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三颗心
2019-09-10刘梅
刘梅
在教师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九个春秋。在这十九年间,虽没有大悲喜,但也是酸甜苦辣尝遍。有时会因为没有妥善对待一个学生而焦虑不安,有时会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欢欣鼓舞;有时沉静的内心如浩瀚的海洋,有时心头又笼罩着无边的黑暗。反省自身,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教育的历程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而修行要先修心。
一、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作家毕淑敏说,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内心的安定。然而,平和的心态,并不容易保持。红灯绿酒的欲望和乱人心意的念头,皆是人生的大敌,使我们失去内心的平和。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遵循着生态学的规律。人与人之间,并非单纯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其实,生活是高度互赖的。所以,在生活中,要放下你死我活的竞争心,建立双赢互赖的合作关系。真正的大事业,通常只会由思维开阔,内涵丰富的头脑,经由忘我的合作精神——互赖和双赢获得的。保持平和的心态,使人既能自静以独处,又能与他人避免摩擦与碰撞,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教師还要有一颗自由的心
教师的自我解放,首先应解放自己的心。马克·奥勒留,这位古罗马皇帝,在征战期间写下的《沉思录》,每一篇都是心灵自由的赞歌。“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按照你自己的理智本性生活,没有任何违反宇宙理智本性的事情对你发生”,诠释了奥勒留对命运和意志自由的理解。他还说“带上枷锁,我还是自由人”,在任何境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可以保有一颗自由的心。
人的心灵容量的增大,不在于向里面添加多少,而在于不断地清空。只有心是空灵的,它才是自由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需要及时的放下一些东西。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待久了,总会取得这样那样的成绩,如评上什么优秀教师,或者评上教学能手等等。这些东西是对工作的承认,是促进我们进步的。如果仅仅为了这些东西而工作,就会为自己的心加上无谓的负担。为了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工作,也许会取得暂时性的成功,但是,目标一旦达成,空虚无聊便会接踵而至。教师如同一位向上攀爬的登山者,放下负重的包裹,才会轻装上阵,重拾理想,砥砺前行。
三、教师要有一颗成长的心
培训、开展教研活动等,对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一定作用。但不起关键作用,成长更多的是教师自己的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培养,自我成长。把成长自己作为头等大事,让专业成长成为一种自觉。
当我们睁眼看世界时,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了。生活变得更多元,更紧迫,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动不居的世界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将会使课程、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评价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如果不成长,就难以应对这种挑战。
教师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先改变学生,而是先改变自身。成长源自转变的决心,而转变应由内向外的发生。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过一段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我们要改变旧的思维模式。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学的关注点由教向学转变,意味着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努力实施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将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在这个转变工程中,教师慢慢的变成了帮助学生发现目标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人。
生命是一股迁变的流,它欢笑着,跳跃着,奔腾着,踏着困难的荆棘向前去。教育生活的修行亦永无止境,保持平和的心态能增进我们的健康,自由的心灵使我们的胸怀更加宽广。基于成长的学习,变为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原来每一个体,都是一富足的广阔世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当我们面对真实的自我,也面对真实的学生时,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做有真味的教师,走向教育幸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