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心理资助的创新

2019-09-10陈立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3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陈立娜

摘  要:本文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贫困大学生实施心理资助的创新性对策,帮助学生摆脱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推动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心理资助

引言

贫困大学生是学校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员。受到家庭、个人、学校等原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有着非常巨大的心理压力。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战胜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自惭心理

由于经济的差距和从小到大的生活体验,贫困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自惭心理,这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强心理又及其脆弱。在大学生学习中,贫困大学生往往会被贴上“穷”的标签,与其他自小环境优越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不足,适应力差、惧怕与其他同学交往。如果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上不占优势,更容易使得他们内容出现自卑心理,长久下去,会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不及时进行帮助和疏导,这就会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影响人格发展,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扭曲。

(二)封闭心理

许多贫困大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为了不将自己的缺点表露,始终与同学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学习生活中,即便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时,因为没有亲密朋友可以交流,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从而导致自己抑郁孤单,这些都是封闭心理的表现。这样的贫困大学生往往会封锁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独来独往,胆怯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往往会出现其他学生或者教师和他主动进行沟通时,他认为一种施舍的现象,将建议当做是无情的嘲笑,对其他人有很强的防御心理,除此之外外表上会不苟言笑、冷漠无情,不敢靠近别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自卑心理[1]。

(三)焦慮心理

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学生都一样,有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希望用实际证明自己,正是由于这样的心理,贫困大学生很难以正确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社会对待他们不公平的心理,有时还会产生对大学生的厌倦和焦虑。主要表现为:由于自身经济不太理想,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亦或者是由于自身条件差,学习渠道比其他学生少,动手和阅历能力差,从而产生焦虑又无可奈何的心理;在就业的选择上容易出现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但与实际却有所差距,出现焦虑不安和无穷无尽的压力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怕辜负父母的压力。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产生大量的焦虑感,很容易出现抑郁症,有时严重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

(四)不公心理

在各方面都优秀的大学生影响之下,贫困大学生很容易发生价值观念歪曲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同样都是大学生为什么人家不用努力就可以拥有品牌衣服,随随便便就可以购买一台电脑和手机,自己除了需要努力的学习以外,每天还要为生活费操心。这正是由于贫困大学生的认知和经历不够,从而使得贫困大学生出现上述情况。他们很容易将自身的经济不足与身边优秀的大学生作比较,从而使得贫困大学生产生不满心理,埋怨社会不公平、埋怨父母无能,产生消极弃世的心理。

二、贫困大学生实施心理资助的创新对策

(一)加大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补助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就在着力建立一套完善的资助政策制度,简单而言就是“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金资助制度。在长时间的发展和进步中,这套资助政策制度在日趋完善,并落实到每个学校的建设中。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并不是单纯的苦力劳动,而是根据每个贫困大学生的专业,设计符合贫困大学生的岗位,这样不仅可以使得贫困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报酬,而且还可以提升自身技能。但贫困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任何的资金资助都是有限的,唯有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可以更好的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

(二)保护贫困大学生个人隐私

每个公民都有隐私权,他人不能够侵犯、收集、利用和公开。贫困大学生的隐私权指的是贫困大学生独有的个人、与其他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对私人活动、领域支配的一种人格权。但是在做资助工作时,为了做到对贫困大学生持有公平、公正的态度,需要详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资料信息,其中包括学习成绩、个人性格、家庭情况等,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工作,使得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得到帮助。所以在认定工作中,要做好引导工作,保护好贫困大学生的隐私,控制知情人数,从而使得贫困大学生合法的权益受到保护。还应提高贫困大学生个人信息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从而源头上保护贫困大学生的个人隐私。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不仅要从经济上进行帮助,更多的是心理资助。解决经济问题就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需求,但未能够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不能够只是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而是需要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这就需要学校定期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测试考试,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心理专家开展座谈会,除此之外,还应配有心理咨询室,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培养贫困大学生实践能力

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大多数来源于家庭经济的不足和自己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的影响,简单而言就是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施展才华的机会少。所以,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应从根源上进行,培养贫困大学的实践能力和生存技巧,从而为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2]。在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心理资助时,应培养贫困大学生拥有爱心、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而言为:(1)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例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等,为贫困大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在班级活动或者社团活动中,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得贫困大学生克服交流阻碍问题。(3)培养贫困大学生有责任感、有感恩的意识。让贫困大学生充分意识到这既是国家、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也是对他们的期许。

结束语

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心理资助的创新是一项长久、需要人文关怀的资助工程,这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保障家庭和谐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将经济资助与心理资助相结合,为贫困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负担,从而促进贫困大学生综合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解婷.如何对贫困大学生实施心理资助的创新性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3):246-248.

[2]  朱书卉,眭国荣.有效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资助的创新思考[J].文化学刊,2016(02):84-87.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
浅谈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大学生资助的新思路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刻板印象威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研究
贫困大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研究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