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比较与整合能力方法刍议
2019-09-10陈应
陈应
群文阅读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由台湾赵镜中教授首先提出并在台湾地区实施,随后内地名师开始对群文阅读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与方式,而中国古诗文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四项关键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丰富其内心世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在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比较与整合能力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立足学生比较思维的发展,甄选群文阅读文本
在核心素养下群文阅读教学中,选取每一组文本应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规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00,因此,我们因按照培养学生比较与整合能力的要求,精心选取同一议题的多个文本,以教材古诗文为主线,向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读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及课外延伸,形成一个整体,这样选择的文本议题简洁具体,目的清晰明确,可以对课内的阅读教学进行巩固、强化、拓展,才更具有教学价值。
如必修二《诗经》两首的《氓》,可以和课外篇目《邶风·谷风》进行比较阅读,在同是古代弃妇诗的主议题下,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必修三文言课文《过秦论》可以和读本中的《阿房宫赋》整合归类,引导学生探讨分析比较作者对秦灭亡原因的评价的异同,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价值倾向。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应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比较思维的发展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着重思考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更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笔者认为选定议题后,按照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设计开放性课堂,以灵活多样的讨论展开教学,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共享。形成生动鲜活的课堂,这种开放式讨论性课堂模式,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促进其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深入分析比较,从找出同一议题的文本异同,在师生智慧生成的交融中完成教学目标。
以上文提到的必修二课文《诗经·氓》和课外篇目《邶风·谷风》为例。选定议题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两首古诗有何异同,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围绕两篇课文的内容、主题、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并相互交流看法,互相启发,最后各自进行归类总结,再和老师进行比对互动,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最后整合出二者的同异。
两篇古诗的主题相同,都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篇目,都是描写女子被男子抛弃后女子对男子的控诉,揭示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及封建夫权的不公;表达技巧方面,都运用了“赋”的手法。
两篇古诗的人物形象却是同中有异。《邶风·谷风》中的女子形象温柔善良。她痴情专一,吃苦耐劳,丈夫变了心之后,她还企图劝说丈夫回心转意,以委婉的口吻进行规劝和责备,哪怕遭弃而不得不回娘家,仍对丈夫心存幻想,希望丈夫来送行,“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而《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却是坚决果敢,她也勤劳善良,嫁入夫家后多年过着贫苦的生活却无怨无悔,在家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从风华正茂到容颜衰老,结果换来的却是丈夫的“二三其德”,当她看清丈夫的真实嘴脸之后,她对丈夫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并果断的将感情一刀两断,性格刚烈决绝。
因此,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研究意识,师生讨论共享课堂,为学生搭建真实的研究性平台,真正促进学生核心意识的不断发展。
三、教学目标设计应在古诗文群文阅读下,将培养学生分析整合能力与领会古典文学的美感和传统文化的涵养相融合
语文不只是一些单纯的机械的知识传授,语文是美的,她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曲婉转的歌,是一幅多彩的画,她既是语言文字实用规范的工具,又是文化藝术。在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中,我们不能割裂地去片面追求学生四项核心能力的培养,只有将其与古典文学的审美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涵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掌握语文核心能力的同时,还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语文人。
我们整合结构化课文王羲之《兰亭集序》和苏轼《赤壁赋》,让学生比较,我们会发现二者具有相同的人生和宇宙观。
两篇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其乐;两篇都流露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之感。如果学生只是停留在这一步,那就完全没有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精髓,即文人对生命意识的觉醒,
王羲之在生命短暂的哀叹中懂得了人生要有忧患意识。认为人生在世要扬长避短,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可以这样说,王羲之对流逝的岁月如此哀叹正是他对人生充满执著的反映,可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他留下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艺术宝藏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最好见证。
苏轼在《赤壁赋》里,借客之口也谈到了人生短暂的问题。但他没有在对生命短暂的哀叹中一蹶不振.而是以豁达超脱的方式攫取“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借《赤壁赋》宣扬自己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告诉世人不要把生命绝对化,而应该多角度地看待生命。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要保持豁达、乐观、随缘、闲适的精神状态,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重寻人生快乐之源。
通过比较两篇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感受到古人非凡的生活智慧以及哪怕处于人生困厄中也绝不消沉,乐观豁达,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普一曲昂扬奋发的生命之歌的决心!由此,学生在培养比较整合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现实生活中,不再迷茫,有了面对困境和挫折的勇气,珍惜光阴,努力拼搏,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这才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意义,才是真正能提升学生丰厚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整合能力,首先要选好文本,然后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比较思维的发展和整合能力的提高,最后把能力的培养融入传统文化的审美和涵养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鼓舞感染人,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四项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