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2019-09-10宁显娥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2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古诗

宁显娥

摘要:古诗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正所谓“诗中有情”。诗人借助“寓情于景”手法,将情感流露于诗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古诗学习便不能只停留在景,诗人们以景入诗,最终形成的大都是比较诗意的画面,而画面再美也只是表面。只有读懂了诗中所蕴含的情,才能真正读懂古诗,才能体验到诗人的心境。“寓情于景”的手法是诗中情感表达的常用手法,为了更好的学习古诗,本文着重从概念、教学技巧两个方面,并结合七年级第一单元古诗分析为例,探讨古诗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古诗;寓情于景;教学技巧

一、概念

1.寓情于景

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2.借景抒情

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3.二者异同

(1)相同点

首先,都是以抒情为中心。不管是寓情于景,还是借景抒情,最终都回归到“情”,都是为了传达作者的情感。

其次,二者都属于表现手法,都有加强文章生动性的作用。抒情而不只写情,绘景而不只写景,借景写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2)不同点

首先,特点不同。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侧重于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其次,程度不同。借景抒情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使读者情不自禁受到作者情感的影响。寓情于景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情感表达较为含蓄。所以说,借景抒情是借助客观景物抒发作者的情怀,其实这也是间接抒情,但是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而“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寓情于景”手法分析,以七年级第一单元古诗为例

1.《观沧海》中的“寓情于景”

《观沧海》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寓情于景

诗人特意选取繁华杂树中的杨花,在诸多的禽鸟中特地选择子规,不仅是因为它们能点明时令是在暮春时节,而是以切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当时王昌龄已经被贬谪,他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到被贬之地。所以,诗中借助杨花和子规,烘托出了凄凉、悲惋的氛围,以此来寄予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

三、教学技巧

1.全面分析,宏观把握

“寓情于景”在古诗中的运用与分析,首先应该从全诗入手,全面把握。每首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情感,分析“寓情于景”在古诗中的运用,不能只局限于写景的词或者句子,诗作为一个整体,每一句都有它的运用,缺一不可。所以,分析“寓情于景”需要从首联开始,到尾联结束,整体把握诗的风格和意境。“寓情于景”通过景来寓情,所以教学中难免出现只抓写景的词或句来分析情,此没有遵循诗的整体性,分析难免不够全面。有的诗句交代背景,有的诗句起过渡运用,有的诗句是情感转折的体现。所以,全面分析,宏观掌握,才能更好的分析“寓情于景”在诗中的运用,才能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情感。

2.寓情于景,重点在景

古诗中的“寓情于景”,不能忽略整体,也要学会抓重点。寓情于景,情感最终是落在景上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写情的景,分析所写之景的意境。一般来说,不同的景物所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比如,比较悲凉的秋天之景,所传达一般是比较伤感的情感;而比较有生机的春景,则情感一般是比较愉悦的。在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景所表达的情感,比如圆月代表家乡之情,邊关之景常于诗人不得志相联系等。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之景,掌握一些古诗常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赏析古诗。

3.掌握背景,情不离事

“寓情于景”在一首诗的分析中,还必须了解到诗人写诗时的背景。正所谓万事必有因,因果相连。诗人写什么样的诗,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其所发生的事情是离不开的。因此,在“寓情于景”中的景和诗人写诗时的背景紧密联系,解读诗中“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时必须了解诗的创作背景。

总结:景是依托,情是目的,“寓情于景”是诗人用景写情的方式。古诗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十分普遍,教学中引导好学生对此手法的掌握尤为重要。以七年级学生为例,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还处于发展阶段。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花心思,总结“寓情于景”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寓情于景”在古诗中的运用,学会分析诗中作者情感的表达,真正做到古诗鉴赏。

参考文献:

[1] 吴华宝,张传进.《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J].2013年第06期.

[2] 姚圣福《寓情于景,生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2.

[3] 魏学豪《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高中古诗词的情境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

(作者单位: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古诗鉴赏,你不得不熟知的答题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功能及技巧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略谈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隋·智永正书《千字文》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