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绘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2019-09-10黄惠冰
黄惠冰
摘 要: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对低年级的阅读和早期启蒙教育有着重要及深远的影响。在2016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绘本作为一个主要栏目贯穿于教材。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降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如何让绘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有效使用,达到其教育作用,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探究。文章将从绘本教学的价值及意义、现状和成因、教学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绘本教学;道德与法治;有效使用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學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绘本式教学更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绘本是近些年来深受儿童甚至成人喜欢的图文结合的叙事文体,因其图文并茂、充满情趣,极易吸引低年段学生,深受学生喜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画符号是视觉认知的重要途径,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
一、绘本故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一)绘本具有知识性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从文学角度来讲,绘本故事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情趣性;从结构角度看,绘本故事精美完整;从美术角度说,绘本故事具有美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物象形态的生动性、色彩鲜明协调等等。在儿童最初的待人接物上,绘本阅读对其影响巨大。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因为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系列连贯图画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图为主,图文结合,所以阅读绘本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图像概念,提高学生思考的连贯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三)优秀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尚美好的情操是学生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而形成的,绘本故事教会学生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
二、绘本教学的现状和成因
绘本故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绘本看似简单,只有几幅图和一些简单文字,但使用绘本故事教材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使用不当的现象,让绘本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成因,主要有:
(一)把绘本阅读课上成看图说话课
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单纯地读知识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自己读,把绘本故事简单地理解成看图说话,在教学时简单地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绘本教学内涵不止于此,单纯的图文讲解会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大打折扣。例如教学《拖拉鸟》,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图文,未深入探究拖拉鸟拖拉的心理,那么就起不到提升学生认识的作用。
(二)过于注重文字阅读和讲解,忽略对图画的关注
成人和儿童的阅读方式是相反的,成人目光习惯随着文字走,而低年级学生几乎只看图画,不在乎文字。教师面对的主体是低年级学生,自然应该去迎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缺少讨论环节
很多教师在绘本教学中更关注结果,期间没有讨论环节,对于学生对绘本故事的内心想法、自己亲身经验则轻描淡写,忽略了绘本价值的开掘。这样做既没有认真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又不能真正发挥绘本在教材中的应有作用,学生也对绘本故事记忆不深。
三、有效使用绘本的策略
每个绘本故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价值,对于不同的绘本形式,要深层次地挖掘绘本的内在价值,让绘本故事真正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绘本故事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从低年级学生的切身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绘本特点及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挖掘绘本背后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达到教育效果。
(一)自主读,长见识
绘本故事中的图画是图书的生命,是绘本魅力所在。绘本中的图画为低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不快,看书时总是先欣赏精美的画面。针对他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笔者在教学情节比较简单、内容生动有趣又相对独立的绘本《动物老师》《风的朋友》时,就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阅读感受动物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智慧启迪。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人们从蝙蝠的飞行姿势设计出蝙蝠衫;知道蚂蚁搬家,出门就要带雨伞……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用眼观察、用心体会、用脑思考,发现更多大自然与人类的美妙关系,并增强了学生对小动物和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二)借表演,激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学生边读边演,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如教学《我们有精神》时,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精神”的状态,笔者组织学生表演升国旗。先组织学生阅读绘本,知道漂亮、声音响亮、姿势优美都是有精神的表现,还要有由内而外的“精神”才是真正的精神。接着让学生观看国庆升国旗录像,然后组织学生模仿表演。四个精神饱满的小升旗手手持国旗,在庄严的进行曲中,正步走向升旗台,升起国旗。通过看绘本,再表演,引导学生领会在正式、庄严的场合里“有精神”的样子,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该内容的第二课时,笔者组织学生模仿走路时垂头丧气、弓腰、驼背和昂首挺胸、正步走的对比表演,启发学生思考哪种走路姿态好,再结合绘本让学生更深刻地懂得“有精神”不仅指外表,更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这样借助表演,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玩游戏,提实效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只是用看图讲故事的方式,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实施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内在兴趣,教师将所讲授的道理融入其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讲授《和风儿一起玩》时,根据绘本内容,笔者让学生先准备材料,组织学生玩飞机、吹泡泡、放风筝等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风的有关常识和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乐于在大自然中探究风与人的密切关系,也回应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要求。
(四)试续编,引自省
绘本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看故事,听故事上,要引导学生与绘本进行双向交流,让静态的绘本“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发挥想象,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思考、反省。在绘本故事《拖拉鸟》的学习中,笔者先播放《拖拉鸟》的动画,让学生分析拖拉鸟的问题:“为什么叫拖拉鸟?”以此展开教育,本课结尾再次回到绘本故事上,引导学生续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思考:“如果拖拉鸟改掉坏习惯可能会怎样?不改又会怎样?”通过续编故事,让学生知道总是拖拉的话就会养成坏习惯,就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样学生就会对教材中的拖拉行为引起共鸣,并认识到其害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醒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使其产生了强烈的珍惜时间的愿望。
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心感受绘本独特的价值并从内心认同,潜心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才能实现绘本教学效果的最大化。道德与法治是新时代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研究,深入探究,寻找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孝荣.绘本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6).
[3]张吉.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