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对学生体育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
2019-09-10贺成敏
贺成敏
摘 要:体育品德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高中学生正处于15~18岁,是个性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课教学形式多样,更直观,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更能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来,以便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品德。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品德;形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4-025-01
1体育品德的基本内涵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它提倡“重在参与、永不言弃、胜不骄、败不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就是全力竞赛与公平竞赛,全力竞赛就是在比赛中挑战极限、顽强勇敢、超越自我;公平竞赛就是在比赛过程中,遵守比赛规则,公平公正进行比赛;体育道德就是指裁判员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它具有约束和导向作用,约束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品格就是品行、性格的意思,所以体育品格倾向于体育精神,如:坚持不懈、顽强勇敢等。
2高中体育课对学生体育品德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教学重视度不够高
从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学校方面还是老师和学生方面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都不高。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对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教师则认为文化课学习往往比体育课学习更为重要,利用体育课时间辅导学生其他课程,从而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是兴致缺乏,双方都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
2.2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些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只是很随意地进行,让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就自由活动,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些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存在惰性,体育课堂就会缺少活力,学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教学目标就实现不了。
2.3体育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受伤的现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教师肯定有很大的责任,这就会影响到体育教师体育工作开展的力度和重视程度,教师会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受伤的现象,部分教学内容不敢教,导致教学内容单调,反反复复,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也导致体育教师没有上进心,对学生进行放羊式教育,只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后进入恶性循环。
2.4学生规则意识不强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学时期是学生们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去遵守规则,如何在体育课堂上树立规则意识,还很模糊。例如:体育课的队列队形,学生需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并且做到快、静、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较强的纪律性。但是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偏多,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应该用来玩的,放松自己,不应该有那么多的要求。所以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导致了他们的纪律性较差。还有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教学内容偏简单或者偏难、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对教师有成见等这些也是导致学生纪律性较差的原因。
3高中体育课对学生体育品德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学生不喜欢体育课
恐惧、厌倦耐力跑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部分学生身体不好,偏瘦或者偏胖、自尊心较强、性格内向,在体育活动中害怕做一些高难度动作,害怕与身体强壮的同学比赛或者游戏,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输掉比赛,遭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这种同学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就会下降,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如此反复循环,就导致这类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
3.2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新潮,所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现在体育教师除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等,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从课堂的主导者改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把学生放在首位,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4解决高中体育课对学生体育品德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创新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新课改对高中体育的新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敢于创新,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学生双向互动教学,在这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老师就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其进行沟通,再通过一些团队游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体育课形式多样,更直觀化。学生的个性特点更能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出的不同身心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很多学生可能因为身体好坏,肥胖瘦弱、自信心不足等身体条件或者心理条件的影响,导致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制定不同的适合他们身体特点的一些活动,发挥他们的长处,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夸奖,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季浏.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