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9-09-10罗盛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引导情感教育初中历史

摘 要:初中时期是历史教育的关键时期。国家现有历史教材已尽可能详尽的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更迭及西方国家的变迁展现出来,但历史学习不仅仅是生硬被动的授课,更应该富含情感教育。出色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将世界丰富多彩的历史印刻在学生的思维中,而且正确的引导也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略述一二。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引导;品质养成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及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创新,现行教育改革方针中,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愈加重视。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课堂高效有序推进,有助于学生萌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學生正确精神品质的形成。作为历史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人生价值观。

一、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文化、军事还是科技领域都犹如大海一般广阔和深邃。对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心理成熟度尚轻,对于国家的悠久历史没有那么敏感,此时情感教育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对情感培养的要求[1]。

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过于注重于对记忆、成绩等方面的追求,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心态方面的培养。但不得不否认,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物或朝代更迭中的一些小故事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个朝代或某个历史人物的印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可引导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引入及策略

课堂不仅仅是单调的认知过程,也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过程,而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和谐氛围基础上的。如果教学过程过于死板,教师提问却无人回答,仿佛向水潭中扔进一颗石子却砸不出一朵水花一般,那也是教学的失败。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言行之间塑造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教学生动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历史人物及朝代的故事太多太多,课堂上轻巧坠入几个历史故事即可达到调动课堂氛围的效果。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授课自然成为易事。

此外,还要注意教学素材的选择。历史学科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性质的素材:文字性、画面性、描述性、体验性、生成性[2]。文字性的素材即使用文字进行传播及引导的素材,如文字故事、名人名言、既定的文学成就等等。画面性素材即课本中的插图以及网络或实体书籍中可以搜索到的资源。描述性素材则是通过语言、文字及音乐等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描述的素材,如学习大唐盛世及康乾盛世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教学视频及音乐,使学生在感官上充分理解当时的繁华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心态。体验性素材是引导学生通过主观想象及思考,以第一视角的方式体验当时的宏观场景及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能深入了解教材所希望学生掌握的历史。如学习丝绸之路时,让学生假想自己为张骞,在出使西域时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让学生假想自己为郑和,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又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经历。生成性素材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无意间生成的教学素材,比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准备,但在课堂上经学生启发想到的其他教学方式,不经意间得到的启发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向学生讲述历史朝代更迭的时候,也要适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导,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3]。同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现

历史教学的本质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及世界范围内历史的变迁,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逐步替代了原有的封闭模式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已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理解人生的价值及生命的意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尤为关键。于历史学科而言,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文化,学习历史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坚定人生态度,对其接下来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新课程标准,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转化为师生平等互动交流的课堂,正确落实“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这一理念,并且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方面的评价。目前国内的几种主流教学模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4]。初中生年纪尚幼,自控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较差,因此可采取合作学习为主,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充分吸取别人的优点及长处,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分工合作也可锻炼学生协同作战的能力;再者在合作学习中,也要求学生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及探索,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控制教育的“度”,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历史,而是主动的探究与理解历史,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论

过去,教育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质及人格素养的培育。如今,教育改革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但由于情感教育往往难以评价,在学期评定时也往往容易被忽略,犹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般,贯彻落实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仍需所有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石增业.初中历史新课程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策略[D].曲阜师范大学,2006.

[2] 张明霞.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素材的选择与运用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15.

[3] 王海军.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政治学科渗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史学忠.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途径[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罗盛华,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11,籍贯:贵州安顺,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工作单位,安顺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历史。

猜你喜欢

引导情感教育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