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后勤员工自我管理

2019-09-10周家凤黄善本易春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投入积极情绪人际关系

周家凤 黄善本 易春华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后勤员工的工作心态,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转变问题取向的观念,试着从工作中激发积极情绪,调动高校后勤员工的内在动力,提升工作效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投入;意义;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0-0016-02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生命从诞生至终结的各个阶段的科学,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都会经历生命的高峰和低谷,都可能会经历痛苦与幸福、疾病与健康、平庸与卓越、安宁与混乱等现实,都会产生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的潜力以及使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强调这种意义和价值能够在对精神的和俗世的追求中获得,最终帮助人们构筑生命的美好和实现人生价值[1]。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部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师生员工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同时承担着育人的重要功能。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人对高校后勤人员产生了较大的偏见,在高校中流传着“啥都不行到后勤,啥都不会到保卫”的说法。面对这样的认知,普通的后勤员工容易迷失自己,陷入消极的“泥潭”,在工作中产生得过且过等消极思维,不利于后勤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高校后勤发挥“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员工怎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幸福感,以积极精神面貌进行工作,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显得非常重要。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出幸福1.0理论,认为幸福包含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三个元素[2],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的幸福2.0理论,除这三个元素外,还将人际关系和成就纳入幸福的元素,并认为幸福不是一个实体,而应是一种概念[3]。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结合高校后勤的现状,着重探讨无法有更多发展空间又没有能力通过跳槽实现自己价值的普通后勤员工,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验积极情绪、提高价值感和意义感。

一、习得积极情绪和行为,增进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不管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都有其积极的意义。消极情绪常伴随着危险产生,此时个体的思维会变狭窄而匆忙地躲避危险[4]。如果一个人常被消极情绪(特别是极端的消极情绪)左右,其生活和工作都将会受到影响,如愤怒可能会抑制个体的创造力并引发不良的行为和行为后果[5],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愤怒等极端消极的情绪。相反,积极情绪代表着安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增强个体的大脑活跃程度,从而提升创造力;积极情绪还可以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反应。高校后勤员工如何在工作中习得积极情绪和行为呢?

(一)用心觉察,用心梳理,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高校后勤一线员工的工作比较琐碎,当任务杂而多、难度较大、所需配合度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若遇到“包容积极型”的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可良好处理,若遇到“刁难型”的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很容易产生极端消极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蔓延和升级,破坏人际关系,影响身体健康。为避免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假设法训练强化习得性积极情绪和行为反应,具体方法如下。

(1)控制情绪,不把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事后再做处理。

(2)自我觉察、自我反省。假设自己身处某种问题情境中,思考自己的第一反应(心理的,身体的)是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是找借口逃避还是想办法解决?是认为别人找麻烦?是自己潜意识的对抗?如果真的有委屈,是否能够等到事情过后再去沟通、讨论?分析自己遇事时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合理?自己的解决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通过自我觉察、反省,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是否合理,应如何改进。

(3)重塑归因,修正信念。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归因,使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消极的归因会使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归因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可以使个体更好地掌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向力量,积极心理学认为合理的积极归因会获得积极、平和、淡定的心态,提高自我效能感。重塑归因是主动监控引起自己情绪变化的情境,训练自己用積极归因的方法修正自己的悲观认知,形成积极乐观的归因风格。

(二)融入团体,提升自信,获得积极情绪情感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实现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是个大家庭,常常会有较多的团队活动,积极参加团队活动,融入集体,能帮助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氛围,使个体体验到积极情绪,与同事在活动中积极互动也能带动与同事在工作中的互动。在团队中,信守承诺、真诚、相互关怀、理解、支持和帮助,是使个体产生自豪感和力量感,获得自信心和人际价值感的重要方法。

二、合理定位,主动投入

目前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晋升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高校后勤部分员工晋升困难。年轻人还有较大的成长机会和提升空间,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对部分员工来说,上升空间较小,还有部分员工的职业生涯即将结束,这些人易产生工作动力不足,成就感较低的问题。基于这种现实,普通的高校后勤员工应如何挖掘工作的乐趣呢?

(一)及时调整认知,做到爱岗敬业

作为实现“服务育人”工作的承担者,每一个普通后勤员工都是高校后勤这部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及形象。后勤员工应有不断学习的精神,挖掘职业生涯的深度,在自己的职业中获得自我实现。

(二)合理规划目标,做到用心投入

高校后勤员工的重要目标是在每日零散而枯燥的平凡工作中寻找乐趣,提高工作动机。端正心态,找回目标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尝试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快乐做,快乐的事情天天做”。重视效率,找回掌控感,做到每日事每日毕。有创意性地开展工作,获得成就感,如更新工作方法、优化流程等。

三、高效沟通,积极应对

有效的沟通是指通过对话、讨论或信件等形式将思想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对方能有效接收,通过交流、沟通,双方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有效沟通能让沟通双方化尴尬为玉帛,既有效地解决了问题,也能够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想法,达成理解和信任,促进双方的关系,提升工作效率。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一)目标明确,就事论事。沟通前,要理清事实、澄清想法、明确目标,不钻牛角尖,要以客观的、基于解决问题的模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

(二)选择恰当的沟通时机。情绪对好事情和坏事情都是强有力的推动者,要尽量避免在情绪消极时沟通,情绪消极时说话无章法,沟通内容易被扭曲,让人误以为是挑衅,沟通甚至会变成吵架。有效沟通要选择双方在心情平静或愉快时进行,才能实现双赢。

(三)把握好沟通的身份,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沟通对象是领导、同事还是顾客,沟通对象的个性特点是什么。沟通对象不同,说话的语气、行为姿态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沟通内容,沟通形式也不一样。

(四)主动沟通,发挥优势。用心觉察,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找准自己的优势。作为员工,可以利用现有的岗位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并通过主动沟通,让共事者了解自己并让自己的特长有机会发挥,做到两全其美。

四、结束语

本文从实践出发,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2.0理论,探讨积极情绪对高校后勤员工工作生活的影响及习得积极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从投入、意义感和成就三方面改变对工作的认知,提高责任感,激发工作动力;从人际沟通效能的角度提升自我效能感。积极心理学的幸福理论对高校后勤员工保持良好精神面貌、提升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美)群言出版社,2010.

[2]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万卷出版公司,2010

[3]MatinEPSeligman.赵昱鲲,译.持续的幸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4]张永军,于瑞丽,魏炜.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创造力:情绪的中介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6(1).

[5]李品.企业员工个人成长主动性:一般特点与影响因素[D].南京:南京师范法学,2016.

猜你喜欢

投入积极情绪人际关系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