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9-10赵红明
赵红明
摘要:提高小学生生的阅读能力,兴趣是基础。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应注重平时不间断的训练。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所以,方法很重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在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定然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及其重要的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基础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就是语文学习的真实写照。所以,在日常语文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时,学生才会细心品读,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及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去干什么,必须让学生对该事或者物感兴趣。
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想法设法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不适时机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展开阅读,即将教师的“要我读”自主转换为“我要读”。可见,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1、关注学生需求,创造良好阅读环境。
课暇之余,语文教师要多和学生谈心,多沟通,充分了解学生钻研哪方面的知识,是对中华经典感兴趣还是对西方经典感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如古诗词背诵比赛、朗读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感受语文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快乐的。促使学生展开学习的热情,期待下次比赛时会有更优秀的表现。班级浓郁的学习氛围,必然会培养学生浓郁的阅读兴趣。
2、发挥榜样作用,吸引学生主动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时制宜,善于抓住学生心理。要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收获及快乐,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现在读《西游记》的感悟就和小时读的不一样:那时该书吸引人的就是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总能把妖魔鬼怪降服;而现在再读时的体会就是个人强大不算强大,团队强大才强大,只有整个团队精诚合作,众志成城,才会获得成功。时时刻刻给学生分享独到、精辟、与时俱进的读书心得体会,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要读书的渴望。
3、设置悬念,刺激学生去主动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感受阅读的快乐。众所周知,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好多孩子都是在妈妈或者奶奶的故事中入睡成长。如果老师也在课堂上讲故事,他们肯定会兴奋起来,个个表现得激动,精神抖擞,迫不及待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孩子们早已跟随老师的话语,进入到一个童话般迷人的情感世界。此时,教师就要恰当把握时机,设置悬念,不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怎么样了?要想知道精彩的结局,请自己去读原文。这时就是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读书的最佳期。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笔者平时观察发现,许多小学生有阅读的习惯,他们在课余时也经常翻看教室里准备的图书。但你下来和他们进行交流就会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不大,有的对书中的故事情节搞不清楚,有的甚至连书中呈现的主要人物都搞不明白各自之间的关系。可见,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收获不大,对其阅读内容一知半解。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恰当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准备阅读辅助工具。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准备好两件“法宝”,即笔记本和字典。字典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缺的辅助学习工具,无论哪个学习环节都不可缺。遇到生字和生词查字典,遇到好词佳句立马摘抄下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为日后习作沉淀素材。使阅读真正成为增长知识、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
2、分层阅读法。教师在充分掌握班级学情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去阅读,根据学生综合素养不同而布置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同时,就单篇的阅读内容而言,也要展开分步阅读,先泛读再精读。泛读就是泛泛而读,也就是随便翻翻看看,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再重点去深入探究;精读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中西方名著去精益求精地研读,思索书中凸显的问题,然后慢慢感悟。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得到大力提升。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在小学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就可以独立去阅读一篇篇的美文佳作,进而整体把握文章主旨,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品味作者意图。当然,阅读活动主要还是在课外进行的,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1、独立阅读并不是老师就完全撒手不管,恰恰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有精辟的講述,巧妙地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悟做出调整,修正。但是教师绝不可将自己的见解或感悟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容许多种见解存在。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感悟所阅读的内容。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绪不能天马行空,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涉及的界域,否则,学生的阅读活动将变得没有意义,甚至误入歧途。当然,要允许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充分感知,独立思考,但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教师引导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主动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智力水平等因素,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