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2019-09-10巢威红
巢威红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健康成长。我们也知道习惯需要从小抓起,所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以教师行动研究为主导,经过调查研究,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用教学中所遇到的实例为依据,从教师行动的经验及反思,家校结合两个角度,介绍了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習惯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力求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实践,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学生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它和人的所有其它习惯一样,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在校学生,从出生到入学,在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中成长,家长们的要求和行为准则、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孩子在入学前就形成了不少或好或坏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习惯也直接影响了入学后的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小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这种现状的破局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将它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探索。
一、近几年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成因
1.学生的学习习惯状况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自控力低,头脑里面对一节课应该怎样上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幼儿园的课堂模式里。
二年级: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要遵守课堂纪律学习的意识,少数的同学初步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部分同学,稍一放松,就会在下面做些小动作,分心走神。
三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基本定型,好的同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的同学仍然在好与坏之间两边摇摆,时好时坏,好习惯还没形成。
2.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
①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不同,要求与方法不同,对孩子的初步教育,形成了孩子各不相同的性情、行为习惯,影响了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②学校因素:学校老师的不同,其方法也不尽相同,左右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师齐心协力共同去做好。下面就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小方法和小见解。
1.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学习习惯
①班、科任老师间要互相沟通,合力共抓,纪律要求要一致
良好的、有纪律的课堂是教好与学好的基础,作为数学教师,在学期初,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首先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要了解班里的学生情况(包括学生性情、喜好、家庭情况等),心里有个预案。二是要和班主任及其它科任老师沟通,统一班级管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不要出现老师之间对学生的要求不统一的情况。上学期,笔者就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我校的同学中午是在学校吃中午饭的,饭后有大约一小时的午休时间,老师轮流到班维持纪律。午休铃声响了,笔者到班发现,同学们都已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但有部分同学在看课外书或做中午作业。笔者当即提出要求,先放下手中的书和作业,进行午休。当时就有同学回应说:“老师,班主任说午休可以看书和做作业的,只要不吵就可以的。”这种情况是按笔者自身的要求来做呢?还是按班主任的要求去做呢?这使笔者进入了两难的境地。无论如何,老师之间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一时一个样绝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要尽快地使每一位学生清楚班级要求
刚接手新班级,尽快向同学明确课堂要求很重要,一定要在开始之初就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而且不要定一些模棱两可的条规,比如,一天早上,学生分完早餐后,一位学生走到笔者面前说:“老师,我桌面倒了点粥。”我随口说:“去杂物房拿抹布或纸巾擦干净吧。”这同学往杂物房走了两步,又回头望了望笔者,迟疑不定。从中可以看出,就这样的一个决定让学生自己选,学生都难以决择。模棱两可的班规,更是会阻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③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还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力
学生明白了课堂的纪律,也有意识要遵守了,但学生不声不响地坐在位置上就可以了吗?很显然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专注力。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专注力,我想了,也试了比较长的时间,和老师间互相探讨的时候,同事间也互相取笑说:“学生没能长时间听你的课,是因为你讲得不够生动。”所以也在激趣教学上试了较多的方法:制作有趣的动画,教学内容故事化、生活化,教学语言通俗化、教学内容游戏化等……尝试的效果都存在着同一问题,学生对动画、故事、游戏、都能积极参与,但数学科目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生活化和故事化或通俗化,一旦回到严谨的数学,学生的注意力又会分散。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王德鹏教授的一个讲座,让笔者有所领悟,尝试之后,确实也有效果。那就是笔者一直忽略的“教学评价”。他提出“评价要进课堂,评价要上黑板”。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属于课堂调控范畴,而教学评价是调控课堂的有效手段。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评价的一个案例。
这是一堂练习课,笔者把练习分清了层次。上课前,笔者准备了一些礼物,并在黑板的左下角画了四条竖线,每条竖线均等地分了若干格,在竖线的底端放上不同颜色的小磁块(这种方法实用、简单、易操作、易推广),然后向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想送给大家,但要看大家的课堂表现情况来进行奖励,这四条竖线,分别代表了我们班上的四个大组,哪一组表现好的,我会把该组的小磁块上升一格,以记录你们的课堂表现。”学生在想得到礼物的愿望下,首先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由于这个记录是以小组为单位,所以也促进了组员之间的监督。
在课前明确了记分原则后,还要在课堂中适时地使用它,让它的课堂调控功能真正发挥作用。笔者把课堂分成三层:1.是知识点整理;2.巩固练习;3.拓展练习。每一环节完成之后都马上进行评价、记录。当有学生分散注意力时,马上评价、记录。这样,评价贯穿了整个课堂,适时地反映了课堂情况,激励了优生也促进了差生,每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都能适时提醒纠正学生的行为,并且这种纠正是学生内在需求的纠正,效果不错。
④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关注到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同样的练习量,不同的学生完成的时间会不同,快慢不同,正误不同。而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良好的課堂纪律。试想一下:当一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练习,而有一部分同学还在埋头苦干。完成的同学会做什么呢?很经常就会有一些小动作或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出现。怎么办?笔者开始采用的方法是:有差异地布置练习,优生多做点,差生少做点,效果不好。后来采用的方法是:适当停留,自主对答案。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布置了练习,然后全班同学独立完成,做得快的可以出来讲台,互相对答案,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互相对一次,发现错误的马上回去改正。操作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开始对答案时,哗的一声,教室中的座位马上空了一大半,慢慢地,每次都会零星地剩下四、五位同学在座位上埋头认真做。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用两分的精力注意出来的同学情况;二是用八分的精力去辅导剩下的同学,还可以训练优生帮忙辅导,直到剩下的同学过关为止。这样做,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有事做,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自然就少了。
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需要坚持
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慢慢形成为自主的行为,所以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懈,长期地实施才能使之形成习惯。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低,对课堂要求的遗忘速度快。老师只有时时提醒、刻刻纠正才能让学生慢慢形成为自觉行为。
⑥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学习习惯还需要有奖有惩
奖和惩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从中明白该做与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在一个安静的课堂中,一位学生突然吹了一声口哨或发出一声怪叫,引得周围的同学一阵大笑。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定要处理、惩罚,严肃处理。否则,另外的一些调皮的同学就会有样学样,使你的课堂进一个混乱状态,纠正起来也费力得多。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一个有纪律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课堂初步形成,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就形成了。
2.培养学生整洁书写的习惯
学生的书写,反映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①以作业为依托,培养学生整洁书写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作业分两种:第1种是堂上练习(用堂上练习本完成),第2种是课后作业(含中午作业和晚上作业)。中午作业一般是用1号作业本和2号作业本来做,而晚上作业一般是用全校订购的《随堂辅导练习书》来布置。因为习惯需要长期、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而作业基本上是每天都会有,只要坚持每天对学生作业书写整洁度进行把关,不过关的进行改正,慢慢地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就形成了。
②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览,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每个月定期在班里评选一批书写优秀的作业进行展览,树立榜样,在活动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评选的结果,更要注重评选的过程,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增加了上榜学生的荣誉感,又增加了全班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让一些同学做做示范。
③家校合力,同抓共管
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一致、反复实践才能达到,所以对于培养学生整洁书写习惯,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向家长明确作业的书写要求:比如说,用小方格本做的作业,是一个小格一个字,换行要空一行等等。保持步调一致,同抓共管。家长主要负责好家庭作业这一块,比如:每天检查好学生的作业书写情况,对于不够好的,家长要让学生更正好才行,严格把关。老师定期向家长反映情况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在家校一致、全方位监管下,良好的书写习惯就可以慢慢形成。
3.培养学生善于读题的习惯
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题目。培养学生善于读题,首先要让学生有思考分析题目的知识基础,笔者也经常会采用一些信息技的手段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三年级数学教研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中,课前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①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动手能力也较弱。(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手段、方式要有趣味性、简洁性);②三年级的学生以前所学习的全部是整数相关的,这一节课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扩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启发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选取教学手段时,重点是站在学生的认知层面上,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学生熟知的富有启发性而又有趣味的情境。我们在网上截取了一段经常出现在电视里面、十分有趣的视频广告,把它制成课件用来导入新课,广告的内容有几个情景,第一个情景是:4个小朋友嘴舔着手指头站在一张围桌旁,望着桌上的8个蛋糕,正在思考怎样来分这8个蛋糕呢?怎样分才能做到公平呢?(这一片段的采用,我们应用了有趣的视频,不仅紧紧地吸引了全部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站在已有的认识水平上去准备学习新知,因为这一情境,我们的学生都能很轻松地知道,只要每人平均分2个蛋糕就可以了)接着的第二个情景是:4个小朋友望着桌上的4个蛋糕,还是在思考同一问题,怎样来分这些蛋糕呢?公平吗?(这一情景是在上一情景的基础上顺势利导,让学生强化平均分这4个蛋糕)第三个情景仍然是顺势利导,4个小朋友望着桌上的1个蛋糕,怎样去分这个蛋糕呢?公平吗?(通过这一情景的出示,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讨论、发言,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导到一个学习新知的氛围中)显然,如果只是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三、结论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全体教师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实践,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学生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徐暮晓.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基培养研究[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高斐.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M].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