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提高议题设置力的方法与途径

2019-09-10陈冬梅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陈冬梅

【摘 要】 自媒体时代,呼唤新的教育智慧。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播结构由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即信息”转变为“新媒介即关系”,遥相呼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授”与“受”之间的信息传播环节也要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高议题设置力,让因内容政治性、理论性而“曲高和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阳春白雪”的高大上到“下里巴人”的接地气,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议题設置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4-005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特别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以线性传播为主导的、“独白式”的大众传播时代已经是过去式。从浅层看,自媒体时代改变的是信息传播的结构、内容、形式和环境;从深层看,其改变的可以是认知的结构、内容、形式和环境,比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播环境下,伯纳德·科恩曾指出“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与传统大众媒介在“告诉人们怎样想”这一议题设置功能的“不成功”不同,在“媒介即关系”的自媒体传播方式中,议程设置功能具备三方面的新特点,第一,自媒体信息传递的高效便捷性,使得自媒体在告诉人们“该想什么”方面表现得更出色;第二,借助大数据分析的强大功能,自媒体能够知道人们“喜欢想什么”;第三,自媒体信息传播具有交互式,使得自媒体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方面也更加成功。

议题设置力是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议题设置功能以达到特定传播效果的能力。议题设置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构相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包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故可以将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及技巧融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第二,目的相似,都是通过议程设置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引导人们“想什么”并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第三,内容相近,议题设置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都具有公共性和公众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内容规范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其话语多为文件话语和权力话语,生动性不足,缺乏吸引力,因此,立足于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可以通过运用传播技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议题设置力。

一、树立议题设置意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育模式中侧重强调教师的知识权威,所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教师的经典形象和基本素质要求,而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获取具有随时随地高效快速的便捷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差别越来越不体现在:知识储备多寡,知识面宽窄,而是更多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搜索、获取、分析、综合并驾驭信息的能力,例如,当下搜商(英文缩写SQ)已经成为与智商(IQ)、情商(EQ)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自媒体传播媒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育载体的同时也必然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

正如马克思所指:“哲学不是叫人信仰它的结论,而是要你思考”,与专业课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殊的教育标的和使命,故其教学过程不再是也不应该是“洗脑式”的知识灌输以及“独白式”的信息传播。然而“在新技术、新媒体作为有力支撑的信息化时代里,思政课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已经进入瓶颈时期,未来思政课改革如果有比较大的突破,也必然是围绕更深层次的内容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方面的努力从未间断过,但不论是情景教学、专题设计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亦或是“翻转课堂”法,都是从形式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华其表”。而自媒体时代,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是随时随地并且多样化的,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议题设置,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吸引受教育的关注,并通过赋予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使其成为受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从而引导受教育者“想什么”并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达到教育目的是根本。与通过教学形式改革而“华其表”相比较,提高议题设置力则是从内容上“充其实”。所以,站在自媒体时代的风口,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要提高议题设置力,要提高议题设置力首先必须自觉树立议题设置意识,顺势而为,固本华表。

二、提高媒介素养

当下的媒介环境,形象贴合“大众娱乐至死,精英设置议题”的布局。海量信息承载,去中心化、碎片化信息传播结构以及虚拟化、无屏障的信息传播环境是自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自媒体时代的公众都自觉不自觉地处于媒介信息包围的环境中,媒介传播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当代民众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主要涉及如何分析、认知媒介,解码、批判媒介信息以及参与和运用媒介等方面。

媒介环境的纷繁复杂,媒介信息的良莠不齐,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把关人”,要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做一个不迷失方向的合格“领航人”。在信息超载的当下媒介环境中,思政课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媒介立场。自媒体时代,课堂“低头族”现象曾使得教师们谈“手机”色变,并由此产生了课堂没收手机、屏蔽信号等应对之策,但收效甚微。故应该从“保护式”(通过将学生与媒介隔离)立场转化为“参与式”立场,明确媒介是重要的教育平台和渠道,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成熟媒介素养的人。其次,要提高媒介特别是新媒介的使用能力,即要掌握媒介使用的相关技术,比如信息搜索能力、导航能力、组织能力、联通能力、图文处理能力等,通过提高新媒介的使用能力来增强议题设置的延展力。再次,要提高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鱼龙混杂的媒介信息源,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解码能力,既要对媒介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选择,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质疑、批判,选择有价值有营养的信息。最后,要提高媒介信息的创造能力,即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要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受众特点,围绕议题,运用媒介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创造使之为教学服务。此外,提高媒介素养还要注意做到合法利用、理性表达。

三、研究受众诉求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功能定位清晰、价值内核稳定,而受众则是多元多样的,有“80后”“90后”“00后”的代际变迁,有文科、理科、工科的学科差异,有高职、高专、本科的基础不同……正如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议题设置效果也是因受众而异,因此要提高议题设置力,应当从研究受众的诉求着手。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显性的教育,偏向系统化的理论灌输,其教育目的明了,容易让受众在情感和观念上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认定其内容刻板、形式枯燥、价值无用,从而划定边界、抗拒认知。所以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水平很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第一道难关。要顺势而为,从研究受众需求入手,设置能够回应受众诉求的议题,在受众感兴趣的议题中架构所需的认知要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介绍人物生平,采用平铺叙事的议题设置,很难激起受众的认知兴趣,因为这样的议题设置中,缺乏认知动机,即受众没有认知诉求。换一种议题设置方式,可以选择一个道具,比如一张一百元面值的人民币,再创设一个议题情景:“一个外国友人拿着这张人民币,指着上面的人物头像问你,这个人是谁?你会如何告诉他呢?”,通过这个议题的设置,让受众从第一种议题中的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换为主动信息搜索者,从而激发受众的求知诉求和认知动机。通过设置受众感兴趣的议题将显性抽象的说教转变为隐形具象的感知。由于受教育者的学情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选择和设置议题的过程中,要主动研究受众诉求,要关注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运用新媒介,设置能够引起大学生积极主动关注和参与的议题。

四、掌握议题设置技巧

教有成法,但无定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议题设置力,需要掌握一定的议题设置技巧并灵活运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议题类型,基于麦克姆斯·韦弗的分析,公众议题可以分为个人议题、谈话议题和公共议题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议题对受众的导向需求不同。在五花八门的海量信息源中,受众更多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或者是具备很强趣味性的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本身具有公共性,在议题设置过程中,可以通过将不同类型的议题,即学生关注的个人议题和谈话议题,与课程的相关的公共议题有机融合为一体。比如,可以用“你认为我国目前的高收入职业有哪些?”这样的个人感兴趣的具体议题来导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共抽象议题,通过与个人紧密相关的收入问题设置来赋予收入分配制度议题的显著性,增强受众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感知和判断,从而提高教育的导向性和实效性。其次,要把握议题设置时机,“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本身不具备自动更新的能力,不能与社会发展随时随地同步,但通过议题设置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局限。议题设置讲究时效性,当受众对某一议题关注较多,议论较多的时候,媒介就应该及时地赋予这个议题一定的“意义”,进而引导受众的思想和言论,因此,要善于利用时政热点、疑点、难点,及时设置议题,必要时可以开展专题教学和主题讨论增强议题设置效果。第三,要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综合运用文字、数据、图片、音频、视频、动漫、游戏、VR等媒介形式提升议题设置效果,利用自媒体发挥微博、微信、微课、幕课等媒介平台或学习软件在互动、交互式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优势。

五、把握基本原则

信息不等于知识,议题设置是一种信息传播方法,其着眼点是认知层面,通过议题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其特定的使命和内在规律,在使用议题设置力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工具理性”,避免哗众取宠,为了议题而议题,本末倒置,忽略教育目标。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运用议题设置力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第一,立场鲜明。“未正人先正己”,作为“把关人”政治要强,在复杂的媒介信息流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到政治方向明确、政治意识清醒,要有规矩底线和使命担当,在议题设置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学术无禁区,但课堂有纪律。第二,定位明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议题设置理论,提高议题设置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要借助議题设置力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而非以提高议题设置力为最终目的。所以,增强议题设置力应视为“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才是“本”。第三,合理使用。自媒体时代,因势利导,发挥新媒体科技特别是教学软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是丰富教学形式和活跃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但也要做到理性、节制和把握适度原则,否则会破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总之,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地回应时代的需求,思维要新,通过提高议题设置力,既要契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也要关注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和诉求,促进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有温度有情怀,提高思想互动的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凡.传播学概论[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96.

[2]葛笑如.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话语转换——以“概论”课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0):47-50.

[3]郭蕊.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4):58-61.

[4]洪涛,冯娅楠,马冰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路——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85-90.

[5]申辰煜,王桂芳.议题设置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2):124-126.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
浅议自媒体时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