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营造特征研究

2019-09-10沈晓萌李彦婕王应临董丽陈德生舒心怡郝培尧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

沈晓萌 李彦婕 王应临 董丽 陈德生 舒心怡 郝培尧

摘要:文章通过对北京医疗花园、疗养花园、社区花园和儿童花园4种类型共13个康复花园中植物景观营造现状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北京各类康复花园中植物材料的应用情况,以及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和观赏特性等方面的现状,梳理出北京康复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特征,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评价,最后为今后国内康复花园项目的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疗花园,疗养花园,社区花园,园艺疗法,植物景观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9.00.030

近年来,人们对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城市生活中出现的身心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关注,同时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康复花园这一具有身心康复效益的园林形式在国内快速兴起,逐渐为人们关注。植物景观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1]。人体的身心健康与植物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植物景观营造是康复花园设计与应用的关键点之一。

1康复花园的植物景观特征

1.1国内康复花园的发展现状

康复花园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Healing Gar-den”,在最初的研究中,康复花园多指服务于医院、精神病院等场所的绿地,相关学者认为康复花园能够促进病人身心的康复。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康复花园是任何的对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的景观形式[2]。本文所讨论研究的康复花园,涵盖医疗机构的康复花园和后续衍生的具有疗愈功能以及保健作用的全部康复性质的花园。虽然国内早已出现一些与国外定义的医疗花园(therapy garden)或是疗愈花园(healinggarden)等本质几乎相同的园林形式,例如医院附属绿地中的花园、养老机构中的花园等,但是国内对于这一类具有康复效益的园林形式并没有相对统一的分类与定义。

美国丹尼尔·温特波顿(Daniel Winterbottom)与艾米·韦治福得(Amy Wagenfeld)所著的《医疗花园》(Therapuetic garden)一书中,根据应用目的与服务对象的不同,将康复花园分为服务生理疾病人群的康复花园、抚慰情绪的康复花园、教育作用的康复花园与针对感官设计的康复花园4大类[3]。其分类体系中对于不同生理和心理状况的使用群体的总结归纳,与我国目前康复花园的主要使用群体相似,对探索国内康复花园的分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表1)。根据康复花园针对的不同服务人群,参考美国的康复花园分类体系,再依据我国康复花园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得出一个适用于我国康复花园的分类体系。

1.2植物景观营造在康复花园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组成要素,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建筑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园林植物以其独特的姿态、色彩、质感等自然属性形成的植物景观,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及心灵的感悟[4-5]。尤其在康复花园中,植物景观兼具多种功能:它不仅具有观赏美学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也有保持与改善的作用。植物材料的合理应用能够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环境;植物群落对空间的限定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植物景观的观赏性能够影响使用者的情绪等。

同时,不同的植物种植形式是园艺疗法的实践基础。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将园艺疗法定义为;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6-7]。一般地,康復花园是实施园艺疗法的场所,园艺疗法是康复过程的辅助手段,二者密切相关。无论是康复花园还是园艺疗法,其主体都是植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景观改善病人的心情、减轻压力,从而保持健康[8-9]。

因此,植物景观在康复花园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康复效益的实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北京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营造特征

2.1北京康复花园建设的现状特征

参照上述分类,在北京的康复花园项目中选择了4类共13处康复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调研结果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与来源,包括5个医院附属花园、3个儿童花园、2个公租房社区、2个养老机构和1个都市菜园(表2)。

总体来说,这些康复花园在空间布局上一般较为松散,活动、休憩等功能性空间尤其是体量较小的私密空间较少。综合比较,这些康复花园中景观元素的丰富度与景观效果远远逊色于其他国家的优秀康复花园案例,这与花园建设的成本投入、施工水平、后期维护情况均有关。

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这些项目因类型不同、属性不同、投入不同,植物景观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项目中绿地面积虽然占比较大,但植物的种类较少,种植层次不丰富,植物群落的观赏效果与康复效益均不佳。因此,应分类型、分情况对这些康复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植物景观在康复花园中重要作用的研究,空间层次特征与观赏性特征应为对北京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进行分析研究的重点。

2.2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特征

外部空间一般由底面、顶面和垂直分隔面3个构成要素限定[1O]。在园林植物空间中,顶面的限定常通过高大乔木的树冠来实现,垂直分隔面由树干或一定高度的绿篱进行限定[11]。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组织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植物种类,在立面上寻求丰富的空间变化,实现对空间组织的垂直限定。常见的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层次是由不同生活型的植物材料搭配形成的,因而通过对不同类型康复花园项目中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应用种数及比例关系的统计分析,可以研究各类康复花园项目中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特征[12]。

在调研的13个康复花园项目中,医疗花园与社区花园中的植物材料应用种数相比疗养花园与儿童花园较多,植物材料应用的丰富度大小关系为社区花园>医疗花园>疗养花园>儿童花园(图1)。在4个不同类型康复花园的各生活型植物材料的数量比例上,各生活型的植物种数均表现为乔木种数>灌木种数>草本种数,其他植物种类(如蕨类、藤本、竹)几乎没有应用。

其中,医疗花园中乔木和灌木种类比例基本持平,乔灌搭配的层次应用最多,因而构成的植物景观空间以开敞空间和半开敞空间为主。例如首都儿科研究所花园中的植物群落配置以中上层的乔灌搭配为主,上层大乔木与小乔木的复层种植形成半通透的视野空间,使整个花园空间缺少私密性较强的空间环境;中层灌木常作为场地空间的边界均匀布置,虽然强化了空间的安全感,但使整个空间分布均质,同时由于使用的植物材料种类较为单一与重复,植物景观空间几乎没有变化。而在北京协和医院花园中,植物景观空间层次较为丰富,乔灌草搭配应用较多,沿道路两侧也有草花镶边。

疗养花园和儿童花园的乔灌木比例较为相似,大约为2:1,由此构成的植物景观空间以开敞空间为主,这与疗养花园和儿童花园对开敞空间的需求是相符的。例如在康梦圆老年公寓花园中,大乔木搭配小乔木或灌木的上下复层配置形式使用最频繁,中层植物种植较少;全园视野通达,活动广场和健身空间附近以花灌木或草花种植装饰,具有私密性和场所感的空间较少,灌木与草本植物的应用有待增加。

对于儿童花园来说,开敞空间能够为儿童及看护儿童的家长提供较为安全舒适的环境。例如马甸公园儿童活动区内的植物景观层次虽较为单一,仅有乔、灌相搭配,但也因此令全园景观视线比较通透,便于家长看护在场地内活动的儿童。然而,园内的草本植物应用非常少,使儿童失去了接触许多可供触摸和以其他方式感知植物的机会。

社区花园中乔灌草的种类比约为7:3:1,在4种类型的康复花园中,其植物景观空间层次最为丰富。例如远洋沁山水公租房社区花园中,植物配置形式多样,有乔灌草搭配、乔灌搭配和乔草搭配3种搭配形式。植物景观空间大多为半开敞空间,空间私密性相对较强,景观效果良好。

2.3植物景观的观赏性特征

同一科属的园林植物往往具有相似或相同的观赏特性。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类型康复花园中不同科、属的植物材料的种数和比例,结合各科、属、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季相特征,可以得出不同类型康复花园植物景观的观赏性特征。

在调研的13个康复花园项目中,医疗花园和社区花园中的植物材料从科属数量来看丰富度较高,疗养花园次之,儿童花园最低(图2)。综合来看,主要植物材料科属依次为蔷薇科,松科,柏科,木犀科等。其中,蔷薇科植物应用频数最高,主要为紫叶李、紫叶桃、碧桃等春季观叶观花植物;其次是松科、柏科植物,多应用为花园中的基调树种,如圆柏、油松等,且松、柏科植物多属保健树种;木犀科植物主要为金叶女贞、迎春、连翘等,观赏性较强。

在不同类型的康復花园中,医疗花园中乔木以油松、白皮松等常绿乔木为主,灌木以大叶黄杨、碧桃为主。在不同观赏特性与季相特征的植物中,春季观花乔灌木的种数最多,秋冬观花植物与异色叶、彩色叶植物相比其他类型的康复花园也较多。医疗花园中的植物景观基本能够满足四季有景可观的特征。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花园中,春季观花植物应用最多,异色叶。植物也有应用,但都是园林中最为常见的植物种类,如紫叶李、月季、紫叶小檗等。但是,观花植物等观赏性较强的植物种植大多较零散,且后期管理不到位,难以形成具有视觉等感官刺激的植物群落景观。

疗养花园中乔木以紫叶李、桑、龙爪槐、白玉兰为主,灌木以榆叶梅、大叶黄杨为主。虽然疗养花园中观花植物种类较多,但花期集中,秋色叶和异色叶植物少,无法形成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效果。例如北京福寿园老年公寓花园中,春夏季观花植物有7种,秋季可观叶、观果的植物仅有3种,冬季几乎没有观赏特征明显的植物。

社区花园中常用的植物材料依次为大叶黄杨、石榴、金叶女贞、月季等,其中灌木种类出现的频数远大于乔木种类出现的频数,草本植物应用以夏季观花植物为主。相较其他类型的康复花园来说,社区花园中的植物景观季相特征最为凸显。例如同馨家园花园中,春夏季观花、观叶植物共有17种,秋季观叶、观果植物有12种,冬季观叶植物也有两种,不沦是从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还是季相特征来看,植物景观都具有一定的丰富度和时序性。

儿童花园常用的植物材料依次为大叶黄杨、元宝枫、油松、雪松、刺槐、银杏等,以乔木种类出现的频数为多。例如颐堤港儿童活动区中,以上层秋色叶乔木和中下层观花灌木的搭配来围合空间,丰富植物空间层次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3北京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3.1植物群落配置层次单薄,缺乏空间舒适感

对于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来说,首先,大部分项目虽可称为康复花园,但园林景观尤其是植物景观在空间构建上严重缺乏康复性;在植物群落配置的形式上并未能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来改善空间的舒适感与安全感;而对于康复花园来说,空间的私密性、舒适性与安全性对使用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其次,调研项目中的植物景观往往游离于使用者的活动之外,植物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微弱,几乎不产生任何互动,缺乏园艺疗法中具有康复效益的相关活动。因此不论是从空间体验感还是空间使用度等方面,北京康复花园中的植物景观空间层次都是较为单薄和缺失的。

3.2植物材料应用种类数量少,观赏性不足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这些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色彩、质感等设计要点,植物材料应用种类数量少,科属构成单一,且仅应用了北京地区最常见的园林植物,并未形成各自的特色,观赏性不足。如今的园艺疗法、芳香疗法、感官刺激疗法等与植物息息相关的康复疗法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时期,因而康复花园中的植物选择更应合理利用植物景观观赏性与康复性兼备的特点,优先选择具有特殊观赏特性和康复效益的植物材料和配置方式。

4北京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4.1优化植物群落配置,整合植物景观空间

现阶段北京康复花园的植物景观空间亟待优化。首先,应从空间层次布局上重视植物对空间感的影响,利用植物的体量、形态及枝叶的疏密程度来优化景观空间,产生不同的空间围合感,从而改善使用者的舒适感与安全感,达到稳定使用者的情绪等效果。其次,植物景观的优化能够极大提升整个景观空间的观赏性。合理利用植物的季相、色彩、质感等搭配,使整个康复花园的景观层次更加丰富,从而加强植物景观观赏性和康复性之间的联系,强化二者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提升康复花园的使用率与满意度。

4.2增加康复功能性植物应用

在调研的北京康复花园中,鲜有项目在植物景观中应用芳香植物、特殊质感植物等可刺激感官的植物材料,可食用植物、药用植物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康复花园的植物设计应着重利用植物材料的康复功能。例如,不同色彩的植物能够刺激视觉,改善情绪;芳香植物能够加强对嗅觉的刺激,同时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13];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可以应用于药用花园中;可食性植物可以应用于社区菜园的园艺疗法中等。在康复花园中,植物与使用者的联系应十分紧密,两者之间的互动是园艺疗法等康复疗法的核心所在。不论是应用于心理还是生理上的康复,选择恰当的植物材料,打造利用率高的植物景观都是不可或缺的。

5结语

中国是人口大国,社会、经济都处于稳定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于康复花园的需求相较其他国家更为迫切。然而在对北京各类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营造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后,深感其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康复花园及园艺疗法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我国在康复花园的理论研究上还需尽快形成自己的体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之中。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样的园林形式,相信未来对于康复花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l]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王晓博,吴正旺,周曦.中国医院改扩建中的医疗化园建设[J].华中建筑,2012,30(10):58-62.

[3] WINTERBOTTM D,WAGENFELD A. TherapeutiC Carden[M]New York:John Wiley&Sons, 2013

[4]朱钧珍.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安呈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康复花园设计刍议[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1):78-80

[6] 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 Definitions and Posi- tions Paper[DB/OL].(2017-06-17)[2018-05-lO] .https://www.ahta.orq/assets/docs/definitions% 20and% 20positions%20final% 206.17. pdf.

[7]李树华.尽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上)[J].中国团林,2000,16(3):15-17.

[8]郭要富,金荷仙,陈海萍.植物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304-308

[9]张慧文,张德顺.康复化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泰安金陡山岳麓康复花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4,12(5):47-51.

[10]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甘灿,万华,龙岳林.虚与实在团林植物空间营造中的诠释[J].中国园林,2017,33(6):72-76

[12]李晓颖,石潮刚.康复化同设计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1,9(3):17-19.

[13]張高超,孙睦泓,吴亚妮.具有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功效的微型芳香康复花园设计造及功效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6):94-99

收稿日期:2018-05-3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ZY44);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基于生物多样性支撑功能提升的雄安新区森林营建与管护策略方法研究

(2019XKJS0320);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园艺疗法及康复景观研究》(YTJSl6ROX)

第一作者:沈晓萌(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Email:shenxiaomeng@bjfu.edu.cn

通信作者:郝培尧(1983-),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Email:haopeiyao@bjfu.edu.en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中小学校园文化营造中植物景观的配置研究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