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民公敌》中戏剧情境和动作的关系及其对当代影视剧的借鉴意义
2019-09-10吴佳谕
吴佳谕
【内容摘要】本文以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为案例,分析了该剧在戏剧情境确立后,戏剧情境怎样影响人物关系,人物关系又怎样推动人物动作发生,并就戏剧情境和动作的关系及其对当代影视剧的借鉴意义展开阐释。
【关键词】戏剧;情境;动作;冲突
一、引言
在戏剧中情境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情境的创造直接影响人物性格的创造,从而关系到人物行动的走向。“‘戏剧情境’是促成戏剧冲突爆发、发展的契机,是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条件。……它包含最重要的因素,和‘戏剧性’关系最紧密的是:事件和人物关系。”①因此,情境、人物关系、人物动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我们常说的“戏剧性”。
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人民公敌》讲的是斯多克芒医生为了正义坚持真理、反对大多数而最终受到大多数反对的故事。在戏剧情境确立后,戏剧情境是怎样影响人物关系的,人物关系又是怎样推动人物动作发生的,是本剧发展的核心。
二、关系:戏剧情境和动作关系的呈现
《人民公敌》第一幕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引出浴场的水有问题,但是第一幕一开场并没有很快挑明这个问题,而更注重于戏剧情境中人物关系的描写。易卜生在开场并没有强调“浴场的水有问题”的情境,而更注重于描写人物关系该如何变化,人物关系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冲突,冲突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人物关系是戏剧情境中最重要的部分,人物之间的性格关系又会激发人物的动作。通过表一,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幕时就确立了全戏的情境。
由表一可见,戏剧情境推动人物外在关系和性格关系的变化与碰撞,从而引发人物动作,激起戏剧冲突。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中提出:“情境促使人物行动。可是,人物在进入情境时,究竟如何行动,是由人物性格决定的。”②第一幕中各个人物的动作规定了各个人物的性格:市长沽名钓誉、嫉妒心强,淡漠亲情;斯多克芒医生珍视朋友,坚持真理,但是从他对市长的判断来看,又过于天真;霍夫斯达和毕凌的行动都围绕着保护报纸、为自身争夺执政权利争取机会。而这样丰富的人物性格关系势必会在后续的戏剧中发生碰撞,造成新的情境、激发新的动作。
由于第一幕的结尾处引发全剧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提出,第二幕的冲突较之第一幕势必更加激烈。第二幕大情境为“斯多克芒医生提出的改建浴场意见受到了基尔和市长的强烈反对,却得到了报馆及以阿斯拉克森为代表的多数派的支持”。在这个情境中,霍夫斯达的动机是通过抨击当局获得参与政治施展才干的机会;阿斯拉克森是为了中产阶级争取权益,但是他又主张“稳健”,不肯得罪当权者。而市长不喜欢斯多克芒医生抢自己的功劳,同时他又是个官僚分子,不肯得罪权威、上级,甚至忽视真理,这样的市长必然会在浴场改建问题上和斯多克芒医生争论。
第三幕是全剧人物关系激变。这一幕前半段毕凌、霍夫斯达、阿斯拉克森都支持斯多克芒医生,但是市长到来以后这些原本支持斯多克芒醫生的人都转而反对他。戏剧情境中人物关系的变化,催生新的动作,引发新的冲突。我们可以把市长到报馆前后的情况比较一下:
斯多克芒医生的动机和性格必然会和其他人激烈碰撞产生冲突,而剧中的冲突把斯多克芒医生一步步逼入绝境,坚持真理的斯多克芒医生不得不准备在市民大会上发言。
截至第三幕,中心动作仍然是“是否曝光浴场水有细菌”。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情境也最为紧张:斯多克芒医生在霍斯特船长家的旧房子里发言,斯多克芒医生受到了“多数派”的辱骂反对,最终被迫成为了“人民公敌”。在民愤高涨、全场咒骂斯多克芒医生的情境下,斯多克芒医生刚正不屈的性格致使他的动作必然是拒绝斯多克芒太太从后面走出去的建议,而是光明正大地从大门走出去。在场的市民在《人民先锋报》已经发表了市长的声明、阿斯拉克森这位“多数派”代表带头反对斯多克芒医生、“自由派”霍夫斯达、毕凌强烈谴责斯多克芒医生的情境下,做出丧失理性、将斯多克芒医生选为人民公敌的一致举动也不足为奇。
在这一幕中实际上斯多克芒医生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做顺从的“大多数”,还是选择坚持真理。而之前铺垫的斯多克芒医生的性格必然导致斯多克芒医生选择后者。到了这一幕,中心动作也转变成了斯多克芒医生和“多数派”的对抗。
第五幕一开场的情境中,激昂的群众砸了斯多克芒医生的家,房东勒令斯多克芒医生搬家,裴特拉被解雇。市民、房东、勃斯克太太的动作都是由上一幕中斯多克芒医生成为人民公敌的情境造成的。而第五幕一开场的情境又使斯多克芒医生彻底对市民失望,做出准备出国的动作。紧接着下一个情境中霍斯特船长被解雇,市长、基尔、报馆二人和阿斯拉克森接连上场用妻儿威胁斯多克芒医生,在此情境下,斯多克芒医生的性格必然促使他做出骂回所有人的动作。剧末,斯多克芒医生的两个儿子因斯多克芒医生和同学打架,被老师要求在家待两天。在斯多克芒医生彻底对多数派失望的情境下,斯多克芒决定自己教导两个儿子而非将儿子交给学校的动作便合情理了。
《人民公敌》情境的多变很大程度上是人物关系的突转,由此推动动作。“我们所说的戏剧情境,就包含着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特定的情况,环境和特定的人物关系。”③在情境的转变中,人物之间发生冲突,人物关系发生转变,才能呈现出动作发展的原因,动作才能触发冲突,戏剧才真正有了“戏剧性”。
三、意义:情景与动作的戏剧冲突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人物具有戏剧性的动作往往引发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又推动新的情境的设置。“戏剧中人物的动作和性格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意义,而这特定的情境既要为人物动作和性格的冲突提供动力和场所,又要能体现出最终冲突的成果。”④人物的外在、内在关系,人物的冲突只有在独特情境的人物动作中才能表现出来。
这样的情境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不仅适用于戏剧创作,同时对当代影视剧创作也有借鉴作用。近几年高质量的影视剧,大多较好地处理了情境与动作的关系。以电影《伯德小姐》为例,就影片整体而言,克里斯汀的家庭环境、年龄塑造了她特立独行、叛逆的性格,同时引发了她与母亲之间的各种矛盾,从而引发了克里斯汀为了逃离家庭、为考到心仪的大学念书而努力的动作;就影片各部分而言,影片不断地根据克里斯汀的性格把其逼入各种尴尬的情境,引发了她和母亲之间的争论、被游戏人间的男孩吸引、捉弄学校老师。即使《伯德小姐》之中的矛盾都在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由于该片把大情境、小情境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因此一部日常片却并不枯燥,反而妙趣横生。
情境塑造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带动人物关系,人物关系引发人物动作,人物动作造成剧烈冲突,冲突又塑造了新的情境。当代影视剧欲寻求突破,在戏剧情境的设定及塑造上,需要更为合理、真实和具体;在戏剧动作的处理上,需要更加细致、符合情境,而非一味地格式化以及过分夸张。只有情境转变更加流畅,情境与动作的关系更加流畅合理,影视剧的戏剧性才能够真正表现出来。
注释:
①②③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8、第115、第98页。
④李贵森:《西方戏剧文化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42页。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17级学生)
【特约编辑:刘原;责任编辑: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