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2019-09-10盘茜芹
盘茜芹
【摘要】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达到多方位交流与互动,实现高效学习。但是目前在农村学校中开展的小学语文学习合作模式存在着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在这里探究农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4-130-02
0
合作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繁荣都必须依靠合作的基础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真正的进步。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合作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必然现象。通过合作可以快速形成互动机制,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推行的小组合作模式将不同的学生进行组合,实现互助学习。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习效果出现差距拉大等不良现象。本文在这里通过对农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究,总结一套有推行价值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语文合作学习经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一、小组合作模式概述
合作是共同的目标,由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行为是个人的最高层次的协调作用,当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合作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实现了共同的目标的方式,合作行为将出现。小组合作模式通过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农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分组存在不合理
在很多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往往凭自己主观臆断随意编组,没有面向全体,未能尊重个体差异。如教师在提出课文角色扮演游戏进行小组合作时,一些表现欲强,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快会组合在一起,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而另外一些学生则表现出不知所措,无法适从。这时候教师就会让剩下的这些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相较其他的组这些学生表现的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从而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最终导致优秀的学生通过合作更加优秀,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无人指导,最终还是表现平平,进步缓慢。
(二)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指导出现偏差
在实际合作行为的指导下,教师最常用或最普遍的指导就是语言指导。因为它是最直观和最容易观察的,所以许多教师认为它是最有效的培养学生合作行为的方法。但就实际状况而言,语言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容易流于表象,难以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从而从内心接受和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对小学生的实物和角色的合作偏重于一般语言的指导和权威的控制。这种单一的指导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很多学生对教师进行合作指导时并不在意,甚至没有认真听讲,在实践的合作学习中往往一头雾水,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多时候完成的结果与原本的目标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改变指导方法,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多方位指导。
(三)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较差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学校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在语文课上常可以看到,教师还没有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学生就迫不待地开始自由讨论。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常看到很多学生都是流于表面功夫,并没有进行完全投入的学习,而且对于合作兴致欠缺。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语言的魅力》、《大海的歌》等优美课文时,老师如果布置学生合作朗诵课文的任务时,往往还没有说完,学生就开始各自谈论,怪声朗诵等,这就造成表面上是看似热闹,而学生却没有掌握和巩固已学知识,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参与合作的学生并不多。
三、完善农村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意见,及时进行反思
合作模式之下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特别是在运用“以优补差”这种组合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达成共同协商的机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意见的提出,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互帮互助。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增进师生情感联系。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也需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思,加强对这种模式的评估,从而及时的调整相应的对策,不断优化模式,包括其中运用的合作方法,增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提升分组的科学性,提高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二)正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学时期正是小学生合作行为发展的时期,合作个体差异的行为大为显著,且不易观察清楚,这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在小学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起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合作对象以及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做好引路人。例如,教师在进行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没头脑和不高兴》一文的教学时,便可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对课文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学生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扮演没头脑、不高兴、旁白以及仙人等多个角色带入,“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外号是怎么来的,他们给别人带来了怎样的烦恼?通过这样合作的思考、演绎来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首先需要加强合作模式的创新,加入趣味性的合作活动。例如通过建构游戏能极大地增加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来。也正因为建构游戏不具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可以多元化发挥,所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认真负责的坚持不懈精神,鼓励不同的孩子都循序渐进、学会逐步进步,并借表扬与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力,培养他们的坚持性。所谓建构游戏就是通过“调动积极性——提高思考和动手能力——创设条件——获取成功”的方式一步步让学生增强自己的坚持力,并且增加在组中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教师也需要学会运用正确的鼓励性评价方法,了解学生们学习语文中遇到的困难,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生合作面临困难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勇敢挑战,肯定学生的努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进行有差异化和针对性的鼓励。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随时鼓励、随时启发,特别是对学生在经过小组合作之后形成的结论和大胆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性口头评价,这是学生需要的,也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内涵。通过积极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合作小组学习前的纪律意识、学习中的自主观察和创新、团结互助的品质、合作后的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等各项能力的综合培养。
四、总结
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作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老师、对同学、对书本质疑,提倡超越老师、超越他人,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 参 考 文 献 ]
[1]赵建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5).
[2]曹渝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5(12).
[3]刘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探究[J].语文学刊,2015(19).
[4]万大康.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青春歲月,2016(11).
[5]王丽.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