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培育乡村幼儿教师从业素养的案例研究
2019-09-10程英良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育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之策。办好乡村教育特别是乡村幼儿教育,服务于乡村基础教育,是奠基之策。菏泽学院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服务于乡村幼儿教育事业。郓城分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2+1+2”办学模式,即两年基础教育,一年顶岗实习,两年提高教育,形成了“一格二怀三养” 的办学特色,一格即高尚的教师人格,二怀即爱国情怀和教师情怀,三养即深厚的职业涵养、广博的人文素养、优雅的艺术修养,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成效。
關键词:学前教育;乡村教育;幼儿教师;从业素养;案例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乡村教育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之策。“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防返贫”这些论断都说明了乡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和根本性作用。菏泽学院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立足服务于乡村幼儿教育。经过多年探索,逐渐摸索出了适合于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2+1+2”办学模式,即两年基础教育,一年顶岗实习,两年提高教育,形成了“一格二怀三养” 的办学特色,一格,高尚的教师人格;二怀,爱国情怀和教师情怀;三养,深厚的职业涵养、广博的人文素养、优雅的艺术修养,取得了满意的教育成效。
一、塑造幼儿教师人格特质
一是搭建推崇教师职业的平台,对每年推选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德标兵”“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功勋校友”进行大力宣传,使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坚定学生思想职业信念。二是学校搭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活动平台,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主要塑造学生积极、热情、活泼、开朗的外向型性格,聪敏、智慧、良好抽象思维能力,情绪稳定、做事有细心、耐心、恒心,遵守规则、严谨、自立、自律等人格品质。这些人格的形成一是融汇在课堂里,二是落实在校内校外的活动中,三是历练于社会实践中。三是班级自主管理,老师深入班级与活动,与学生心连心;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自信心,锻造个性品质。
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乡土情怀
讲好思政课,培育学生爱国情怀。通过老师的讲解,把理论化为故事,融进生活,进入思想,形成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每晚观看《新闻联播》,让学生了解时事,了解祖国的繁荣昌盛,形成责任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领进菏泽市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等爱国教育基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培育学生乡土情怀,献身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教师的情怀就是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培育学生扎根乡村、立志献身乡村教育事业。学校通过举办优秀幼儿园园长报告会,引导学生扎根乡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举办以“田园情怀”为主题的泥塑、剪纸、手工制作学员培训班,创作富有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作品,熏染学生热爱乡村教育事业。
深化社会实践,培育热爱幼儿教育情感。学生通过实习见习,走进乡村、亲近学生,感悟乡村幼儿教育事业,逐渐产生乡土情怀。让他们体验到为乡村教育发展做贡献的幸福和快乐。学校提出了“共建共享,协同育人”理念,与各县区特色学校建立协作关系,逐渐推进“一教师一学校”模式,结对帮扶,推进校、园合作。如,与郓城侯咽集镇黄冈小学幼儿园、张营镇丽媛小学幼儿园等40多所幼儿园建立协作发展关系。
三、锤炼学生教学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训练。加大教育专业课权重,打造“双考”培育体系。经过多年实践锤炼,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过关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入编人数稳步增加。以2014级郓城校区学生为例,第四学年,教师资格证过关率达到91%;首次入编考试通过率20%。
完善能力结构,细化从业技能。学校优化了《五年制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技能课程优先配置,学校开设弹琴、唱歌、舞蹈、绘画、口语、文学创作和手工创造等六项技能课,教师用心传授、耐心指点、反复地强化训练,学生能够达到自弹自唱、自编自跳、开展画展、文学创作和情景表演。为了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定期举办舞蹈、口语表达、弹琴、简笔画等单项教学基本功比赛,每年举行2次从业技能大赛。先后有60人次获得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改进微格教学,教会学生教学。模拟课堂实景是教会学生教学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快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控制、环节调整、节奏变化、课堂机智等方面的能力。开展模拟课堂教学比赛,每年开展一次比赛,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技能、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跻身乡村支教,砥砺教学能力。学生从“泳池”试水,到真正挑起授课的重担,实现从“演习”到 “实战”的无缝连接。学生实习地点,分布我市各县区以及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通过实践锻炼,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支教先锋。
四、丰富学生人文素养
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地方文化。在课外教育活动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让学生学习有关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筝乐、剪纸、泥塑、黄泥古陶等,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如郓城校区开设的剪纸课程,聘请国家非遗文化传承人杨秀玲女士为客座教授,创立了风景、人物、动物、花卉四大创新团队,打造创业平台,构建“产学研”创业模式。
打造乡土特色社团,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菏泽学院根植鲁西南本土文化,传承牡丹之都、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的文化素养。如,2016年学校邀请著名画家仝兆立先生担任客座教授,举办了两期“水浒人物绘画培训班”,培训学员170人。2017年、2018年在全校举办“讲水浒故事、画水浒人物”大型艺术展。
五、优雅的艺术修养
开设现代礼仪必修课程,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标准礼仪训练,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形成自身良好形象、优雅气质和教师风度,提升艺术修养。2019年4月,在菏泽学院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郓城校区学生表演的《教师礼仪展示》获得大会特殊贡献奖。自2016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举办学生礼仪风采大赛,展现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职业礼仪风采,塑造师范生未来人民教师良好素质形象。
作者简介:
程英良,1963年1月生,男,汉族,山东省郓城县人,大学本科(学士),副教授,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19.8)等。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