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乡村学前教育实验述论
2019-09-10邬春芹
邬春芹
摘 要:1927至1937年期间,陶行知开展了乡村学前教育实验。该实验的理论基础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师范教育理论。陶行知乡村学前教育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乡村幼稚园课程实验和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实验。陶行知主张以乡村儿童的生活作为乡村幼稚园课程的中心,同时在批判旧的师范教育弊端的基础上,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通过幼稚师范院和“艺友制”两种方式培养幼儿教师。陶行知乡村学前教育实验开辟了一条学前教育中国化的道路,对当下中国乡村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和乡村幼儿师资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乡村学前教育实验;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艺友制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4-0007-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4.002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27 to 1937, Tao Xingzhi carried out experiments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basis of which was his theories of life education and normal educatio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experiment in Tao Xingzhi’s rural education include the experiments in curriculum in the rural kindergarten and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 Tao Xingzhi advocated taking the life of rural kids as the center of the curriculum.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the defects of the old normal education, he took “teaching—learning—doing” as the principle of train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rough the two methods of infant normal school and “Art Mate”. The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experiment by Tao Xingzhi has opened up a path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rural pre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Tao Xingzhi; experi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rural kindergarten; the Swallow Promontory Kindergarten; Art Mate
陶行知是我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于1927到1937年间,开展了乡村学前教育实验。在这个时期,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并在晓庄开展了3年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此后又断断续续地开展了一些学前教育实验,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在乡村学前教育实验中,陶行知与他的同事、学生一起,对幼稚园课程、幼儿师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这段时期的经历,促进了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其形成乡村学前教育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行知对乡村幼稚园的关注源于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晓庄学校)开学之前。1926年,他到江苏考察乡村教育时,既倡导师范教育下乡,也倡导幼稚园下乡。1926年9至10月,陶行知筹划创办实验乡村幼稚园。在致函江苏省长陈陶遗的信中,他提出了“适合国情、节省费用、裨益平民”的幼稚园办学方针。在安徽公学召开实验乡村幼稚园董事会上,他推举江苏省省长陈陶遗为董事长,陶行知为副董事长[1] 。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等文章中,他批判了中国幼稚园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的三大弊端,再次提出了乡村幼稚园的办学方向:“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2]71 ,体现了幼稚园人民性的特点。同时,他认为,农村和工厂是幼稚园的新大陆,迫切需要设立幼稚园,但幼稚园下乡的前提是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倘若我们要办乡村幼稚园,非根本的把幼稚园变成平民的、中国的和省钱的不可。” [3]296
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创办了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实验。同年11月,他在南京创办了燕子矶幼稚园,“这是为了试验他的‘生活即教育’的主张而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农村幼儿园”[4]658 。燕子矶幼稚园自创办以后,到1930年8月停办,历时2年零9个月。最初是借用燕子矶小学的房屋,后来单独建了房子,“到了1928年的春天,新屋落成了。这新屋地居大江之滨,燕子矶麓……全屋长方,东南向,中分一大间,一中间,二小间,门前一片绿草地,装了一架极质朴的秋千和滑梯。” [4]1381928年3月,燕子矶幼稚园由10余名幼儿增加到30余名。对于幼稚园实验,陶行知制定了计划,打算在1928年春到1930年秋,兴办10所中心幼稚园 [3]311 。此后,在陈鹤琴、张宗麟、徐世璧、王荆璞等人的帮助下,陶行知又带领晓庄师生创办了多所乡村幼稚园,如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迈皋桥幼稚园等。
1929年,陶行知将晓庄学院分为5个学院,即晓庄学院、吉祥学院、三元学院、万寿学院与和平学院。此后又增建了蟠桃学园,即幼稚师范学院。其目的之一是加强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同年10月,蟠桃学园成立了幼稚教育研究会,各中心幼稚园的指导员和在园的师范生成为该会的会员,每周开会一次以讨论实践问题[5]87 。晓庄被查封之后,多所乡村幼稚园也相继关闭。1932年3月,晓庄复办了幼稚园,但只持续了3个多月,被再次关闭[4]179-180。
晓庄关闭以后,陶行知的学生孙铭勋、台和中、戴自俺在其指导下,又陆续开办了一些乡村幼稚园。这些幼稚园实验持续时间不长,招生的规模比较有限。1932年,在陶行知的指导和陈鹤琴的资助下(捐助了开办费100元),孙铭勋和台和中为纪念慈母之爱,在江苏淮安创办了新安幼稚园(幼稚园开办后,陶行知资助了30元)[6]156 。由于诸多困难,新安幼稚园开办半年后就停办了。1934年,在陶行知的指导下,戴自俺在上海大场余庆桥孟家木桥的山海工学团内开办了山海乡村幼儿团,招收5个月以上6岁以下的幼儿[4]502-508。1937年,山海工学团停办,山海乡村幼儿团随之也停办了。
陶行知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历时不长,但他作为中国乡村学前教育的开拓者,其乡村学前教育实验对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下文将重点以陶行知在晓庄开展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为例,介绍其主要内容及影响。
陶行知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是其乡村教育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是生活教育理论和师范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晓庄师范附属的乡村幼稚园中,“导师是以儿童为中心;生活是全部课程的中心;学校是改造社会,推进社会的中心;小学或幼稚园是师范的中心。”[4]204即乡村幼稚园是乡村幼稚师范的中心,乡村幼稚园以乡村儿童为中心,将乡村生活作为课程的中心,并成为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
从批判当时师范教育的流弊出发,陶行知提出了师范教育的办学目的和途径,希望通过师范教育尤其是乡村师范教育培养改造社会尤其是改造乡村的教师。他认为,“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2]75,同时,“活的师范学校产生活的教师,活的教师产生有生活力的国民” [2]79。在培养幼儿教师的途径方面,陶行知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设立幼稚师范学院,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设置“艺友制”。幼稚师范和艺友制是相辅相成,互不矛盾的。
从上述理论出发,陶行知乡村学前教育实验开展了幼稚园课程实验和幼儿师范教育实验。在幼稚园课程实验方面,陶行知强调以乡村幼儿的生活作为课程设置的中心,以改变幼儿园外国病、富贵病和花钱病的弊端,创设平民化、经济化、适合于乡村儿童生活的幼儿园。在幼儿师范教育实验中,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原则,采用了幼稚师范学院与“艺友制”两种方法培养乡村幼儿师资。
1.乡村幼稚园课程实验
自1927年11月创办燕子矶幼稚园以后,陶行知及其学生先后创设了多所乡村幼稚园。这些乡村幼稚园的实验重点是课程,体现出了平民化、经济化、适合乡村儿童生活的特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晓庄附设的乡村幼稚园在课程设置上紧密关注中国乡村生活,从乡村实际出发,在课程计划、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面关注乡村幼儿的需要,具有中国化的特色。从1928年暑假到1929年秋,燕子矶和晓庄幼稚园在下列三个方面进行了试验:拟定生活纲要,选择乡村的生活材料,形成试用生活法[4]139-150。
在课程计划方面,幼稚园拟定了生活纲要,分为年、月、周、日计划。其中,年度生活纲要又称“幼稚生生活历”,分为节期、气候、动物、植物、农事、儿童玩耍、风俗、儿童卫生等8项。每天的课程注重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一方面是参看每月和每周的纲要。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昨天提出来的兴趣和问题。” “当天的活动最重要而最大的根据还是当天的生活环境的刺激和儿童的兴趣”[4]140 。
在课程资源方面,幼稚园围绕乡村幼儿的生活,选用了大量的乡土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包括长江、燕子矶头、四季的新鲜的花草农产。具体来看,包括下列几个类别:首先是香甜的土货的点心,如红薯、蚕豆、豌豆、大豆、红豆、面粉等;其次是上等的废物手工材料,如玉蜀黍的棒子、麦秆、豆杆、荷叶、花片、牙粉袋子、葡萄干糖果的盖子、果的核、栗壳等;最后是可爱的自然物,如溪沙、江泥、石子、松针、芦苇、棉花、果、野红果、松果、小鱼等[4]140-141 。
在课程实施方面,幼稚园采用了试用生活法,关注儿童的乡村生活。如乡村儿童习惯于在乡村自然环境中玩耍,幼稚园就让幼儿多在户外活动。乡村卫生条件差,幼儿的卫生习惯有待培养,乡村幼稚园就为幼儿准备毛巾、镜子,帮助儿童剪发、洗外衣等,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
1929年秋到1930年初,随着蟠桃学园和幼稚教育研究会的成立,陶行知及其学生开始研究乡村幼稚园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课程进行再次改革。乡村幼稚园的开办者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城市的幼稚园学习参观(主要是参观中大实小幼稚园和鼓楼幼稚园)[4]153-157。1929年10月,克伯屈访问晓庄之后对乡村幼稚园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陶行知及其学生对晓庄的乡村幼稚园课程进行了反思。陶行知针对克伯屈提出的问题,专门在和平门幼稚园召开晓庄幼稚教育研究会时,作了题为“今日之幼稚园”的报告,对乡村幼稚园的办理提出了三大目标,即平民化、经济化、适合于乡村儿童生活[3]385 。以上述三大目标为导向,晓庄的乡村幼稚园开始实验新的课程。如在曉庄的乡村幼稚园里,课程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乡村儿童为中心,如“应该活动,应该随小朋友的兴趣,满足他们的要求。譬如,现在小朋友喜欢画图,就给他画图。”“儿童入园以后,他高兴做某种事情就给他做某些事情,教师就加以某项指导。”其次,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春秋佳日,要大部分过户外生活,极少部分过室内生活”;再次,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儿童是好动的,幼稚园里的课程,也要是动的课程”;最后,消除了上课的形式。减少摇铃、拍手走圈子、唱早安歌、唱散学歌等集体活动,“增加谈话,故事,游戏,唱歌,手工的分量而减少读书写字的分量。偏重个别活动,减少团体活动,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4]155-159此外,蟠桃学园成立后,不同的乡村幼稚园负责不同的课程与方法实验,试编材料,张宗麟协同指导幼稚园的新方法和新实验。燕子矶幼稚园由徐世璧担任指导员,晓庄幼稚园由王荆璞担任指导员,和平门幼稚园由陶行知、张宗麟担任指导员,陈鹤琴作特别指导[4]244-245 。在课程实验的具体内容方面,如和平门幼稚园负责试验“故事”,迈皋桥幼稚园负责试验幼稚园与小学低年级沟通[4]203 。
1933年,在陶行知的指导和支持下,孙铭勋和台和中在新安创办了新安幼稚园。在新安幼稚园的实验中,孙铭勋发展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尤其是陶行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的、经济的幼稚园”思想,规划了一个幼稚园课程体系,包括最低限度的健康训练、艺术训练、科学训练、生产训练和语言文字数学训练5个方面的内容。新安幼稚园的课程立足当地,把幼儿园所在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出产物品以及儿童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谜语收集起来做教育材料。此外,尝试建立综合课程,“根据生活教育的原理,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将各种活动打成一片,其主要目的,在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快活的情绪,生产的观念。”[4]271-295 新安幼稚园虽然仅开办了半年,但孙铭勋通过实验进一步发展了陶行知的乡村学前教育理论。1934年,戴自俺在山海幼儿工学团里,继续发展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开展乡村学前教育实验,“运用幼儿的生活实施幼儿的教育”,并在课程方面对园艺课程进行了实验,试编了《儿童生活历》[4]535 。
2.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实验
在陶行知开展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中,幼儿师范教育实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因地制宜,以幼稚师范学院和“艺友制”两种方式实验幼儿教师的培养方法。幼稚师范学院以幼稚园为中心,通过“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幼稚园创办、教学的实践中,培养改造乡村生活的幼儿教师。陶行知的学生孙铭勋、戴自俺、区巾雄等均是在创办乡村幼稚园的过程中学会办理幼稚园,并学会做幼儿教师的。此外,陶行知还创立了艺友制。艺友制就是学生(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2]129
1927年3月晓庄师范开学,9月幼稚师范院录取了首届学生。幼稚师范院最初由陈鹤琴任院长,张宗麟任指导员,负责具体工作[5]86。在乡村幼儿师资培养的基础上,1928年陶行知为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幼稚师范院制定了简章。简章规定了幼稚师范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制度等。在培养目标方面,陶行知认为幼稚师范院培养的教师,应该符合看护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儿童的伴侣、乡村妇女运动之导师的标准。幼稚师范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下列课程:中心蒙养园活动教学做、中心幼稚园活动教学做、中心小学幼稚园活动教学做、分任院务教学做、儿童文学教学做、园艺教学做、自然科学教学做、美术教学做、音乐教学做、家庭教学做、医药卫生教学做、乡村妇女运动教学做[3]324-325 。同时幼稚师范院建立了实习制度,“本院教育以中心学校生活为训练中心。本院中心学校分为三种:一为乡村蒙养园;二为乡村幼稚园;三为乡村小学幼稚园。” [3]324针对旧师范教育学用脱节的弊端,晓庄师范第二院提出以幼稚园为培训教师的中心,以“教学做合一”为教学原则,在幼稚园的岗位上培养教师。晓庄幼稚师范的教师称为指导员,陶行知先后聘请了张宗麟、徐世璧、王荆璞等人做指导员。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学生共教共学共做,理论和实际紧密相结合,学生一边当学生,一边在幼稚园当老师,既解决了乡村幼教师资缺乏的问题,也锻炼了幼师生。为了实践以乡村幼稚园作为幼稚师范院中心的设想,陶行知与其同事、学生先后创办了燕子矶幼稚园、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和迈皋桥幼稚园等多所乡村幼稚园,同时将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作为中心幼稚园用于学生实践。
晓庄自成立到1928年9月,设立了小学师范院和幼稚师范院。1928年9月到1929年8月,取消了小学师范院和幼稚师范院,设立了“一处五部一局”,其中五部包括了幼稚园指导部。幼稚园指导部的部长为徐世璧,其职责有:会同教育局及生活部支配同学赴前方工作及在后方研究,会同后方各科指导员审定幼稚园材料和方法,考核指导员与学生在前方的工作,管理各中心幼稚园的经费[7] 。1929年8月,经孙铭勋和戴自俺提议,晓庄学校增设了蟠桃学园,其目标之一就是专门培养高一级的幼教人才。不管晓庄学校的组织架构如何变迁,指导员仍是晓庄师范的教师,师范生在幼稚园内通过实践教学,学会幼儿教师的技能。
陶行知乡村幼儿师范教育的另一种实验形式是艺友制。陶行知在看到各行业中艺徒制实效的基础上,创立了艺友制,以解决乡村幼儿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艺友制的方法是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教的法子。”[2]116在培养方法上:一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从本地农村中选出“资质聪明、同情富厚之妇女,教以试验成功之结果”[2]130 。先培训当地善良仁厚的妇女,然后由她们担任本乡幼稚园的教学工作;二是培训乡村教师的夫人、未婚妻、近亲等,把她们培养成乡村幼稚园的教师。陶行知在燕子矶幼稚园进行了艺友制的实验。燕子矶幼稚园设立之初,招收了3名艺友,陶行知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提到:“幼稚园已开学,收了徒弟三人,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先生。”[6]127当时燕子矶小学和尧化门小学的校长夫人均是艺友制训练出来的艺友[4]143。陈鹤琴先生后来也将艺友制推广到鼓楼幼稚园里。
在陶行知的指导下,孙铭勋和戴自俺在新安幼稚园和山海乡村幼儿团也实验了艺友制的做法。如孙铭勋在新安幼稚园办学期间,招收了3名艺友,同时发展了陶行知的“艺友制”,专门写作了《新安小学招收幼稚园艺友答客问》,将幼稚园艺友定义为“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師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幼稚园艺友”,同时设计了幼稚园艺友制的学习内容,拟定了培养方案[4]552-558 。戴自俺在《山海乡村幼儿团1934年下半年计划大纲》里提到:“征收本村女子二位加入生活,施以基本培养,以便将这份事业(幼儿团)安根在本地人材上,由本地人‘自主自理’ 。”[4]535
陶行知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是其乡村教育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幼教理论和幼教事业,固然归属于二三十年代幼教改革思潮和幼教实验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时代潮流的反映,但他的思想和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潮流的发展,并为之予以正确的导向。”[8]他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也产生了国际影响。1929年,设计教学法的设计者克伯屈参观了晓庄幼稚园和燕子矶幼稚园。参观结束后,克伯屈在演讲中说 :“我今后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宣传在中国的晓庄有一个实验学校,要把这里的理想和办学方针宣传出去,让全世界人知道。” [9]
晓庄学校被关闭后,陶行知在晓庄的乡村幼稚教育实验被迫停止,但其学生如张宗麟、戴自俺等人通过继续开展学前教育实验,将陶行知的乡村学前教育思想传到了中国各地。张宗麟曾在晓庄担任指导员,其夫人王荆璞担任燕子矶幼稚园的园长。晓庄学校关闭后,1932年,集美乡村师范成立,“张宗麟任校长,由集美教育推广部按月发款补助经常费,于是在厦门形成了一个以张宗麟为核心,以晓庄师生为羽翼的生活教育团体。”[10]57集美乡师也创办了一所乡村幼稚园,即洪林中心幼稚园,由王荆璞任园长,负责一切事宜,师范部学生在幼稚园进行教学做。集美乡村师范是延续晓庄精神创办的生活教育试验学校,尽管只存在了一年半时间,但“通过张宗麟等一批生活教育者的办学使得生活教育理论在南方得以扎根,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10]61。陶行知的學生戴自俺1934年赴北平幼师,“协助张雪门创办乡村教育实验区,提供幼师毕业班学生实习场所,从而探寻普及乡村幼儿教育的新路,探索培养幼儿师资的新途径与新方法。”[10]94在北平,他积极协助寻找北平幼师合适的乡村教育实验区,在核桃园设置了幼儿团。此外,“在西郊罗道庄、甸厂又开办了两个乡村幼儿团,在农忙时办了农忙托儿所,创办妇女工学团夜校,教其读书、写字和育儿常识。”[10]690抗日战争时期,戴自俺和张雪门一起在广西桂林续办幼稚师范(即北平香山慈幼院桂林分院幼稚师范),后迁广西三江丹洲镇,在丹洲、板江等乡村,又办了一些乡村幼儿园,继续从事实验工作[11]。
在实验的过程中,陶行知确定了乡村幼稚园的办学方向,以乡村儿童的生活作为乡村幼稚园课程的中心,同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培养乡村幼儿教师。该实验尝试革除旧幼稚园的弊端,从课程改革出发,尝试创设平民化、经济化、适合乡村儿童生活的新型幼儿园,为中国学前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陶行知对乡村幼稚园的课程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主张乡村儿童的生活作为乡村幼稚园课程的中心,这是颇具现实意义的课程主张,对当下乡村学前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此外,陶行知的乡村学前教育实验以乡村幼稚园为中心,通过教学做合一,在中国幼儿教师的培养方面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对于纠正封建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广大民众的弊端,改革旧的乡村教育办学模式,发展新型乡村师范教育,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11]他因地制宜培养幼儿教师的做法,尤其是“艺友制”,有利于解决当时乡村教师不足的弊端。陶行知立足乡村社会,以实践为导向,运用多种方式培养乡村幼儿教师,如“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的做法,对今天乡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室.陶行知年谱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9.
[2] 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 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 戴自俺,龚思雪.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5]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百年中国幼教(1903—2003)[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行知书信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7] 王文岭.晓庄师范与民国乡村建设[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 80.
[8] 董宝良,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39.
[9] 金林祥,胡国枢.陶行知词典[Z].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63.
[10]徐莹晖.中国生活教育运动史(1927—1946)[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
[11]熊明安,周洪宇.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429-430.
(责任编辑:钟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