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阳博物馆馆藏清代瓷器鉴赏

2019-09-10杜晓敏

理财·收藏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官窑粉彩五彩

杜晓敏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清代官窑瓷器,由于专供皇室使用,因而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朝阳博物馆珍藏有几件清代官窑瓷器,这些瓷器艺术价值较高,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

清代是中国制瓷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仅是清代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品种繁多,工艺精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前代无可比拟的。这一时代清代官窑陶瓷的生产也达到了顶峰。

清代官窑瓷器,由于专供皇室使用,因而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官窑瓷器质量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从康熙至宣统年间,各朝皆有精美之作,其装饰特色鲜明,无论是造型还是釉、彩以及纹样的装饰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朝阳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收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辽宁省博物馆拨付一些明清瓷器,其中不乏一些清代官窑瓷器,这些瓷器艺术价值较高,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兹介绍于下,以供欣赏。

1.康熙款黑地粉彩棒槌瓶(图1)

此瓶为一对2件。棒槌瓶为盘口,平唇,直颈正中起棱一周,斜平肩,直筒式深腹,下腹部微敛,固足平底。通体施黑釉为地,口沿外围一周绿釉黑彩回字纹,颈部彩绘两个人物,做对话状,其中一人手持拂尘,身后有花石围栏,肩部对称四处开光,内饰杂宝,开光外以花钱纹衬地。腹部描绘有屏风,屏风上饰飞翔的仙鹤,仙鹤下面是海水,寓意为福寿之意。屏风前面有一案桌,案上有一香炉和两支点燃的蜡烛,案前端坐有翁妪两人,左右站立有家人以及侍童,翁妪两人面带笑容,面前淡黄色圆垫上跪有一个后生做大礼参拜状,周围有树木、假山、兰花、芭蕉、围栏,上部描绘有卷云,根据图画情景,应是三国时期刘备拜见乔国太乔国老的情景,表现的应是三国“吴国太佛寺看新郎”故事。瓶底部有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通高44厘米,腹围57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3厘米,保存完好。因系粉彩绘画,所以画面富丽堂皇,美不胜收。

所谓开光装饰,就是在器物的某一部位留出某一形状,如扇形、方形、圆形、花式形等空间,然后在该空间内绘画,称之为“开光”纹。开光内一般都绘有人物、山水、花鸟和走兽之类,而开光以外部分则辅以各种图案。这种装饰使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内容,给人以丰富、充实和活跃的感觉。

粉彩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的技术,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的新品种。相对于其他众多的釉彩品种,粉彩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是由于其具备卓越的表现能力(色阶变化丰富、淡雅、柔润、光洁),与五彩瓷相比后来居上,这两种釉彩又有“硬彩”(五彩)和“软彩”之称。严格来说,粉彩瓷器在景德镇开始烧制应该是康熙晚期,康熙时期的瓷器大部分是民窑烧制,极少见官窑烧制品,目前各博物馆收藏的数量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在创烧初期,工匠对于温度、效果的掌握还不是特别好,所以成品较少,因而这件康熙款黑地粉彩棒槌瓶也就格外珍贵。

2.雍正款粉彩过枝花卉盘(图2)

1件。盘为圆形,大敞口,内外均施白釉,胎较厚,由圈足上部起绘有梅花、月季花,经外腹壁、口沿过至盘心,梅花的枝干较粗,呈折曲状,枝上结眼较多,在结眼上点缀红、粉两色,枝干上有主干、支干之别,干为棕色,在枝干中部盘内绘有二灵芝寄生于梅干上。灵芝为鹿角形,棕、粉两色。在花卉上方绘两只展翅的小蜜蜂。盘外圈足楷书“大清雍正年制”,高9厘米,口径52.3厘米。梅花枝干厥艮苍劲,横欹生姿,梅朵浅淡秀丽,枝头吐萼含苞,月季风姿绰约,灵芝厚实茁健,质感如真;蜜蜂在花间飞舞,欲落还飞,纹饰精细美观,画笔清秀细腻,设色淡雅逸丽。

这件粉彩过枝花卉大盘布局巧思,以瓷盘外底起笔彩绘红梅、白梅、月季三枝的枝干,枝干于器足向上攀延,延伸过壁至盘心,连续不断,这种绘画名曰“过枝法”,构思巧妙,令人叹绝。此法始于清康熙后期,雍正、乾隆时常见此种画法,并延及道光、光绪时期。

雍正时期,粉彩瓷的烧制在造型、彩绘技法、纹饰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空前高度的水平,此后更成了清代瓷业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雍正粉彩的特点是由于在彩绘画面的某些部分采用了以玻璃白打底,用中国传统繪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所用彩色比五彩更多,因而比五彩更为娇艳,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

3.乾隆款五彩透雕八仙人物瓶(图3)

1件。敞口,柱状长颈,平肩,棱柱式深腹,平底。通体墨彩为地,颈部饰对称两处菱花形开光,绘山水楼庭,肩部饰对称,腹壁四面均作通面透雕,以卷云纹做衬地,上塑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李铁拐和何仙姑等八仙人物浮雕,施五彩釉。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此瓶高47.4厘米,口径112厘米,此器工艺复杂,色彩鲜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工艺。

五彩是在青花和白釉(或其他釉色)器上,用红、黄、绿、蓝、紫等含玻璃质的彩料进行绘画,再在炉火上烘烤而成的一种釉上彩。其特点是色泽明艳,颜色对比强烈,装饰效果较强,故又被称为“硬彩”。据文献记载,五彩始创于明宣德年间。清代五彩瓷器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中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粉彩兴起之后,五彩瓷器逐渐减少。

4.乾隆款霁红釉锥把瓶(图4)

1件。此瓶为长管形直口,圆唇,柳肩,鼓腹,圈足。器身素面。器外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款,除圈足底一周以外通体施釉,器内及外底施白釉,器外体施霁红釉,釉色均匀、光亮,能映出一切景观的原貌及色彩。质地细腻,叩之音质清脆,为清代难得的艺术佳品。高35.9厘米,口径47厘米,腹围56厘米,底径9.5厘米。

乾隆朝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在制作技巧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单色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品种。乾隆时期的红釉以霁红为大宗。霁红釉或称“祭红”,是康熙后期创烧的一种铜红釉。霁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经1300℃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橘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霁红釉盛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霁红釉瓷的造型朴素秀丽,一般少有装饰,此锥把瓶亦是如此,虽为素面,但却端庄典雅,釉面发色亮丽,为霁红釉中的上乘之作。

5.乾隆款珐琅彩长颈瓶(图5)

这件小巧玲珑而精美绝伦的珐琅彩长颈瓶,通高16.2厘米,口径13厘米,因其腹形似卵,亦称卯形长颈瓶。该瓶长颈,管状口,丰肩,平底,外底印有“乾隆年制”楷书款。珐琅彩长颈瓶外口颈饰有一周如意云纹及垂帘珠花,腹部是用珐琅彩以“平远法”工笔绘制的“安居图”。在图中,远处重峦叠嶂,山下庙宇错落有致,近处青山翠绿,流水潺潺,松柏苍郁,梨花盛开,一位头戴草帽的老者漫步于桥边,桥上有两个士大夫模样的人在做寒暄状,亭中有两人在对坐交谈,另一人在观赏亭外景色。整个画面层次清晰,构图严谨,笔墨千练,色彩绚丽,展现出一幅春夏之交的祥和景象。

这件珐琅彩长颈瓶胎似卵壳,体轻如纸,纹饰逼真,画工细腻,为稀世珍宝,是由大内出样,荐御厂烧制。

乾隆朝瓷器无论胎形还是彩釉或图案纹饰、工艺要求都很严格,民窑也不例外,此为其典型特征。不过,有许多品种和乖巧的器形,完全是为了取悦乾隆皇帝而特制的玩赏品,并无使用价值。由于珐琅彩画参用西洋油画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景物图案具有立体感,此类作品俗称“古月轩瓷”或“料彩器”。

6.嘉庆款青花缠枝赏瓶(图6)

1件。此瓶敞口,细长颈,溜肩,球形腹,固足。通体以白釉为地,饰青花纹饰。瓶口沿下饰海浪纹及如意云纹,颈下部饰蕉叶纹,肩部饰回纹,下接如意纹,回纹与如意纹之间饰缠枝莲花,腹上部饰三周细弦纹,整腹及足满饰缠枝莲花、叶纹。底足处有“大清嘉庆年制”款。

青花是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属于釉下彩。它是先在瓷器的毛坯上用钴土矿颜料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一次烧成。据考古发现,我国唐代出现青花工艺,元代已相当成熟。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代康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清代的制瓷业,无论是质量、数量还是花色品种,自嘉庆朝开始慢慢下滑。嘉庆朝对官窑生产的经费不断缩减,因此这一时期官窑器很少见。此件赏瓶为这一时期难得的佳品。

赏瓶,是雍正时期新出现的器形,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受人们喜爱。此瓶饰青花莲纹,暗喻“清廉”之意。

7.粉彩开光大赏瓶(图7)

赏瓶为长束颈,溜肩,圆鼓腹,圈足,器形大而不俗,高而稳健。因系粉彩绘画,所以画面富丽堂皇,美不勝收。绘画技法受恽南田、虚谷的影响,细腻、清晰、自然、优美,备受人们的喜爱。通高70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21厘米,腹围127厘米。

此瓶内及外底施白釉。颈、腹为黄色彩绘,并点缀蓝彩、红彩等;颈、肩、腹的衔接处雕有两周凸弦纹,弦纹的间距中绘以缠枝牡丹、四只蝙蝠、四个“寿”字;颈部两侧以及腹围四面各饰一面大小不同形状的白地开光纹,内画花鸟、山石等;器腹上部饰一周变形莲瓣纹;口部绘有回纹及如意纹;开光边框及“寿”字均描金;底足为单龙戏珠绿彩款:开光外绘以百花,故称“万花不露地”。这种装饰早在乾隆时就已风行。清末继续沿用,虽显拘谨,但仍能呈现出奢靡和绮艳的特征。

此瓶的纹饰图案多达十余种,每种都具有一定寓意。如四只蝙蝠、四个“寿”字寓意多福多寿,山石、牡丹、飞禽表达人们向往家园繁荣、事业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牡丹寓意雍容华贵,松鹤、牡丹寓意长命富贵,石榴、双鸟(白头翁)意为多子多福、白头偕老,如意纹寓意为万事如意,梅花、长尾鸟寓意为长命百岁,龙凤纹意味着龙凤呈祥,百花纹寓意祥和、太平。同时,两道(弦纹)、四只(蝙蝠)、四个(“寿”字)、六面(开光纹),均为偶数,成双对称,寓意吉祥、美满。这些都充分说明,作者把人生最美好的祝愿都融入到瓷器之中。

此瓶上的大开光、小开光、长兴开光、花式开光、开光内的花鸟、开光外的花卉,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赏心悦目。开光绘画,易于开拓意境,突出主题,为整个瓶体做点睛之笔。赏瓶之器形,首创于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历代沿用。在制法上有两种:一是肩部无饰,一是肩部凸两边弦纹。因作赏赐之用,故名为“赏瓶”。公元1884年、1894年、1904年,为庆贺慈禧50岁、60岁、70岁寿辰,在景德镇瓷窑烧制了大量的宫廷用瓷和赏赐用瓷,从而将清代制瓷推向第二次高峰。笔者认为,朝阳博物馆收藏的光绪粉彩大赏瓶就是为慈禧在生日庆典时赏赐众臣而烧制的,后流落于民间,建馆初期由转赠收为馆藏。

此瓶纹饰密集,规整有序,笔法娴熟,细致入微。百花地与白地开光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雕与画相结合,粉彩与金彩相结合,格外艳丽、美观,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给后人观赏此瓶带来心理上的愉悦。

猜你喜欢

官窑粉彩五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官窑驿站”寻踪
此“官窑”非彼官窑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舒克中粉彩陶瓷艺术作品
五彩森林
五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