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09-10李海霞郑秀兰王玲玲王宏波
李海霞 郑秀兰 王玲玲 王宏波
摘 要:目的:研究医学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527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偏低,学生评价由低到高依次为反馈、效果评价、过程实施、教育理念。临床医学专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专业(P<0.05)。结论:应当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人文修养,建立健全学生意见反馈机制,以及结合不同专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素质教育;问卷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4-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nd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527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ere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analysis. Result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was low.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from low to high was feedback, effect evaluation, process implementation and education concept.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for clinical medicine majo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other majors (P<0.05). Conclusion: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optimized,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humanities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feedback mechanism of stud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and differ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medical undergraduate; quality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untermeasure
21世紀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通过不断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文化、专业水平、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等,使学生能最大限度、最全面地取得进步[1]。我国于1999年提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2]。其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重要一环。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现代医生是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健康的教育者、心理上的交流者、社区的领导者一级组织的管理者。[4]”从而可知,合格的医生需要各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应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人。而医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应注重对其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或者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本文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生为样本,探究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共527人为调查对象。年级分布从大学一年级至五年级。专业分布为临床医学134人、药学71人、预防医学63人、影像学105人、口腔医学60人,护理94人。
(二)方法
1. 问卷调查
为了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自行设计问卷,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效果、及反馈。每个维度分为五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认同回答、不确定性及不认同回答三等,分别记2分、1分、0分,而后计算文化素质教育总分,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总满分为40分。经预调查及计算,问卷结构效度系数为0.80,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83,满足本研究需要。研究团队与经过培训的学生全程指导被调查人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527分,回收有效问卷527份,有效率100%。
2. 统计分析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双人双份录入并核对,将数据导入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构成比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单组均值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多组间均值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文化素质教育理念
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维度平均分为(5.13±0.15)分,在各个维度中最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具体题目上,在被问及对素质教育理念及重要性的了解时,有46%的学生选择不了解,22%的人不确定,认为自己了解的只占32%。有76%的学生非常清楚并认同医疗工作者的事业道德与行为准则,而11%的同学选择没有特别关注过。人文书籍的阅读量上,41%的调查对象每年阅读量为0本或1本,年阅读量2-3本人占30%,只有25%的调查对象人文书籍年阅读量在4本或以上。对于学医的动力,高达51%的人是为了经济收入,35%是听别人推荐,只有14%是热爱医疗事业,在上大学前就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与人沟通方面,也只有42%的人认为有必要专门学习,27%的人认为没必要,31%认为无所谓。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
素质教育的实施维度平均分为(4.93±0.24)分,处于中等水平。有过半数的学生对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不满意。其中,39%的人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29%认为不确定,仅32%的人认为课程设置合理。选取有代表性的医学人文课程,调查学生的满意度,发现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满意度整体不高,且医患沟通及医学史这两门课程满意度评分显著小于60分(P<0.05),如表1所示。
另外,仅有11%的人认为目前课程中能贯人文精神教育,且仅有22%的人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感到满意。参加提升文化修养的社团活动的学生占44%,从未参加的占56%。能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较多,占到了93%,原因是学校有这方面要求。在参加对社会实践的人中,有61%的人认为是为了应付辅导员,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并且56%的人认为学校的社会实践指导本身流于形式。
(三)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满意,平均分为(3.59±0.26)。在被问及自身文化素养是否有提高时,39%的人选择没有,29%选择不确定,32%认为确实有提高。在社会交往方面,61%认为无改善,28%认为改善很小或不确定,仅11%的人认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得提升。仅有12%的學生对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感满意并觉得提升了自身素质,而不满意或不确定的各占67%与21%。对课外活动效果评价好、中、差分别占36%、34%、30%,差异比较小。而对现行素质考核体系满意且感到有效的仅占28%,51%的人认为目前综合素质考核体系是不合理的。其中,大部分学生提出以参加活动数量和获奖数量来加学分,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且容易导致不公平。
(四)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反馈机制评价
反馈机制的维度得分最低,平均分为(3.55±0.21)分。显示学生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学校没有健全的素质教育评价反馈机制。在被问及学校是否了解学校的素质教育反馈机制时,65%的人认为不了解,11%认为不确定,仅24%表示了解。而对于是否便于随堂和老师讨论人文问题,23%的人选择不方便,13%的人选择不确定,高达64%的人选择是。但是对于是否了解反映问题的渠道或部门时,仅4%的人选择了解,选择不了解或不确定的人占96%。可见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还是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是学校的管理结构,对学生来说显得很陌生。
在被问及辅导员是否经常关心学生并且能够深入学生做调查时,47%的人认为能,而44%认为不能,选择不确定的仅9%。对于学校能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作出改善,高达91%的人并不认同,而认同的仅为9%。说明了学生非常不满于学校管理机构缺乏倾听学生声音的渠道,并且解决学生需求的行动力不足。
(五)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满意度
素质教育总体评价:
通过量化,得到问卷中四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评价平均分为(17.20±1.09)分,成偏低状态。横向比较发现,不同维度之间的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于反馈机制满意度最低,平均分为(3.55±0.21)分,其次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对实施过程评价最高,平均分为(4.93±0.24),但也没有超过满分的60%。
通过在专业间纵向比较发现,不同专业的总分和理念、效果两个维度的评分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专业总满意度和反馈机制方面得分均为最低,而护理学专业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评分均为最高。在教育实施、以及反馈机制方面,各个专业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素质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素质全面的的人才。医学学科,带有浓重的人文色彩,且与其他多个学科相互交织。能够学好医学,乃至成为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文修养。本次调查发现医学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以下提出改善意见。
(一)优化任务素质课程的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优化人文类课程的设置,可以直接且有效的改善人文素质教育闲现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不少学生希望学校多开设一些人文通识课,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提高综合素质。相关研究提出:“通识教育主要探索人类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5]这就是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体现的内容。医学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建立规范合理的医学人文同时课程体系,开设诸如文学、音乐欣赏、艺术鉴赏、历史等通识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并且改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培养有道德,有情操,有文化修养的学生。
(二)改善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课上课下相结合
医学院校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是结合幻灯片课件,以自己讲授为主,容易造成一言堂。虽然教育界多年来提倡增加课堂互动,但是收效甚微。与其单纯呼吁课堂互动,不如采用开放式教学,使课堂上课与课下活动结合。研究表明,西方课堂教育与我国现行课堂教育的一大区别就是开放式教学[6]。所谓开放,其实最根本的是开放思维。老师不是单纯高高在上一板一眼的管理者,学生也不担心挂科战战兢兢的被管理者,双方处于平等地位,以讨论的方式去讲授,这样会消除学生与老师的隔阂。还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方式,或者录制微课,将人文修养及理念贯穿课程教学中。这样能够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一节课结束后,可以鼓励学生课下组成讨论组,进行作业研究并在上课时进行讨论,这样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应该摒弃硬性指标式的课外活动,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团体自由发挥,策划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课外活动,特别是一些和医学专业相关的活动比如深入社区宣讲、健康咨询等,并将其纳入第二课堂,建立弹性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修养。
(三)倾听学生意见,改革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
1. 改進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人文修养的提升是一个潜在的、缓慢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缓慢的,不能用急功近利的过程。单纯以短期打分方式来进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显然不合理。学校应摒弃简单的条条框框打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而建立多元的,长期跟踪的效果评价机制。比如可以学习成绩结合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总评。在一段时间内,院系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领导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中了解、访谈,对每个学生都建立多方面的跟踪档案。在一段时间中观察学生的进步,而不是单纯的横截面打分。
2. 改进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学生诉求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学校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想法和需求适当包容。不应该管理者高高在上,而事事让辅导员冲在第一线。从调查中得知,学生普遍对学校的教学反馈机制不满意,甚至很多学生反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都难以向学校反映。因此,学校要建立学生反馈的畅通渠道,比如开设大学生事务中心,建立院系领导乃至校领导的直达信箱,专人负责查看学生投诉等。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和生活方面的迫切需求,要加以重视,不能马虎。如果有学生反映的问题长时间未解决,应当对相关部门责任人采取一定的处分。这样学生也会感受到学校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多项研究表明,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学校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响应学生诉求,对学生多家关怀,无疑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有很大帮助。而心理健康,良好的心态也是人文修养的重要方面。
(四)对于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措施
调查中发现护理专业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最高,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最低,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多,院系最大,管理起来也最困难。第二,临床医学专业课业最繁重,压力也最大,并且很多学生都早早准备考研。这样导致学生无暇顾及人文类课程的学习以及自我人文修养的提升。而护理学院专业学生本身就有形体等人文类课程,大量时间在一线实习,对人文素质教育接受面大,效果也好。因此,要针对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只抓一面忽略了多方面发展。对于课程繁重的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要教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适当调整人文课程比例,并且加强人文课程在考核中的权重,从侧面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并且,从正面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全面发展,灌输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学生明白,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在医疗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四、结束语
当代社会医患矛盾日益凸显,医患冲突屡屡发生。医务人员缺乏化解矛盾的能力,也是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之一。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应从学校教育开始。各医学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既有的素质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及时反馈、改进不足。以期为我国培养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等全面发展的医疗人才,从而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红芳.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教育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44-49.
[2]张金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4):499-500.
[3]王媛,邬晓薇,黄继东,等.医患关系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7(19):133-136.
[4]吴立盘.浅谈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J].健康大视野,2013(8):554.
[5]李荣飞.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the Contempora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J].教学考试,2017(15):87-88.
[6]闫旭,赵波,甘健侯,等.国内开放教育资源研究现状——基于共词分析的可视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