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09-10余晓玲
余晓玲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探讨
引言
精神病是人体的大脑机能发生紊乱所致,患者的欣行为和言语思维不受自己的思维控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知觉、意识,行为等异常的症状。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是患者治疗的关键一环,同时由于精神患者症状的特殊性,安全问题是精神科常见也是多发的问题,精神护理人员要处理和解决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一系列不安全的动作和行为。安全问题是精神科最重要的问题,安全关系到精神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认真检查和发现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安全问题,才能制定出相应的举措来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精神科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发作时期或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肾脏、肝脏、心脏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患者。对照组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1.8±5.7)岁;病程0.5-29.0年,平均病程为(11.9±3.2)年。对照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2.9±6.5)岁;病程0.3-28.9年,平均病程为(12.9±4.6)年。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学会批准,并获得了家属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不安全因素
①病患的自身因素。精神疾病的病人一般大脑功能处于紊乱的状态,会在行为活动、情感、认知等方面出现障碍,并且缺乏相应的控制力;病人在接受治疗期间很难完全配合护士的护理,甚至会出现拒绝治疗的情况,致使临床治疗效果不佳。②精神科环境、管理机制的因素。部分精神科的病房缺乏合理的布局,并且没有完善的保护设施,致使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有所增加;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而言,医院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与质量监控制度,精神疾病病人的作息并不规律,这就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质量监控系统的约束致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增加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③护理人员的因素。精神科护理人员并不具备与该科室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使护理与实际情况难以有效结合,无法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辨别,致使不安全因素频发;部分护理人员没有将查对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并且在操作流程方面存在问题,由于疏忽大意还会出现给药错误的情况,致使病患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精神科中的护理人员存在较高的工作压力,致使部分护理人员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进而难以在护理工作中保持热情,也就无法高效的将护理工作全面落实。
1.2.2实验组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①医院对病人病情检查工作逐步加强,给病人提供药物时要仔细核对,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使病人的护理配合程度逐渐提高;②护理人员将病房环境进行改善,并将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行制定。对病房中设计不科学的部分进行优化,使精神病病人外走的情况得到控制;医院将交接班制度、岗位分配制度进行制定,使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得到有效平衡,将其心理压力进行缓解,使护理人员将自身的实践水平与理论知识不断提高;③医院应该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灵活的学习,让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的同时将职业技能进行提升,鼓励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同时还要促使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让其在工作中进行自我保护,使护患纠纷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情况进行统计,统计 两组患者在实施加强沟通的护理后满意度调查,以及发生危 险事件的次数。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10/100)、98%(98/100),对照组分别为35%(35/100)、72%(72/10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精神病是由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人们在生理和心理的负担不断加重,性格的改变、行为和言语的异常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所导致。患者在情感认知、意志行为等方面出现持久而且明显的异常状态,不能被一般人理解,导致患者不能正常参与学习、工作、生活。患者常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产生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行为举动。精神病可分为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和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和致病因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关于医院的负面的新闻报道较多,医患的冲突矛盾事件频发,导致医疗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避免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护理管理方注重的问题。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最多的是护理人员,但是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复杂性和特殊性,由于患者在认知方面的存在缺陷,在护理工作过程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不可避免产生安全事故,甚至发生致他人伤亡的严重后果,产生医疗纠纷。精神科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和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安全已经成为精神科病房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标准。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所在医院的实际情况从患者和自身等角度出发,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尽可能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和自身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卢青春,段文涛.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7,16(66):210-211.
[2]王文琴.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3(11):124-125.
[3]陈彬.精神科护理中发生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51):140.
[4]祁革,朱宏日,王宁,等.精神科安全管理缺陷及持续改进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0(17):81-82.
[5]魏明琼.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6(2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