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对高中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2019-09-10张燕刘文贤
张燕 刘文贤
摘 要:我国传统国学具备十分悠久的历史,国学知识不可胜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其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理念以及价值追求,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高的地位。所以诵读国学经典是对高中生语文素养进行提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国学经典;高中生;语文素养;提升作用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思想、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为人、处事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对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我教育,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而国学经典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时间洗礼之后留下的国粹,其所具备的高度、深度与广度是不能企及的,更是很难被超越的,所以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有效诵读,可以对高中生语文素养进行确切培养。我国的国学经典是一个蕴藏巨大财富的宝库,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为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创造十分明显的优势。同时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不只是为了进行应用,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对我国的传统国学进行有效传承与弘扬。
2.提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2.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这是对国学经典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所以学校需要重视对书香校园的高效打造,以对满足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需求的校园环境进行构建。第一,重视对国学经典的有效展示。如:在教学楼、教室内、走廊上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传统的经典语录、名言警句等进行展示。长期处于国学文化的环境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使自身思想受到感染;第二,校园广播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在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或者是晚自习休息时间,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在恰当的时间段里对国学经典的作品内容进行播放,以对学生的听觉神经进行刺激,进而利用文化对学生进行感染,对其心扉进行浸润;第三,对图书馆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需要免费向学生开放,并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推荐书目进行定期修订,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第四,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以不同年级为依据,与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结合,以对配套的国学经典课外阅读活动进行开展。如:组织知识竞赛、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通过对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使其终身受益。
2.2诵读功能的确切发挥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需要重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有效诵读,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第一,大声诵读。通过大声、反复的对国学经典进行朗读,才能够对其中所蕴含的滋味进行深入了解。如:对古诗词进行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效仿古人,闭目养神、摇头晃脑,通过大声的诵读对作品中蕴含的内涵和思想进行有效体验,在大声诵读中进行体会与感悟;第二,放电影式的阅读。在对国学经典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联想,一边诵读一边在脑海中对相关场景进行想象。也可以在进行诵读之后安静的思考一番,一边对作品内容进行回忆,一边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对相应情景进行再现;第三,多人对读。通过同桌、男女对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对文章思想、情感进行体会与感悟;第四,组织诵读比赛。高中阶段学生具备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对这一心理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对多种形式的诵读比赛进行组织,以提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3增强教学水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增强。第一,有效创新教学方法。在开展国学经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例如: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多媒体对国学经典中诵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展示,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容易的理解;第二,重视对教师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自身国学素养的不断提升,在对经典进行诵读时,注意读音准确、情感丰满,并对语速进行有效控制,进而通过读对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展现。尤其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国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利用深厚的国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个人魅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3.结束语
诵读国学经典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进行培养,并对诵读方法进行切确指导。在重视课堂主阵地的同时,还需要关注课外延伸,以幫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践超越[J].王莉娟.教学研究.2018(05):77-81+97.
[2]高中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张志强.西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