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导师制

2019-09-10秦粉菊刘恒蔚袁红霞

高教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物技术协同育人

秦粉菊 刘恒蔚 袁红霞

摘 要:科教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苏州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导师科研项目为载体,采用科研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其中,开展精英化培养。科研导师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科研积极性,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科研竞赛项目,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基于科研导师制的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科研导师制;生物技术;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014-03

Abstract: Co-education model of science and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biotechnology major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ok the tut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s the carrier, and adopt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utorial system to encourage undergraduates to participate in it and carry out elite trai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utorial system is oriented at ability, which broadened students' vision, increased students' thirst for knowledge, stimulated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then ga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encouraged student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promote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education model of science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utorial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research mentoring system; biotechnology; cooperative education

教育部2018年10月印發的“新时代高教40条”指出“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1]。产于14世纪的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2]。在目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成为新时代下与国际高校培养模式接轨的有效途径[3]。

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苏州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利用省级生物教学示范中心优势资源平台,基于科研导师制,指导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目标——科教协同育人

2012年,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高函201215号文件(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各省教育厅启动实施了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一举措为各高校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自此苏州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也开展了科研导师制培养学生计划[4]。“新时代高教40条”中提出的科研协同,一方面强调自由探究和创新思维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强调要转变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型教育观念,树立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教育观念[1]。据调查,目前生物技术产业用人单位不再像以前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研导师制的培养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在师生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科研风格、科学精神和科研思维等科学素养[5]。而科学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的重要途径[6]。因此,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科研导师制,旨意培养具有创新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实现科教协同育人。

二、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措施

在生物技术专业基于科研导师制实施科教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所具备知识和能力的不同,分相阶段执行导师制[7]。

第一阶段(大一第一学期),引导师生互选。生物技术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非常广泛,涉及实验材料可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应用方向从生物医药、转基因作物、食品营养、环境毒理到发酵调控等跨度较大。因此,在导师制执行前,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科研导师研究方向的宣传,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和科研方向。

第二阶段(大一第二学期),早期训练培养。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进入科研团队,熟悉科研导师的研究课题,利用目前几大数据库查阅中外文献的途径,学会写简单的综述,熟悉科研论文的写作思路,掌握常规的研究方法,培养科研思维。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对导师的课题方向基本了解,也基本熟悉了科研的过程和思路,能顺利进入指导教师的课题参与科研活动。

第三阶段(大二一学年),中期加强训练。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展开一些开放实验,并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高年级同学的科研创新创业实践计划项目。在课题组中,学生主要进行实验试剂的配制和準备,仪器的操作、登记和维护,及其常规的实验操作,如: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测定。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掌握学生创新课题的实验操作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下一阶段自己申报承担和完成科研创新课题奠定牢固基础。

第四阶段(大三一学年),后期全面提高。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核心任务是独立申请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完成课题。经过课题的申请和实施过程,学生们需要查阅大量本领域的中外文献,结合导师课题组研究方向独立完成项目申请书,阐述课题的立项依据和设计方案,并承担整个课题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结束后,要学会利用目前几大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课题并书写结题报告,达成本科阶段独立进行科研创新实践的训练目标。

第五阶段(大四一学年),毕业冲刺阶段。进入大四,学生的主要科研训练就是设计毕业论文。作为大学生本科阶段最高水平的学术训练,本科毕业论文是展示学生科研素养和实验能力的最好机会,也是检验科研导师制培养水平的一次成果展示。毕业论文第一步是选题,即学生选择本专业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论文题目。然后,学生接受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任务书,利用在开放实验和创新实践项目中学到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自己查阅足量的相关中外文献书写开题报告,完成文献综述;经过设计毕业论文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并完成预实验后,正式进入毕业论文试验阶段,独立完成各项试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并准备PPT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科研导师在此阶段要严控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当然,也要在毕业答辩的准备阶段进行陈述、答辩等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完美展示自己的学术成绩并提升学术交流能力,为学生进入工作新岗位和继续进修读研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技术专业经过科研导师制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专业毕业的学生90%以上从事了生物相关专业,并得到用人单位的极好反馈;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学生主持省级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校级项目12项;共有15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达20多篇。通过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科教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

三、科研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科研协同育人探索的一种尝试,科研导师制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

(一)缺乏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科研导师制良好运行,需要有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作为制度保障。教师普遍反映,科研导师制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且需要指导教师付出极大精力。但目前学校和学院没有对本科生导师制有教学或科研上的奖励或补偿,使导师制成为一项基于“良心活”的义务劳动,对于认真贯彻导师制的教师体现的是“责任心”和“奉献心”。而在科研导师制执行中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情况,缺乏相应的监督规则。对于导师制的长期实行,教师做科研导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会受到打击而缺乏动力。

(二)缺乏过程化运行机制管理制度

目前,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虽已在众多高校初步形成,但还缺乏具体的过程化管理制度,来约束导师和学生的职责义务。原则上,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后,按照研究计划的时间安排阶段性性检查。但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情况中,许多科研导师只关心项目是否达到了结题指标,而对项目研究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达不到科研导师以身作则,传授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导致许多学生成为导师的简单操作工。由于职责不明确,学生经常因自身考研、考公务员或其他社团活动等造成科研项目半路休工或停止,使科研项目不能如期完成或完全由导师自己完成。同时,许多学生在科研导师制执行过程中,频繁换导师,造成实验技能,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培养的不连贯性,表现为实验技术和理论掌握不扎实,创新实践能力不突出。

(三)缺乏经费和资源充足投入

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40条”中,明确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大学的主要责任就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理工科本科人才。对于理工科,一名优秀的本科生,不仅要具有优秀的考试成绩,更应该具有实践创新能力。而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实践创新科研活动,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充分的实验条件支持。但在许多学校中都存在认识的误区,如:本科生短时间内难有成果,科研基础和时间得不到保障,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因此投入有限,且昂贵的实验设备不对本科生开放,客观上限制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而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科研导师,由于自身科研经费的缺乏,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支持指导学生做创新科研项目、发表论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贯彻执行。

四、对科研导师制实施的建议

(一)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运行中,学院应每年进行工作总结,对于在科研导师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应给与表彰和奖励,亦与其工作量和绩效工资挂钩,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一部分。科研导师制应纳入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使职称评定中的教学评价,不仅以教学竞赛、教改项目和教改论文作为评价依据。同时,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所带来的科研成果应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中科研成果的统计。另一方面,对科研导师制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的导师,应给予一定的批评和督促,使其认识到科研导师在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中的重要性。

(二)建立过程化运行机制管理制度

要使科研导师制能长期且高效执行,必须加强过程化运行机制管理。

首先,明确职责,互选淘汰:对于科研导师,需要从文献的查询综述,创新项目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制定及实验操作完成、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结论得出等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过程化的认真指导,使其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思维,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只要参与了某一创新科研项目,必须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有始有终认真执行每个环节,积极查阅文献,勤于思考,而不仅仅是导师的简单操作工,保证项目结题。对科研班学生可设置每个环节的考核,不通过考核的学生,科研导师可选择淘汰;对于不履行义务的科研导师,学生亦可在某个环节结束时选择退出或更换导师。

其次,健全科研导师沟通选择机制:在科研导师制执行尝试阶段,经常会出现导师选择盲目性、及导师选择与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选择的矛盾。这需要建立起良好沟通的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导师选择之前,需要将导师的专业背景、学术业绩(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可指导学生数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特长,科研方向需求等,进行公开和公示,通过保障知情权落实双方的选择权,同时应加入面试环节,增强师生“知情”互动,避免学生在科研导师制选择时的盲目性,降低多次换导师所造成的创新实践技能的不连续性和科研素养的不系统性。

(三)保障经费和资源投入

科研导师制的良好运行所需的先期经费投入,学校或学院应该设立科研导师制专项资金,结合学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项目扩大科研导师制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所需经费来源。同时,对于科研导师制运行中所需的实验平台资源,在对学生进行大型仪器培训的基础上,学院应该扩大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开放力度;亦可进行校企联合,利用企业优势科研平台,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保障学生创新项目的顺利执行。

五、结束语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的科研导师制,依托省级生物教学示范中心,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分阶段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因材施教、发挥所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从事科研实践,促进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的形成,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科研竞赛项目使学生理论授课和创新实践相结合,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当然,科研导师制的完善还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密切合作,使其在科教协同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中发挥更好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Z].360A08-07-2018-0017-1,2018-1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Z].360A08-07-2012-0006-1,2012-02-22.

[3]宗工理,曹广祥,付加芳,等.科研导师制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探索性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16-17.

[4]高凤山,李清,李文哲,等.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52-53.

[5]吴东亭,邹勇,王新洪,等.访日归来谈国内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22-2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Z].360A08-07-2018-0022-1,2018-10-08.

[7]谢宗波,姜国芳,刘云海,等.本科生“1+3”科研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1):89-91.

猜你喜欢

生物技术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中俄联合办学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浅析
浅谈生物技术与农业科技发展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