这样,班干部恪尽职守、各尽其才,使班级工作运转正常。

二、创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运作机制

班級管理制度是形成班级特色、训练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创新班级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人翁精神,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热爱班集体这个学习之“家”。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创建群体管理方式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具有导向、激励作用。若班集体的目标同学生个人努力方向一致时,能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追求成功,为这个奋斗目标而努力。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要根据班级实际确立好班级的奋斗目标。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制定,分解为近、中、远期目标,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执行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制定班级学期目标是争取学校文明班,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化整为零,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把目标分解为各阶段活动目标。利用学校的“月文明班”评比、校运会、文艺比赛、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向既定目标努力。以活动为契机,抓好各项工作并适时进行小结、修正,争夺每月文明班流动红旗,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2.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化,量化跟进管理效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前提是班级要有制度,使学生既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和谐氛围中学习成长,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创立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让学生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新学年与学生一起制订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契机。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有关制度,让学生了解规范,制订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班级的出勤、纪律、学习、礼仪等方面的管理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创建文明班集体的积极性。创设班级管理量化机制,如,进行人人争当“最美学生”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方面进行评比,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量化管理。学期初赋予学生一定的基础分,按“特殊贡献者加分、违纪者减分”的原则,定期进行总结奖励,激励学生勇于进取。

3.实施爱心教育,把学生凝聚起来

将班级管理目标定位于营造和谐环境,注重个性发展,培养进取精神。通过赏识教育、激励个体发展的潜在活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利用主题班会、课余谈心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积极发现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放大运用。使学生能主动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逐步走向成功。

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把对学生的评价与日常表现紧密结合起来,从学生成长的各方面来评价学生,激活学生健康成长的潜在活力。在成功时送去欣赏的目光及表扬,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在失落时,送去信心和力量,把自信还给学生,从而促使整体进步。如,每次班级活动后,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他们的进步。对积极完成活动的、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不断进步。及时指出对集体活动不是很主动的现象,适时引导学生关心、爱护班集体,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营建个性化班级文化,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创建文明班集体离不开班级文化的营建,班级文化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大舞台,引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1.建设班级环境文化,美化育人环境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地,增长知识全面提高素质的主阵地。优美、整洁、高雅的班级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文明的生活学习习惯。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彰显班级特色,利用好教室的每一个空间,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精心布置教室。结合清远市和清城区“创文”要求认真布置班级宣传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班级特色文化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现张扬个性;设立争章角,每月评选一次“最美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建文明班集体的热情;设立图书角,将图书、卫生工具有序摆放,营造清新高雅的班级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班热情。

2.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形成班级管理特色

学校班级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性的组织更是一种教育性的组织,形成群体的个性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创建良好的班级理念文化,把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抓住一切机会强化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打造班级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如,创设班级贡献奖、学习之星、新时代好少年等奖项和形式,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投入到创建文明班集体中,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3.开展特色活动,塑造富有个性的班级群体

活动是成长的阶梯,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构建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喜爱的班级活动,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积极参战校运会,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增强集体荣誉感;开展感恩父母的感恩活动,知道养育之恩,引导学生知道被爱,并由此知道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创文”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促成文明行为自觉。

参考文献:

[1]韩东才,李季,王小棉,王颖.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基本技能[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周勇.我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位博士的班主任生涯回顾与反思[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特色创新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