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乘着我们的翅膀,放飞高考梦

2019-09-10胡朝莉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8期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核心素养

胡朝莉

摘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第一颗火星。”课堂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家国情怀的重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   核心素养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精心地教学设计,充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川地区现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虽已使用10年,但进入新一轮课改以后,尤其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以后,高考早已融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考试理念,这对于我而言,和学生一样,新高考也成了我的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全新学问。有了新的部编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以后,如何与“人民版”教材进行融通,尚有很多可供拓展的空间。在现行教材与 “新课程标准”、新部编教材之间合理创造,需要我不断地研究,在不违背“人民版”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对某些“旧版”适当舍弃,“新版”适当汲取,实现由“旧”到用 “新”的转变。

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课改理念下,早已蕴含着新的教育目标,它潜藏着厚重、深刻的哲理,其客观真实性的学科知识本就能够达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目的,如果能够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就更能够能够引起师生的思想交融和心灵共鸣。因此,我认为一次成功的历史教学一定是有“思魂”的课堂。而这种所谓的“思魂”就是教师注入的教学思想,是要能够贯穿课堂始终的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家国情怀”的人文追求。它应是历史课堂的筋骨,也应是历史课堂的主线。思想的塑造,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的进步,是社会真正进步的标志;思想的站立,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站立。有了这种理解,才能有助于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摈弃只有知识,没有思想的做法,让思想的教育渗入课堂,形成对历史教育的真知灼见,让历史教育超越传统,拥抱现代文明,增强学生思想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追求人的价值,用充满人文情怀的视野去关注现实问题,从而服务于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也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例如:我在上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时,设计了如下环节:“我们应如何评价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有同学马上说:“他是个卖国贼”。“谁说的,李鸿章在近代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马上就有同学出来反驳。针对学生的看法,我马上列举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如《李鸿章传》的作者梁启超写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李鸿章逝世后,时人说:“权倾一时,谤满天下。”日本评价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锐的手腕。”著名学者袁伟时在《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和人物》中对李鸿章定位则为:“晚清庸众中之杰士;近代化的主要开创者;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中心”。列出以上观点后,我再让学生根据材料,结合已有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有了这些史料以后,对李鸿章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历史依据,变得更加形象,然后我引导学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尽情地发挥他们思维的潜力,广泛地进行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下下,才能使自己的观点更加趋于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学生也能体验到历史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古董”,而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教”与“学”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我想:在当今新一轮的课改趋势下,不仅要看教师是否教的精彩,还要评价学生学的是否有效。学的实效性可以反映在学生主动参与、进步与发展的程度。教学有没有效益,关键并非简单地考量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评价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例如学科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是否有所养成。学生要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获得快乐,必须让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亲身去体验历史。进行体验性学习或是情景式教学,可以有如下的尝试:记者采访、观看视频、小品表演、参与辩论等等。通过活动可以让课堂“动”起来,创设“情景的”教学,也是当今高考的主流,情景的创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史料”的引入,“角色”的扮演等,这是将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的有效方法,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的同时,让学生在“动”中掌握历史学习的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还是采取传统的教授方式,那样的课堂必然死气沉沉、学生也必然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即使传授了历史主干知识,但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是无法得到应有地提升的,这样的课堂只能是“低能与低效”的代表,以无法顺应新的课标潮流。如何提升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我想,这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也必须研讨的课题。让思想的光芒照耀历史的课堂,如果说教师的中国梦是教好学,那么学生的中国梦则是考好学。伴随新课改即将在四川吹响号角的时候,我们则更应该深入研究的是:在新一轮的“立德树人”课程改革中,如何把历史核心素养意识、历史学科思维这两把钥匙教给学生,让学生乘着我们教师的翅膀,放飞他们高考的梦想。

参考文献

[1]王仲宪.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01.

[2]韩玉林.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0-11.

[3]骆志艺.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历史故事教学实践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99.

猜你喜欢

新课程历史核心素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新历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