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促进全纳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模式探索

2019-09-10费聿玲

数字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共享机制全纳教育资源建设

费聿玲

摘 要:学校为破解缺少支撑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资源的瓶颈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针对实施全纳教育的需求,借助高校、企业、社会等力量共建了六类资源,依托资源的建设构建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专递课堂、一体化平台等手段实现了优质资源区域内共享,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全纳教育;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共享机制

一、全纳教育概述

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1]。

二、问题的提出

黑河小学是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基地校、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智慧教育微课联盟加盟学校。我们结合办学理念以及边境地区地广人稀的实际,初步构建了全纳教育体系。几年的探索,全纳教育体系下的全纳管理体系、全纳评价体系顺利构建,但在全纳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因缺少支撑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导致我们构建的全纳课程体系、智慧课堂模式无法深入实施,学生个性化成长无法全面达成,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全纳教育中学生泛在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需求;原有资源针对性不强,缺少支撑学校全纳课程以及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个性化教学资源和方便教师教学的学科工具;课程与课堂体系模式没有形成,导致全纳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资源在校内、区域共享辐射过程中,共享形式、手段单一,制约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实施课题牵动战略,以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为契机,进行了信息化促进全纳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模式探索的实践研究。

我们运用调查问卷法、实践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采取资源建设、共享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同步建设的原则,构建了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模式:搭建资源建设顶层设计(明确怎样建设)—打磨学科教学案例(论证资源使用的实际效能)—总结反思(专家指导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再次打磨学科教学案例(再次检验、论证资源使用的实际效能)—总结提炼(资源建设模式与类型)。根据课程实施、课堂教学的需求,细化了资源分类:一是能够通过购买满足所需的资源;二是针对学校课程所需研发的个性化资源;三是自身能够建设的资源;四是能借助网络免费平台进行校本化修改的资源。

基于这种资源建设的实情,我们进行了资源建设的方法探索:直接获取的资源、能够购买的资源是“拿来主义”校本化修改;个性化资源是寻求高校、企业合作针对性研发;自身能够建设的资源进行自建。在这样的建设思路下,本着“多元参与、自建与定制并行”的建设原则,构建挖掘自身资源,联动高校、企业、社会参与资源建设的模式。

(一)苦练内功:自主建设资源

为了增强教师进行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动性,学校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学校对需要建设的资源进行分类,面向全体教师采取自由申报的原则,形成资源建设的若干团队,对申报教师作为种子教师进行培养,形成“专人专项”的资源建设局面。二是引导教师将资源建设与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转变为科研小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实现全员参与,切实解决全纳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三是学校将资源建设与应用同教研、培训工作进行结合,开展了以资源建设与应用为主题的每月一次的观课议课教研活動,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或培训。四是学校把资源建设等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其在量化考核表中比例增加到总比重的1/3,鼓励教师自己制作或二次开发、整理从网络获取到的资源,构建黑河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库。五是教师调动学生参与到资源建设当中,举办了“校园吉尼斯”评选,择优将学生录制的微课纳入全纳教育优质资源库当中,使资源更针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社会参与:合力建设特色资源

基于全纳课程的实施,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采用聘任制、付少量的课时费的方式,聘请课程所需的社会上的专业师资到校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课程建设,同时利用名校效应帮助校外专业人士提升知名度,合力建设特色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格局。

(三)校企合作:应用驱动研发精品资源

基于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有限的实情,我们进行少量的购买服务,更多的是学校出想法,与东师理想、龙华教育等懂教育、技术的企业研发资源,版权共享、合作共赢,企业利用学校品牌效应进行产品推广,吸引企业参与到学校的资源建设当中。

(四)高校支撑:顶层设计指引建设思路

我们采取主动成为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基地,由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帮着做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种子教师的培养,指明建设方向和建设路径,构建资源支撑系统,组织教师参赛研讨,派专家加强对教师实际资源应用的指导,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基础教育。

(五)教研部门:手拉手引领学校科研工作

我们积极争取黑龙江省教育研究院、黑河市教育研究院等教研部门的支持,多次邀请省、市教研员走进学校进行专题指导,黑河市教育研究院专家“跟踪式”听评课并与我校种子科研教师手拉手师徒结对,从如何做课题、如何进行资源建设与应用等教学困惑着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四、资源建设与成果共享

(一)资源建设成果

案例类资源。通过与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共研,每学科形成多个课型设计案例,供全纳课程开课的使用。5个学科共形成2576个典型案例。

基础素材类资源。学校自主研发了9个学科56种校本教材,约20000个音频、视频、测试卷等基础素材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学校全纳课程实施的要求。

指导学习类资源。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制作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606节知识点微课、740节校本课程微课、157节读书微课、650节学生优秀微课。同时,学校委托东师理想制作了古诗词动画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资源150个。

测试诊断类资源。基于黑龙江省规范办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一、二年级语、数、英学科研发了游戏化资源6套,约6000道题,同时还依托东师理想研发了1套约1500道题古诗词竞赛资源、1套约500道题的成语竞赛资源、40余套知识点游戏竞赛资源,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与诊断。

拓展学习类资源。学校将市区、校园内的植物,制作了植物图鉴450个,构建了电子植物标本馆资源,学生通过扫描,可获取植物相应的习性、生长环境等知识。建立了VR教室,共有6套VR资源,含50种天文地理等知识类的拓展学习资源,供个性化课程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学习工具类资源。为了方便教师进行个性化的资源制作,方便学生使用学习资源,学校依托东师理想构建了批注式阅读工具、随机抽取工具、画图工具、仿真实验室,购买了科学实验箱等多个学习工具类资源。

(二)资源成果共享

在全纳教育优质资源成果共享中构建了“一平台、一共同体、两课堂”的共享模式。

一平台:黑河小学全纳教育一体化平台,通过APP手机端以及电脑端,实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一共同体:作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市级基地校,学校与8所区县基地校、29所乡镇基地校形成共同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两课堂:构建了异地同课同师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为优质资源的共享、使用提供了平台,通过专递课堂模式,重点为市区内4所帮扶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研培训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帮扶学校开课不齐的问题。构建了家校互动的“名校网络课堂”,每半个月通过网络在线直播,向本校以及共享校家长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共开课24次,3000多人次参与其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五、发展完善全纳教育体系

经过几年的成果的研究与实践,在原有全纳教育基础上,我们发展了全纳教育理论,提出了全纳教育价值观,即“全纳、适宜、精致、优质”,发展了全纳教育课程观:“全”即一切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因素皆为课程,“纳”即悦纳、融合,全纳课程观的核心就是把一切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因素融合到现有课程体系当中,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生本课程个性化。在全纳评价(全员、全程、全方面)体系、全纳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学校构建起了全纳课程体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最终构建起了完善的全纳教育体系。

(一)资源支撑下的全纳课程体系的构建

资源支撑下的全纳课程体系构建,我们首先考量的是构建起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为此,我們首先进行了核心素养校本化的解读。我们基于社会发展趋势、国家教育政策、核心素养总框架、市地域文化、学校办学特色五个维度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的解读,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校的实情,总体上构建中国情怀、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确立了一切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因素皆为课程的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生本课程个性化为课程策略,设计出适合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促使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不断通过课程整合,构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体系暨全纳课程体系[2],如图1。

(二)资源支撑下的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六大类资源的建设与课程中的应用,形成了“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游戏化的学习形式、泛在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了全纳课程的深入开展,我们还以此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全纳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即“任务驱动—暴露问题—合作释疑—交流展示”的教学环节[3]。

六、总结

虽然我们把全纳教育的理念引入小学阶段,进行了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发展完善了全纳教育的相关理念、观点,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目前全纳教育建设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计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与建设:继续发展完善全纳教育理论,总结梳理实践经验,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继续深入全纳教育体系的研究,丰富提炼全纳教育体系内涵;将学校现有资源类型进行丰富与充实,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余小红.特殊需要儿童全纳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游建波.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罗江华.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演变与实践创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孙震华)

猜你喜欢

共享机制全纳教育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基于互联网技术下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机制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
亚欧博览会绿地后续利用与共享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