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9-09-10黄晓波
黄晓波
摘要:在开发与应用数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游戏、实践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和实践,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仅凭例题讲解、模仿巩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以实践操作和活动体验为载体,紧紧围绕问题探究和数学想象,开发基于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手,以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为依托,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笔者结合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实践,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数学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数学经验相对匮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数学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这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基础。
我们研究和开发了《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其中含有“数学漫谈”这个栏目,编排了数学故事、生活数学和经典数学等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数学经验。为强化学生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设计制作“数学阅读摘记卡”,让学生日积月累,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拔节生长奠定基础。
二、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我们的校本课程更加凸显趣味性,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教学,渗透数学方法的指导。在实施数学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重要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趣味数学》的开始部分都安排了“思维体操”(如图1),通过好玩的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一节:数字排队。按照顺序迅速找到并报出20个数字,一边指着一边报数。少于30秒的为三星水平,30~40秒为二星水平,超过40秒的为一星水平。
第二节:数字传话。两名学生,一人朗读,一人倾听,然后交换位置。只读一遍,要求听后准确报出反复出现的数字,如577 896,152 884,289 337,746 122,651 1830
第三节:寻找漏洞。仔细倾听学生报数,听后要能指出漏报的数字,如从11报数到30,中间漏掉了15,21,29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基于数学校本课程,通过游戏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述的“思维体操”,主要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如果把数学“思维体操”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必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操作是数学校本课程的主体。在实践活动的任务驱动下,学生在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会有困惑、猜想和感悟,有时创新就蕴藏在这一个个细节中。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后,将图形的特征融入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正方形纸上剪掉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具体交流过程如下。
1.初步尝试
笔者事先给每名学生发了四张正方形纸片,让他们根据要求来剪,但是剪的方式要各不相同。在集中展示的过程中,虽然部分学生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些学生做得不理想。既然是尝试,笔者再拿出正方形纸片,让学生重新尝试,逐渐從失败走向成功。
2.提升难度
笔者给每名学生再发四张正方形纸片,按照上述要求来剪一剪,可以模仿别人的方法,更期待出现与众不同的剪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自我,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学习模仿、体验成功,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饱含期待,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有两名学生的发现吸引了笔者和学生的眼球。一名学生是这样剪的(如图2),剪了两次,剩下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四边形,完全符合操作要求。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名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创新热情,笔者让学生继续大胆尝试、探究交流。接着,一名学生竟然从正方形纸片中间抠出了一个三角形,如图3所示。
虽然这样的尝试离创新还很遥远,但是至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有了探究的勇气和经历。
四、反思总结,积蓄学生的创新能量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活动起来,还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反思总结。实践操作、探究发现是数学经历,要走向数学经验,必须回顾与反思。学生可以和同学交流活动体验,提出探究活动中的困惑,也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这些重要的数学活动经历可以积累并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经验,产生新的想法,燃起新的探究热情,为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