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2019-09-10王宝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5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身体素质体质

王宝忠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几乎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尤其是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进行隔代教育,更是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口中,怕磕着碰着,在温室中成长,把孩子养成了“巨婴”。在体育课堂上表现尤为明显,学生身体形态肥胖者和体弱多病者较多,很难完成一些简单地技术动作,稍微加点运动量就吃不消。尤其是学生体质测试项目中的耐力跑项目,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完成。而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与以前的学生比较,整体大不如前,前景令人堪忧。

一、研究目的

我校是自2008年开始试行学生体质测试这套评价标准。客观地讲,在试行过程中这套标准对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地进行身体锻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套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改善中,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打击了一部分同学锻炼的积极性。我们有必要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及制定整改措施。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认真查阅近些年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有关的书籍及报刊等文献材料。

(二)调查法

教师结合每年的学生体质测试各项目的设置及发展趋势,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走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里变化情况,有效进行心理疏导。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如:“你对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满意吗?” “怎样提高自己的弱势项目?”。问卷调查共下发200份,回收率100%。

三、结果与分析

从2019年度我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汇总表上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合格率为91.4%(优秀率8.4%、良好率31.1%、及格率51.9%),不合格率为8.6%,与前几年的学生测试成绩比较有了一定的提高,说明大部分学生测试成绩令人满意,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但學生肥胖比例有所增加,直接影响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

(一)平时不注重身体的锻炼,考前临时抱佛脚去应付

个别学校为了整体升学率,把应试教育放首位,喊着素质教育口号,还在大搞应试教育的一套。从身体素质指标来看,学生的速度与力量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而耐力素质大幅度下降,学生上体育课热情与参加体育活动的激情也明显下降。这也许是因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而导致,严重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二)农村学校体育器材匮乏,制约教师教学质量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农村学校普遍现象是体育器材严重不足,特别是活动类器材的匮乏,而用于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爱好与兴趣的球类器材几乎微乎其微。不能一个球上四个季节,不能满足学生上课需求,只能自制一些简易体育器材。体育教师难作“无米之炊”,课上总是重复着单调地、枯燥地跑、跳等练习。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三)原有体育素质评价机制,严重制约学生均衡发展

现行的体育评价机制还停留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上,其次是每年一次的体质健康测试。在这种体育评价机制下,学校就以体育中考为指挥棒。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针对中考项目的一些重复的身体素质专项练习,对学生来说显得既枯燥又乏味,扼杀了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步程度等方面的评价。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健康服务。

总之,我认为今后的体育评价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建立学生档案卡,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产生对体育课的亲近感,并能形成自觉参加课内外锻炼的习惯,增加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这种评价尤其在集体性项目中尤为突出。学生体育学习中能不能与人合作,能不能善待别人,能否帮助和评价同学,能不能顺利地与人交流,都应该是我们今后体育评价的内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与兴趣,使学生乐学、乐练。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有针对的进行分层教学,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切入点,不断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调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一)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学管理,保证学生每天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合理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进一步动员和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小组长传、帮、带,使每名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

(二)艺体组及后勤组加强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材的管理与维护,逐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的配备与建设。体育教师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护与保养。学校每年都要采购一些常用体育器材,使学生的运动需求得到保证;

(三)体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步完善运动技术水平能力的讲解与示范,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学科教学研究能力水平。定期在组内进行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按时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网上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每年都订阅体育教研方面的刊物,利用业余时间丰富自己的头脑。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J].少年儿童研究,1993,(2).

[2]董静梅,陈佩杰,欧阳林.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社会学归因与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身体素质体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探究
智能化体育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锻炼
兼加体质
新发现
高校体育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有效运用体育器材的教学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