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县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与思考

2019-09-10司虎民

学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

司虎民

摘要:地处秦岭南坡,浴汉水之灵波,享“朱鹮故乡”之佳称的陕西省洋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抓项目调结构,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增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从中为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思考启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农村不仅仅给城市人提供农产品,还给他们提供精神家园——休闲、娱乐、恢复体力、净化身心等服务。”地处秦岭南坡,浴汉水之灵波,享“朱鹮故乡”之佳称的陕西省洋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抓项目调结构,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增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稳妥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进行了积极实践探索。

一、探索与实践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到郊区游玩,随着大城市人口疏解到周边郊区,乡村也会变得越来越发达,公共基础设施愈发完善带来更多生活便利。洋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有机食品产业、新型工业、绿色能源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和养老养生”五大产业体系和“川、丘、山”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农村产业薄弱面前,洋县大力实施以工促农,推行农业招商引资,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锻造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农业与文化、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等三次产业深度链接,打造生态农业、田园乡村、生态乡村,吸引市民下乡,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使产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正所谓产业兴,带动百业兴,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农村生产力。

2、以生态宜居建设为关键,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首先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作为生态大县,洋县坚定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紧紧围绕“五核一带”景观建设,着力丰富旅游要素,提升服务水平,旅游业发展迅猛。通过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挖掘旅游潜力,多渠道、多层次开发旅游新元素,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增加体验、丰富内涵、完善功能、打造特色”为重点,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对“一园一区”等重点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和精品化打造,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坚持把支柱产业、有机产业等融入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支撑,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的根,所以乡村振兴必须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支撑,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农村、走进农民。面对低俗文化的风行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弱化,聚焦“乡村文化的振兴与重塑”,大力实施乡村文化兴盛工程,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乡村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文化高地,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留住乡村之“魂”,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让农村成为有吸引力的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能够在国民文化大舞台上并肩携行强强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4、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打造“有生命”的新乡村

头雁振翅,群雁高飞。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治理越有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就越好。为此,洋县县委以精准扶贫为抓手,以农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一是夯实基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思考与启示

洋县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艳丽,更以“朱鹮之乡·生态洋县”的美誉,为促进洋县农旅结合,助力洋县农村振兴,推动洋县经济发展注入新机遇。通过以新农村试点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为主战场,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一定的经验,从中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和启示。

1、引导资源合理流动,有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本质上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的深度融合。然而,现阶段中国生态脆弱和乡村在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制度、文化、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发育还比较落后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身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就决定了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将更多人财物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要素需求,发挥工商资本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2、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城乡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和农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因此必须解决好人、地、钱的问题。而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切实落实“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3、深化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探索经济多元发展

鄉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精神涵盖了:一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是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三是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归根结底就是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最终实现以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以此,要解决农村“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或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

4、加快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实施

乡村治理已经探索了二三十年,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水平,仍不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新要求。审视新农村建设历程,从乡村与城市、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乡村演进发展规律,看到了互动、融合、和谐、差异、传承和自治等带规律性的东西。这些思考逐步得到了认可,还需进一步到实践中去验证和深化。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