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2019-09-10刘建国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新课改初中语文

刘建国

内容摘要:新课程教学要求积极发挥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课堂效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种能够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或情感活动的课堂氛围,在每节课的时空范围内有效地实现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融通,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呢?笔者在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上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和谐课堂环境。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其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受体。在教师包办活动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动性被抑制,创造性潜能难以得到积极开发。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或心灵沟通的,这种缺乏共同创造机制的活动也是难以营造课堂教学和谐艺术氛围的。

如我在对《陋室铭》一文的教学中就有深刻的体会。以前我采取的是学生读课文→教师分析讲解、翻译课文-学生听、抄写译文的方式来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我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首先和学生一道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和同学们一道找出并研讨课文中描写陋室的句子,通过分析师生认识到:①陋室的条件是俭朴的、环境是幽静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陋室中活动的人物是积极求知、学识渊博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陋室中从事的活动是高雅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最后同学们很自然地得出“陋室不陋”的结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样的教学变单一的教师主体为教师学生共同为主体,从而学生的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二、开拓感性思维空间。

语文课除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一个中学生不仅要知道一部文学作品,还要能说出它美在何处。针对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应当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一个薄弱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形成,有利于直接有效地培养学生感性思维的能力,而注重感性思维训练的教学,又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重要体现。中学语文课堂的优良教学环境,应该是一个既体现智性能力开发,又有利于感性能力发育的一个和谐的教学空间。

对学生智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可能较为重视,而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常被忽视。其实培养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即从文学作品感情化与形象化特征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参与文本的分析体验,努力与作者形成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应避免单向性的说教式的分析,对生动的形象化对象作理性的肢解。只有建立起注重感性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语文教学观念,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出众多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

三、构建外在和谐氛围。

一个优良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应该体现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整体和谐之中,达到一种艺术美的境界。这应是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致力追求的。那么,怎样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和谐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第一、交谈性对话教学。和谐的教学,首先应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主体形态的平等对应。在交谈性的对话教学中,学生就会直接回应教师,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这并不是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交变性,能活躍气氛,开阔思路,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主动积极、热烈和谐的教学环境。《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出自学养丰厚的名家之手的散文名篇。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注意到运用交谈性对话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激情。

第二、突出形象化特征的感观性教学。语文教学内容形象性强,感情化特征鲜明,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地将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目前,文学作品的现代音像教学资料越来越丰富,教师学生可利用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方便。直观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性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语文课的优势。如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可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把三峡的优美的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后就对三峡的美有了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自然就兴趣盎然。除此之外,还可体现在教学主体的形象化表现能力方面。比如课文中的叙事文学作品有人物角色,抒情性文学作品有突出的情绪情感特征,这些可以通过角色体验与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作再现性演示,极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能力的培养。

第三、课堂教学的节奏性。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它需要教学主体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与指导。满堂灌式的训导教学既缺少课堂的平等交流氛围,又没有富于变化的课堂形式与生动的课堂情绪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体现在舒展自如、富于变化的情绪节奏中,听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就像听一首富有优美旋律的抒情音乐,语文教学应在变化中求和谐。

总之,新课程教学要求积极发挥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能力,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寇成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3):104-105.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