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构作文”的反思与正统习作观念的重塑
2019-09-10何正康
何正康
摘 要:“宿构作文”之风盛行,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习作教学的功利化趋势,归根到底是“文心”的缺失,只有记录真实的事情、描写现实的画面、抒发真切的情感才能使习作回归正统,避免走入模式化、机械化的误区。
关键词:宿构作文;“文心”;“雕龙”;习作教学
曾有学生说:“老师,我宁可多学几篇课文,多背几首古诗词,也不愿写作文。”于是,寻求根治作文综合征的“速效药”成为语文教育的焦点。到如今,越来越多人发现要实现“二倍速”习作并非难事。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是模式化作文,学生习得的应制作文趋于机械化,催生出病态的“宿构作文”。
一、宿构作文:一道误饮的毒鸡汤
宿构作文,是指由于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足,转而对文章采取“模板式”套作的行文方式。通俗来讲,就是事先准备一个或多个写作模子,无论在考场上遇到什么题目,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套用模板完成习作。
“宿构作文”的影子随处可见,笔者将其大致概括为四种:第一种是段式宿构,以既定的篇章结构为框架填充文字内容,比如,常见的“三段论”、“四段论”。第二种是内容宿构,指以既定的语段或事例嵌套文题,常见的有同一事例多用,甚至出现虚构事实的现象。第三种是情感宿构,借助似是而非、朦朧模糊的语句渲染虚假的大喜大悲。第四种是修辞宿构,顾名思义就是有意为之的修辞。
宿构作文能在短期内提升学生考场作文能力,但它终究不等于作文。语文是一种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表达,忠实记录、真实抒情、理性判断是其内在灵魂。模式化、程序化的行文组织恰是背道而驰的做法,“宿构作文”欲盖弥彰的面纱之下实是一道毒鸡汤。
二、何以解忧?唯有“文心”
(一)“宿构”之殇——深陷习作囹圄的怪圈
当今教育对于培养阅读的呼声极高,而对作文困局的解围少之又少。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第一,阅读要比写作容易得多。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能以即时性的测试为表现;而写作是输出的过程。第二,既有写作思维与正统写作思维的断层。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或多或少都有“宿构作文”的痕迹,这一既定的写作思维直接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轨迹。第三,顺应语文本质特征的习作教学缺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征”,与之相应的习作教学应该是怎样的?首先想到的就是词语、标点、句子、段落、修辞等,必须借助这些“工具性”的媒介才能完成表达。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宿构作文”具备的功能吗?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是大多数的我们选择喑声的缘由。
(二)“文心”之重——重塑习作精髓的基石
“宿构作文”和“非宿构作文”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笔者认为,“文心”是正统习作立根之本,习作教学是否流于“宿构”关键要看有无“文心”。
“文心”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其《序志》篇曰:“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文心”就是说作文要用心,言心中之志,抒心中之情。稍后晚唐应和之矫作、明清应制之八股,均是失之“文心”。有人戏称“宿构作文”是“当代八股”,并非无稽之谈。在习作教学课堂教授给学生“文心”这个语词,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应当赋予它通俗浅白、贴近学生的诠释,旗帜鲜明地区别于“宿构作文”。“文心”应当指的是记录真实的事情、描写现实的画面、抒发真切的情感,惟有“真”能入心,惟有“心”能言真,以此能重塑习作之精髓。
(三)看得见的“文心”——从概念走向观念
哲学家叔本华说:“……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妄图把“概念”运用到实践注定是徒劳无功。
现下的习作教学首要的就是树立以“文心”来写作的观念,从根本上杜绝“宿构作文”的假大空。教师传授和帮助学生树立的习作观至少有两条:其一,无真事真情不写。宋代辛弃疾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习作教学要以真事和真情为前提。其二,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宿构作文”之所以慕之者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无话找话、堆砌辞藻,满足字数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语文能力素养的启蒙阶段,树立正确的习作观尤为重要,教学中促使学生树立“文心”观念。
三、有“文心”方能“雕龙”
“文心”作为写作的原初和动机,需要借助语言媒介来表达,这一过程概括为“雕龙”。所谓“雕龙”就是用修饰和文采来构成文章,就好像雕刻龙纹一般。乍一看与“宿构作文”的“精髓”似有重合。而“宿构作文”追求的是技术的堆积,而以“文心”为内核的习作强调的是技术的取舍选择。
首先,篇章结构完整而不乏个性。打破“三段论”“四段论”的禁锢,习作教学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表达,结构布局就是写作行文的思路,只要段落中内容整饬,段落间衔接自然。其次,内容真实可感,语言自然流畅。苏轼《答谢民师书》写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要求真实记叙、客观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文字即便质朴,也能深入人心,这就是真实的魅力。再次,情感充盈但不造作。我们都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实非易事。有学生要写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为此他深表感激,但是不知道怎么把这份感激写出来。笔者反问:“当你有这份感激的时候最想做的是什么?”“我最想拥抱妈妈!”“你就这么写,你的感激已充分表现在这一拥抱之中了。”抒情的方式很多,与其绞尽脑汁加以修饰,不如形象化地写出来,充盈而不造作。最后,修辞有无,“文心”之需。叙述描写和言志抒情确乎需要使用修辞的情况下,使用起来才自然流畅。如文章结尾也并非使用排比才能增强效果,有时候轻描淡写的带过反而余韵悠长。
有“文心”方能“雕龙”,这是习作教学不至于走偏的根本前提,然而看似常识性的认知却往往被忽视。“宿构作文”给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本文提出“文心”的习作教学观念,以期于纠正时弊有所贡献,所言如有不当之处,诚请教育界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