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游戏快乐,追求自然成长

2019-09-10陈建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5期
关键词:快乐自然尊重

陈建蓉

摘  要: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享受快乐、自然成长,是我们的目标。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我尝试着顺应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想法,支持他们的游戏行为,积极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享受游戏的快乐,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自然成长。

关键词:游戏;尊重;快乐;自然

都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是的,游戏对幼儿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在游戏中幼儿能得到情绪的体验,在游戏中幼儿能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现,在游戏中幼儿能无限想象、大胆创造。现在,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游戏活动贯穿于我们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享受快乐、自然成长,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快乐,自然成长呢?

一、贴近孩子,挖掘快乐源泉

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奇说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新学期开始时,小朋友们过了一个暑假来到幼儿园中,和好朋友小别重逢,显得十分开心。只见他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走近一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谈假期中好玩的事:“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去赶集。”“我妈妈在街上给我买冰淇淋。”“我那天在街上看到同学了。”……看到小朋友们谈得如此开心,我忍不住走上前問:“你们为什么喜欢上街赶集呢?”孩子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街上有好吃的。”“街上有好玩的。”“街上有好多人。”“我妈妈在街上给我们卖新衣服呢!”……孩子们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呀,在假期中孩子们可以去赶集,要是我们幼儿园也可以赶集,那岂不是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有了新的想法,我深入追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在幼儿园里赶集吗?”他们听说在幼儿园玩游戏,更是兴奋不已,接着我们的创游——《快乐赶集》便拉开了序幕……

二、支持孩子,共同创设快乐环境

1.寻找游戏场地

游戏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幼儿当前的认知经验、能力水平及兴趣需要,我决定将游戏场地的确定、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内容的确定都交给孩子们自己确定。因此之前的游戏经验,导致小朋友们决定在后花园开展游戏。后花园地势宽敞又有四间小房子,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支持。

2.初次游戏镜头

有了游戏场地,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收集材料,他们把还没有成熟就掉了的橘子,家里种的红薯、地瓜和山上捡来的松果、树叶等都带来了,就这样在之前寻找到的场地玩起来。他们把后花园的平衡木当成了摊位,将收集到的材料一一摆放好便开始叫卖起来。娃娃家的孩子们捡起地上的树叶当钱开始买东西,还三五成群拉着手买东西,有的扮演妈妈、爸爸,有的是姐姐,还有的是孩子……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场地上时时传来欢乐的笑声。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我们买的东西乱七八糟的,应该有篮子装起来。”

“我们没有称,怎么卖呢?”

“我们怎样才能让大家都知道卖的东西呢?”

“可以拿到外面去卖。”

“我们买来的东西用什么来装呢?”

从上面的“赶集”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虽然没有特定的游戏规则,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可能平时,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去赶集的,而在简单的游戏中孩子们正是现实生活经验的模仿。其实,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在孩子们想去买东西但是没有钱时,孩子们就捡起随处可见的树叶当钱,而且孩子们相互影响,让树叶钱成为了孩子们一致赞同的树叶币。

游戏还给孩子们后,我们老师该做什么呢?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就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为了将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使游戏能更深入地开展,使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游戏中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和孩子们讨论,创设了趣味、真实的游戏环境,如:游戏竹凳、游戏竹架、桌子、草凳、背篓、篮子等。希望孩子们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三、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游戏快乐

游戏的主体是孩子,那么,把游戏还给孩子就是一个真理。过去,我们往往以成人的眼光、教育者的身份来看待孩子的角色游戏,总是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都能学会些什么,掌握些什么。那么,现在我们在游戏中提倡自由、自主,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孩子享受游戏的快乐!

案例一:转糖丸游戏的转变

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的游戏中创设了一个转糖丸的游戏。刚开始孩子们对转的工具很感兴趣,转糖丸的店里总是客满为患。糖丸店的老板总是埋头苦干,每一次游戏中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出去吃点饭。又一次在小结的时候,糖丸店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糖丸店太挤啦!”“对呀,我今天排了一天的队,一直没有买到糖丸。”“今天我转了龙,老板说太难了不会做,换个兔子也等了很久。”原来在糖丸店里,孩子们转了什么就做什么动物的游戏规则对于大班孩子们来说太难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然而,糖丸店的老板没有更多的机会和外面的小朋友们交流。听了小朋友们的话,我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将复杂的糖丸简单化?最后街上的糖葫芦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糖丸。糖葫芦制作简单,制作的过程减少,孩子们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同伴交流了。就这样,我们的转糖丸就顺利地变成了糖葫芦店。

案例二:饮料风暴

在烧烤店开张后,孩子们一直比较喜欢在这里吃东西,而且在烧烤店里吃东西还惟妙惟肖。有一天,我远远地就发现林子仁小朋友在烧烤店里津津有味地吃着什么。因为想捕捉这样的画面,我将镜头慢慢靠近。他边吃边用手扇着嘴角,嘴巴里还时不时发出“嘶、嘶”的叫声,看来这位顾客是被辣椒辣到了。他的声音引起了忙着烧烤的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大声说:“客人,你要喝点水吗?”就这样,第二天的烧烤店、小吃店都出现了彩色饮料,是孩子们用皱纹纸自己制作的饮料。有了饮料的加入,小店生意更红火了。

自由、无压力是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必要条件,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自由自在地探索、实验、操作、创造、表演和想象。教师应鼓励幼儿去自由探索与创造,要接纳、宽容幼儿与众不同的游戏行为,不简单地以成人的观点、思维方式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和游戏成果,要充分地认识到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玩无定法”。而今天我的沉默,也是對幼儿不同游戏玩法的尊重。

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语言才会有精彩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才能享受到游戏的快乐!

四、走进游戏,与孩子共同成长

小小游戏真可谓是大大乐趣,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我们为孩子们的进步感到高兴,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孩子们不能解决的时候,教师的及时介入能够很好地缓解角色游戏中的矛盾,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得更好。让我们助孩子们一臂之力,让他们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土特产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求。真实材料的运用虽然为我们的游戏带来了真实的感觉,有效地将幼儿吸引到游戏中,但是正是由于材料的真实性,导致孩子们游戏的局限性。

片段一:

菜市场的老板手中拿着一个松果,大声叫着:“又香又好的松果哟,大家快来买呀!”我问:“你这是松果?”“松果就是花菜,看它也能一瓣一瓣取下来吃。”我说:“好,那我买一个花菜。”

片段二:

菜市场的篮子里有孩子们自己在刺绣区活动时绣的一串串花,每一次游戏时孩子们都抢着卖,因为这种花小朋友最喜欢买。于是,今天我拿着相机准备去寻找原因,在游戏时我的照相机捕捉到了几个精彩的镜头:

一个娃娃家的妈妈游戏一开始就取钱买了两串花,接着她将花戴在两个小朋友的头上,就带着两个小朋友出门了。两个小朋友一路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羡慕地说:“哇,好漂亮呀!”两个女孩笑着说:“这是妈妈给我们买的花。”哇,幸福的一家子。

在另外的娃娃家门前也有这样的花,原来这里的小朋友用花来装饰自己的房子呢!还有的小朋友也纷纷来买花,有的戴在脖子上当项链,有的戴在手腕上当手链。

片段三:

游戏才开始一会儿,烧烤店里就挤满了人,我也跑来看热闹,原来今天烧烤店推出了新品种的菜式。“新鲜的鱿鱼呀,好吃好吃!”听到这么诱人的叫卖声,我等了很久才坐下,也点了一份新鲜的鱿鱼。等到鱿鱼端上桌时,我大吃一惊,这不是我们手工活动中所剩下的绿色不织布条吗?拿在手里,听着叫卖,还真的就像在吃鱿鱼呢!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解读与分析,我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已经出现了游戏的替代行为。而我们老师应该认同幼儿,珍惜幼儿的替代行为。因为每一次替代行为都来之不易,它是幼儿思考和再建构的过程。要用心捕捉这些瞬间,珍惜替代行为,并认可他们的情节。还要引导幼儿传递这些替代经验。替代行为是幼儿自发产生的行为,面对这些精彩瞬间,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这些经验进行传递和分享,让游戏中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游戏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指南》把幼儿游戏水平发展提示锁定在以下四个观察点,即“表征行为” “构造行为” “合作行为”“规则行为”。而“以物代物”的游戏替代行为正是表征行为的一种,它标志着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的抽象性、变通性、灵活性的萌芽与发展。因此,游戏中我们投放了积木、石头、叶子等适宜的可替代材料,自然生成了自由材料选择区,新的材料再次将游戏推向了高潮。

游戏在不断变化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大胆实施着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断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用于游戏中。他们在游戏中模仿着成人的一举一动,在游戏中体验着大人们的生活,似乎个个都是小大人呢!在一次次角色的模仿中,孩子们不仅在享受游戏的快乐中自然成长,同时也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

猜你喜欢

快乐自然尊重
基于音乐学科的“精教活学”策略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