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9-10郝宇
郝宇
摘 要: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以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作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其中,从而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渗透对策;德育内容;德育时机;德育方法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国家大力号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借助体育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还要以多样的方式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我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将体育与德育融合起来。
一、挖掘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渗透内容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依据。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之所以难以将德育渗透其中,是因为其没有挖掘到有價值的德育资源,单纯地将知识、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甚至一些教师不知道体育中包含着哪些德育资源。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体育项目进行分析,深入其中挖掘德育资源。比如,在武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在不断地训练过程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乒乓球教学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二、选择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挖掘了德育内容之后,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将德育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实现德育的真正渗透。试想一下,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如果教师随意地将德育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一种是,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过多地呈现德育内容,将德育与体育教学颠倒过来,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实施。一种是,根据教学内容,一带而过地提及德育内容,无法使学生产生认同,限制着其道德意识的发展。要想解决此种问题,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恰当地将德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一般会以实践过程为载体,立足学生的学习状态或参与情况,适时地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以武术教学为例,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大量的训练,感到身体疲劳,在意志力不坚定的情况下,轻言放弃训练。如此,不仅不利于其体育技能的掌握,也难以使其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对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其表现情况,在其意志力消退的时候,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武术训练过程中,当学生因反复操练感到疲劳的时候,我会播放一段与武术有关的电影片段,从而使学生在观看中放松身心,同时受到电影主人公身上美好品质的熏陶,以坚强的意志继续参与训练活动。
三、应用德育渗透的方式
在确定了德育渗透内容和渗透时机之后,教师还要使用多样的方法将德育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传统的高校德育活动开展中,一些体育教师因为对德育教育认知不深刻,将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起来,采取说教的方式,对学生大讲特讲大道理,以期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正确的指引。大学生的自我意志很强,教师的说教往往会使其产生排斥,甚至厌恶。所以,教师需要在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样的手段渗透德育。
1.诱导式教学
所谓的诱导式教学是指在体验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道德榜样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道德标杆,还可以使其在模仿下,自主地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我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其树立了学生榜样。具体地,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选择那些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体育委员或小组长,由其发挥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同时监督其他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不道德的行为,则立即制止,给予纠正,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2.规范化教学
体育具有竞技性,而竞技体育的最大特点当属规则性。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做指导,学生要在其自主意识的驱使下,做出诸多不当的行为,如此不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面对此情况,我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采取规范化教学的方式,制定严格的制度,以制度、规则等约束学生的行为。以体育比赛为例,我在组织每一项比赛活动之前,都会根据比赛内容,为学生制定严格的规则,一旦学生触犯规则,则给予批评或直接淘汰,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及时改正。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长期的坚持还可以形成规则意识,可谓是一举双得。
总之,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地挖掘德育内容,选择适宜的时机,采取多样的方式实现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优势分析及优化途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6):107-108.
[2]高云,戴亏秀,邓奎.高校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31(0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