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

2019-09-10

画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艺术家设计

绘画

自然的双重性——西安2019·山水画邀请展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2019年4月20日-6月16日

该展共邀请全国山水画领域的36位艺术家,展出作品200余件。参展艺术家年龄横跨半个多世纪,他们以笔墨为语言,以“山水精神”的沿革与重构为理路,探讨中国山水画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郝量:辟雍

上海震旦博物馆

2019年3月24日-7月21日

该展为青年艺术家郝量在上海的首次個展项目,展出艺术家近期以博物馆玉器收藏为灵感而创作的一系列全新作品。基于郝量的艺术研究和实践过程,此次展览将分为两档展期前后推出:第一阶段(3 月 26 日- 5 月底)以古玉器、珂罗版画、文献资料及绘画作品组成,是艺术家思考与学习的过程;第二阶段(5 月底- 7 月21 日)将呈现长达 4米的绘画作品。

奇妙的不确定性

北京侨福当代美术馆

2019年4月15日-10月21日

该展聚集40位来自欧洲、亚洲、非洲以及北美和南美的艺术家,共同探讨当代绘画领域的问题。展览基于关联性和情境化的意义,创造了某种特别的思想空间,抑或是一种想象的维度。在其中观众面对着令人不安的不可能以及不确定之事物,遭遇那些充斥着隐晦、模糊和非理性的现象。这些并非仅仅是艺术性想象的结果,也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它们来自日常生活中被遮蔽的地方。这些不确定性搅乱了我们当代现实的总体方向。这些现象反映出一个混乱不安、令人困惑的世界——它到处充满了矛盾。

从毕加索到基弗——路德维希的艺术课

南京博物院

2019年3月16日-6月9日

德国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和伊蕾娜·路德维希夫妇于1996年3月27日,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82位欧美艺术家的89件(117幅)作品。这次展览选择其中59位欧美艺术家的64 件艺术作品进行呈现,它们大多创作于20世纪60-90年代,包括欧美现代主义各个阶段不同流派的大师名作,如巴塞利兹、吕佩尔兹、利希滕斯坦以及毕加索等。展览中的每个单元视为一节课,每课以百余字进行简单介绍,16节课诠释了欧美现代艺术史上的16 种风格、流派或运动,并且每幅作品均有作者生平、风格样式等介绍。

宫立龙:彩排

北京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2019年3月21日-5月12日

该展概括地呈现了艺术家宫立龙30多年的创作轨迹。展览名“彩排”有两方面的指涉:一是对宫立龙过去30年来艺术实践的一个排演式的呈现,再则暗示着他的艺术语言与现实的距离关系所构成的戏剧特征。

影像

埃莱娜·比奈:光影对话三十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9年4月19日-7月21日

该展展出百余幅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Hélène Binet)的胶片作品,回顾了比奈30年来通过相机镜头与经典建筑进行的独特对话,而她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全新创作也将第一次对公众亮相。展览历数了比奈曾拍摄过的约翰·海杜克、丹尼尔·里伯斯金、西古德·莱韦伦茨、勒·柯布西耶、扎哈·哈迪德等建筑师的经典作品。通过强调建筑师与建筑师之间,又或是建筑师与某个自然景观之间的呼应,比奈将不同系列的作品分成三两一组,形成主题各异的“对话”。

沉默的言语:郝敬班个展

OCAT西安馆

2019年3月10日-5月26日

艺术家郝敬班以行动者式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对不可见之现实的审慎,对历史回溯、重新观看,试图为关于现实和语言的讨论提供一种参照或路径。该展通过艺术家近年来在不同研究项目中的三部录像作品,包括《下午场》(2013年)、《从南湖公园到红旗街》(2018年)和《慢镜头》(2018年),呈现其工作中对于历史与现实、图像与语言的探索与尝试。

转译:2019年(第十一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

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19年4月6日-5月19日

生物体的新生来自脱氧核糖核酸(DNA)转译遗传信息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同样的“转译”过程也正发生在中国新锐艺术家们以影像这一基本媒介为出发点不断开疆拓土的创作实践中。2019年度三影堂摄影奖共收到 534份投稿,其中20 位艺术家的作品被遴选入围第十一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本届摄影奖大奖得主是来自成都的艺术家刘珂&晃晃,艺术家张兰坡获媒体关注奖,艺术家汪滢滢获得骆伯年优秀摄影师奖。

荒木经惟·花幽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9年4月12日-5月12日

该展是艺术家荒木经惟迄今为止在全球最大规模以“花”为主题的摄影展,涵盖了其所有与花相关的摄影主题,包括“花人生”、“花曲”、“千禧之花”、“花与JAMORINSKY”、“色情花”、“花小说”、“花灵”、“POLART”,以及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绘卷·花幽”等多个系列共500余张作品,集中展示从1990年至2019年30年间创作的各种与“花”相关的摄影作品。

借山描景

广州当代美术馆

2019年3月22日-6月23日

该展是广州当代美术馆摄影中心的开馆首展,展出了13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借鉴了传统山水绘画的表达方式,并以多元的创作手法描绘了一种当代的各自生活方式的景观。通过摄影回溯传统山水绘画,以一种新的纪实态度表达生活经历及所见,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观看方式的尝试。

建筑

立体音符·城市景观——邬达克与近代上海建筑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2019年2月3日-5月1日

该展共分为“近代海派建筑流变”、“来到上海的异乡人”、“建筑谱写的诗歌”和“为自己建造的家”四个部分,展示反映斯裔匈籍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的生平和近代上海建筑的文物、文献、照片等60余件(组),其中相当一部分邬达克的档案、照片和个人物品是首次展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沙盘、互动触摸屏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透过文物,讲述建筑大师与海派文化的故事。

“追梦·山水间”程泰宁建筑作品展·上海站

同济大学博物馆

2019年4月9日-4月27日

该展呈现了建筑师程泰宁从业以来的19个项目,包括加纳国家剧院、浙江美术馆、杭州黄龙饭店、南京博物院、建川博物馆战俘馆、温岭博物馆、中华国乐中心等,以视频、模型、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出程泰宁先生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创作实践,展现其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的深层思考。

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

深圳坪山美术馆

2019年3月30日-9月30日

该展由张宇星、野城、韩晶联合策展,将建筑本体论引入到城市层面,并与众多知名建筑师和艺术家进行一场多维度的装置影像“头脑风暴”,以艺术表现而非传统建筑展览的方式对“城市本体”进行富有创见的实验性探索。展览邀请了当下知名的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艺术家和城市研究者们,以装置艺术和影像的形式,对城市本体哲学进行集群性的探讨。

雕塑

最大的欲望——王立伟雕塑个展

上海索美画廊

2019年4月13日- 5月11日

艺术家王立伟用皮质材料创作了大量的以人体为媒介,探寻生命源泉与死亡本质的作品。该展呈现10余件王立伟的雕塑作品,其中多件是为配合画廊独特的场地而特别创作的,力图将整个展示空间与作品紧密融合。

理查德·怀特利:光域

上海玻璃博物馆

2019年4月28日-10月13日

该展展出澳大利亞艺术家理查德·怀特利(Richard Whiteley)的16件作品,探讨了三个主题:有机的身体结构、建筑中的虚空间和想象中的理想空间。怀特利充分利用了玻璃和光线的固有属性来表达我们与空间之间的物理和精神联系。就像建筑学一样,他的作品也有入口和内部空间,当二者相结合时,可以解读为一种对人体的隐喻。每一件充满光线的作品都似乎在吐息着捕捉到的光线。

设计

设计为何:托尼克视觉设计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9年3月29日-6月2日

该展借助旗帜、织毯、动态投影等非常规的展出方式,回看荷兰设计团队托尼克(thonik)过往25年设计生涯的14组代表作品。展览理念与结构来源于托尼克的同名出版物《设计为何》。围绕“激进”、“观念”、“民主”、“我们与他们”、“系统”、“独立”、“露出”、“公共”、“影响”、“赋权”、“改变”11个关键词,展览在11个独立空间中呈现了托尼克过往及开展中的项目。展览旨在探讨平面设计作为一种媒介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的本质与意义,以及设计工作者当今的身份现状。

2019·深圳设计周主题展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2019年4月19日-4月30日

今年设计周主题为“设计可持续”,重点板块主题展的策展方为法国巴黎地平线艺术空间。展览展出来自15家法国设计师事务所的20位法国设计师的作品,以及8位在法国多媒体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其中在当代艺术领域备受瞩目的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的2018年影像新作将通过本次展览首次在亚洲展出。在参展作品的甄选方面,主题展尤其着重突出设计作品在材质和制作方面所采用的最新科技;以及艺术作品与法国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完成、所具有的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展的艺术家们还分别有着物理学、声学、地质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学术背景。

影像包豪斯:埃里希·葛斯梅勒镜头下举世闻名的设计学府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2019年4月12日-7月21日

埃里希·葛斯梅勒 (Erich Consemüller,1902-1957年) 于1922-1927年间入读威玛的包豪斯,也曾担任教师。这个时期,葛斯梅勒除了专注工作以外,还用摄影来记录包豪斯教學大楼,并捕捉学生们及其设计作品的影像。这次展览呈现出包豪斯校园内部建筑的特色,展示包豪斯艺术家们的作品,涵盖了一系列由包豪斯师生们研发的创新技术,如纺织创新物料Eisengarn (铁纱线)和马塞·布罗伊尔设计的以扭曲钢管为材料的家具等。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

杭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2019年4月2日-5月31日

该展着重选择了设计师卢志荣在建筑、室内、家具、器物、雕塑五个领域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展览以实物、影像、实景空间和手稿文献为呈现方式。卢志荣不仅亲自设计了展陈空间,还邀请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家马尔科·比拉吉 (Marco Biraghi) 教授对其设计观念进行再次梳理,使展览成为了当代生活设计理念与百年包豪斯现代主义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玩!设计——国际新锐设计师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

2019年4月20日-6月2日

该展是一个展示国内外设计艺术院校近年来毕业的优秀华人设计师、艺术家的展览。通过与世界知名艺术院校合作,邀请国内外百余位新锐设计师,围绕“设计与日常生活”、“设计与文化个性”、“设计与情感体验”等话题,呈现首饰、家具、产品、面料、交互、装置等多元的设计面貌。 除了展示华人新锐,也特别加入了国际设计师作品单元,展开世界各地年轻设计师们的积极对话。

观念

托比亚斯·雷贝格: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9年3月23日-5月26日

德国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Tobias Rehberger)多重维度的创作将雕塑的可能性延伸至设计、建筑、观念艺术等诸多领域。此次展览特别展示艺术家为上海外滩美术馆量身定做的数件全新委托作品和大型场域装置。通过创造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物件和环境,雷贝格持续开拓新的生产技术和社会干预形式,探索我们如何与空间互动并感知日常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生长

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

2019年3月21日-6月30日

该展呈现在生命体、合成生物学与生态行动主义交叠领域内四位先驱艺术家的作品。爱德华多·卡兹的作品《自然历史之谜——爱冬茄(Edunia)》貌似平凡,却是对人类-植物异种培育结果首次盛开的见证。苏珊·安卡尔的近期作品《永生市(Immortal Cities)》汇集自然界的标本以及工业化的产物,使它们共居于无数个培养皿构建的城市景观之中。名为《护理与控制的容器(Vessel of Care and Control)》的作品是SymbioticaA的艺术家们又一次对技术工具论的抗争,唤起对生物孵化器作为一具护理/培植并掌控生命的精巧仪器的同时,也是具备观念性与生命政治之仪器的激进解读。梁绍基的一组作品占据着与其他作品相邻的整个空间,这些作品蕴含着他长久以来对蚕虫生命周期的着迷,也是鲜活成长中之生命的印记。

非对称考古学:凝视机器

上海昊美术馆

2019年3月23日-6月2日

该展是意大利艺术家夸尤拉(Quayola)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展览由八部分组成,涵盖11组运用不同媒介的系列作品,包括数码版画、影像、雕塑和机器人装置。本次对夸尤拉重要作品的呈现不仅限于昊美术馆的内部空间,其影像作品还延伸到了户外媒体立面。

灰寂

北京Tong Gallery+Projects

2019年4月13日-5月19日

该展展出以黑白为视觉主体的作品,邀请了蔡东东、刘养闻、刘国强、罗盈嘉、前田宏等14位艺术家参展。近乎纯黑白而又风格迥异的作品,共同将展场填充时,恰到好处地产生着严肃又平静的质地。“灰”所指向的是“灰度”,以黑色为基准色,饱和度为变量,抛开其他色相,形成自黑至白的线形色彩关系。而“寂”作为展览的态度自作品中流淌而出,将空间与观者皆浸泡其中。“寂”的边界并没那么清晰,是作品间有限的互文关系对观展过程的无声介入,也是基于色彩缺失的视觉体验的情感外延。

宫岛达男:如来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9年5月18日-2019年8月18日

该展梳理了日本艺术家宫岛达男(Tatsuo Miyajima)30年以来的创作,展出了自1988年以来每个阶段代表性的LED装置作品以及行为作品。此外,展览更将呈现艺术家为本次个展特别制作的巨型LED装置《时间瀑布》,以及行为作品《时间皮肤》。展览标题“如来”,首先强调佛教是宫岛达男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次,英文标题“Being Coming”绝非中文标题的生硬翻译,而是突显出宫岛作品的生成性概念,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事件”。

其他

相互关系:行为/雕塑/绘画

香港德薩画廊

2019年3月27日-5月18日

该展呈现了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 (Bernar Venet) 的作品,延续了贝纳·维内对线条与材料、形式与力量、理性与有机之间动态关系的探索。艺术家在现场创作出与画廊相互关系的三类艺术媒介的场域特定艺术作品。他以独特的手法,运用一根涂满颜料的金属棒,通过艺术家的手势和肢体动作,同时利用材料的特性、金属棒的角度以及颜料的流动性来达到特别的视觉效果。

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

北京红砖美术馆

2019年4月27日-6月26日

“马塞尔·杜尚奖(Prix MarcelDuchamp)”于2000年由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ADIAF)创立,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之一。策展人安娜贝尔·特内兹(Annabelle Ténèze)从道路、位移、旅行、发现的概念出发,挑选参展作品。展览以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Antonio Machado, 1875-1939年)的诗句“沿着本没有的路行进”作为出发点。在展出作品中,“行进”既是主题也是隐喻,因此,每件作品都成为一个向外的开口,一条发现之路。

2019艺术北京博览会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2019年4月30日-5月3日

本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将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0家画廊和艺术机构参展,共分为当代艺术、经典艺术、设计艺术和公共艺术四个板块。博览会融合艺术、文化、音乐、美食、趣味等元素,整合国内外艺术力量,全面呈现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艺术市场。

古代美术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9年4月18日-6月23日

该展展出的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按4个出土地点,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代多文明互融交汇的见证。它们均出土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战争期间因藏于喀布尔中央银行大楼下的秘密金库中而得以幸存,并于2003年重见天日。

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

深圳南山博物馆

2019年4月18日-2020年4月18日

该展遴选来自河南的文物珍品200余件,涵盖骨器、瓷器、玉器、铜器等,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宋金元时期,全面展现中原地区的文明历程。展览从介绍河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开始,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然后以时间为序,分四个单元进行展示,分别是“定鼎中原:夏商周时期”、“兼容并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世华章:隋唐时期”和“东京梦华:宋金时期”。

猜你喜欢

艺术家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