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简析

2019-09-10龚曼

理财·收藏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桃叶勺子青铜

龚曼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餐匙是饮食文化中最早的挹食器,可追溯到史前七千年。到了青铜时代,勺形匕的出现才逐渐接近当代社会的勺子形态。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青铜勺形匕的发展与变化,反映饮食文化的发展进程和时代的审美变化。

一、先秦之前的勺子

自古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无论是古代先民还是现代人都讲究美食配美器。盛放食物和进食的工具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支撑着整个饮食文化的脉络。其中一些饮食工具已经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里,或被新的创造所取代,也有一些沿用至今,例如我们现在饮食必备的勺子,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饮食工具。我们能从勺子最初的形态里看到现代勺子的造型。从勺子的历史进程来看,它的发展轨迹十分清晰。

勺子的出现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食物制作的升级而来的。历史上一开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是用手来抓取饭食的。后来,人们逐渐学会了将食物加热,发现用手取饭食不再方便,勺子便由此诞生。关于勺子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从考古资料来看,勺子的使用要比筷子等其他饮食工具早很多。最早的勺子出土于内蒙古的敖汉旗,是用兽骨制成的。史前出土的勺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勺子把上带有小孔,就像许多可佩戴的器物一样,勺子可以随身携带,挂在腰间,这一点在王仁湘老师关于一把凌家滩出土的玉勺研究中也提及过,这把玉勺的埋葬位置就在墓主的腰部,勺子穿孔,以便挂于腰间,这说明勺子当时作为主要的饮食工具,利用率应该很高,才会随身携带。

到了青铜器占主导地位的商周时期,骨勺仍然存在,但随着青铜器的普及,骨质勺子逐渐被青铜质地的勺子取代。至西周之后,青铜材质的勺子逐渐丰富起来。东周之后漆器的出现,迫使青铜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勺子并没有成为主流的话题被深入和系统研究过,但它却传承和记载着饮食文化的进程。

二、青铜匕与青铜勺的区别与定义

历史上标准意义的青铜勺功用、意义及造型其实和我们现在认识的勺子不尽相同,也并不完全是我们当下勺子的前身。准确来说,我们现在所用的勺子,在古代叫作“匕”。青铜匕才是古时候传统饪食器中的挹取器,即挹取食物的匙子,功用等同于现在的勺子。本文探讨的主题是青铜勺形匕,顾名思义即是匕体为接近勺形的青铜匕。这一类青铜匕商末周初逐渐出现,形制更接近我们现在社会用的勺子。

关于为什么圆钝凹陷的勺子和尖锐笔直的短刀都叫作“匕”,大概这算是这两种工具的中间形态。人类很早就用短刀吃肉,和一开始的骨匕呈条状有一定关系,随着制陶和冶金工艺的成熟,开始在锅里炖煮食物,短刀形态的匕不再能满足人们从锅中捞取或舀取肉食,所以逐渐有了勺形匕。凹陷的部分可以捞取食物,尖锐的部分可以切割肉,更能满足人们进食的需要。其实,青铜匕作为餐匙,一些考古学者认为它是用来喝羹汤的,在研究饮食文化的重要学者王仁湘老师的研究中,指出在古代它并不是用来喝汤的器物,而是用来吃饭的。这与礼制的规定有关。

古文献中对匕多有记载,《说文解字·匕部》云:“匕亦所以用匕取饭。”《方言》云:“匕谓之匙。”《仪礼·士昏礼》云“匕俎从设”,注“所以别出牲体”。《仪礼·少牢馈食礼》云:“廪人概甑甗匕与敦于廪爨”,郑注“匕所以匕黍稷”。可见匕的作用为挹取牲肉和饭食的器具。

介绍青铜勺形匕前,先区分开青铜勺与青铜匕,二者在历史上属于不同范畴,青铜勺实为取酒浆之器,即属于酒器范畴,其功用也为挹取器。《仪礼·特牲馈食礼》《仪礼·少牢馈食礼》及《乡饮酒礼》中所记载的挹酒器均称为勺。《说文》曰:“勺,枓也,所以挹取也。”《周礼·考工记》曰“梓人为因饮器,勺一升”,注“勺,尊斗也”。《诗·大雅·行草》曰“酌以大斗”,释文“字又作枓”。可见勺和斗同为一类器物。这里顺带提及一下青铜斗,因为勺子和斗作用相似,形态也十分类似,但还是有差别。枓、勺前端皆有小杯,枓为曲柄,勺子常为直柄。王振铎说:“持斗、勺二字书法结体观之,斗之柄出自斗首腰际,勺之柄与勺首通连。”有人将斗归为挹酒器,也有人将它归为挹水器,其功用除了挹取,也有量杯的作用。并且部分青铜斗体积较青铜勺大一些。

青铜匕、勺、斗在考古发现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只是它们常常与食器、酒器和水器等成套而出。它们之間一定有着不可分割的依附关系,但也因此常被忽略。《小雅·大东》云:“有艨簋飧,有捄棘匕。” 《小雅·大东》毛传:“匕所以载鼎实。”孔疏云:“载谓出之于鼎,升之于俎也。”也可以看出匕常同鼎或簋相组合。因这三类都是挹取器,其实在各类青铜器著录中,对这三种器物的称谓也会发生混淆。青铜匕更像现在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青铜勺更像现在和汤锅配套的长柄圆形大舀勺。如河南博物院所藏1975年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出土的镶嵌蟠螭纹方罍所附的青铜勺(图1),勺呈圆枓形,细长柄,环形柄首。这个青铜勺和现代同汤锅配套的长柄圆形舀勺十分相似。

三、青铜勺形匕的发展与演变

史前的骨勺大多是呈长条形的,这类就不能称之为勺形匕。到了商代,青铜匕最初是继承了骨匕的形制,大多呈条状。随后青铜勺形匕数量开始逐渐增多,渐渐取代长条形的匕,匕身呈桃叶形。

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匕(图2),货贝形头,细长柄,下端较宽,稍内凹。出土时与两件骨匕同放在一件白玉簋内。通长10厘米,贝形头长2.9厘米。宝鸡出土的兽纹匕(图3),为殷商晚期的器物。长23.6厘米。柄饰有兽纹,且为梯形把手,同行者二,勺子呈桃叶形,匕首尖而薄,也有学者称之为尖叶形,柄曲折。山西石楼外庄村和陕西清涧解家沟也发现了商代末期的勺形铜匕。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乡解家沟村,现藏于陕西省绥德县博物馆的一件青铜匕(图4)直柄残断,椭圆形匕身,呈弧形,柄部饰有兽面纹。山西石楼出土的青铜匕长9厘米,柄部饰有鱼鳞纹,并附有三个环钮,其中两个钮上有套环(图5)。青铜匕柄为末端曲,匕首呈桃叶形。

商代的青铜匕类型还没有统一,形式多样,早期青铜匕是仿照条形骨匕的形式制作的,且柄部装饰较多,尤其是北方文化中的动物装饰是常见风格。有蛇首、龙首、羊首、鹿首等,有类似装饰的铜匕在游牧地区出土的较多,形制以条状形为主。另外还有柄首饰有球形铃状物,以及柄部两侧饰有数个环形或坠形状物的,上文已有举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簸箕形匕,如1987年出土于陕西省延安县马家河鄉用斗村的一件羊首匕,为簸箕形匕身(图6)。勺形匕在商代末期逐渐出现,多为曲柄。柄部也多有装饰,匕身呈桃叶形,匕首较尖且薄是为了易于切割肉食,勺形匕身是为了易于舀取食物。

西周时期是勺形匕发展的繁荣时期,初期青铜匕延续商代末期的形式,多为桃叶形。《殷周青铜器通论》上记载的变形兽纹匕(图7),长47厘米,器身细长而扁平,曲柄,饰有变形兽纹。为商末周初的产物。故宫收藏的青铜器中有一件为西周早期的夔纹匕(图8),通高23.4厘米,体呈桃叶形,后有扁条柄,上饰有夔纹。柄曲折,梯形把手。故宫收藏的另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匕为窃曲纹匕(图9),通高17.8厘米,桃叶形体,扁条柄,末端饰有透雕窃曲纹。柄稍曲,中有脊棱一道。宝鸡茹家庄M2:18出土的两件勺形匕(图10),为西周中期产物。两器形制和大小都相同。匕首呈桃叶状,柄稍曲,中有脊棱一道。这同故宫收藏的两件西周中期青铜匕形制极为相似。同属西周中期的,还有1967年扶风县庄白村一号窖藏出土的两件青铜匕,为微伯(疒兴)匕甲和乙两件(图11),形制相同。微伯(疒兴)匕(甲)通长为32.4厘米,为綯索状柄,梯形把手,把手上饰有镂空夔纹,匕身为桃叶形,匕内饰铭文一行5字。乙通长为322厘米,形制纹样以及匕内铭文同甲一样。北京房山琉璃河也出土了类似形制的桃叶形青铜匕。

从史料及发掘报告来看,西周时期流行匕体呈桃叶状,匕首较尖的青铜勺形匕,也称为尖叶形匕,同商代末期一样,为了易于挹取食物,故匕首尖而薄。部分勺内铸有铭文,后有扁条宽柄,柄尾磬折,常有梯形把手,把手饰有纹样。宽柄也是此时勺形匕显著的流行特征。可见西周时期,青铜匕的形制已经趋于统一,包括青铜匕的长度,多为25厘米左右,部分为30厘米,这也说明器物的铸造有了一定的规格。

东周时期的青铜勺形匕又有了新的变化,河南博物院藏一件1978年淅川县下寺出土的春秋时期江叔铭窃曲纹折沿铜鬲,与之一同出土的一件青铜匕(图12),匕长16厘米,体呈桃叶形,直柄,素面,柄与勺相连接部分有自然的弧度。陕西宝鸡福临堡春秋早期秦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铜勺形匕(图13),柄部较细,柄尾仍较为宽大,勺叶不再为尖形,改为舌形。除此之外,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刘家崖出土两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勺形匕(图14),发掘报告上命名为勺,其实也是匕,两件形制相同,大小不同。匕为长条柳叶形,卷边。大者长165厘米,小者长125厘米。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青铜匕(图15),匕身为椭圆形,但是匕首前端为平刃,直宽柄,把手部呈“凹”形,长9.6厘米,与鬲放在一起。除此之外,墓葬中一共出土了15件青铜匕,大的与鼎组合。

河北怀安出土的一件战国时期双兽纹匕(图16),长26.3厘米,匕体呈椭圆形,饰有双兽纹,直柄,柄与勺连接处曲折,柄饰兽首及蟠螭纹,并填以黑漆,这说明新的材质出现并逐渐开始应用。洛阳出土的象鼻纹匕(图17),长14厘米,匕体椭圆,短柄,柄尾有梯形把手,柄饰有象鼻纹。故宫所藏一件战国后期的兽纹匕(图18),通长21.6厘米。匕前端呈圆形,细长柄。通体刻有花纹,匕端饰一兽纹,长柄上饰鱼纹,刻画细致。故宫的另一件战国后期的青铜匕为双鱼纹匕(图19),长255厘米,椭圆形平勺,细长直柄,勺内饰有双鱼纹,柄面饰四鱼。这两件青铜勺形匕造型已经极富有现代感,同当下我们用的勺子非常相似了。同型的还有,山西浑源出土的鱼鼎匕(图20),匕部呈椭圆形,直柄,在匕部两面还铸有错金铭文,极为罕见。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葬也发现铜匕(图21)。同式2件,25: 43长柄,匕部扁平椭圆,饰二夔龙间以云纹,柄饰菱形纹。通长12厘米。

东周时期的青铜勺形匕,没有西周时期发现的多,初期是延续西周时期的桃叶形样式,直到战国早中期依然常见,说明桃叶形青铜匕流行的时间较长。春秋末期,勺形匕开始向匕身椭圆或圆形发展,即桃叶形匕身向舌形发展,一些勺内有纹样,柄与勺连接处多有曲折。战国前期,柄部较细,柄尾还有较宽的把手,战国后期青铜匕多为细长直柄,匕身为舌形,这就更接近我们现在用的勺子,桃叶形的勺子在战国末年逐渐消失。后来随着战国时期漆器工艺的出现和发展,青铜勺形匕逐渐被漆木器所取代。

四、结语

总的来说,青铜勺形匕在商末周初出现,初始为宽柄桃叶形即尖叶形匕,发展到春秋时期出现椭圆或圆形舌形匕,直至战国末期宽柄桃叶形匕完全演变成细长直柄舌形匕。青铜勺形匕从西周流行至战国时期,并且在之后的两千年里,形制并没有太大变化,作为中国餐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只是后来每个时期新工艺的出现和发展,在材质上有新的突破。青铜匕的变化及发展,从条状到勺形,这样一件小器物的更新换代,凝结了能工巧匠和先民的智慧,不断创造出更加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器物,显示了社会手工业的进步、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人类文明飞跃的进程。

猜你喜欢

桃叶勺子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转亲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吃面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桃叶渡
金峡桃叶橙品比试验研究
桃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青铜古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