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虞舜精神,开拓德育资源

2019-09-10王伟萍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资源主体性校园文化

王伟萍

摘 要:根据“以思想办学,以文化理校”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以传承虞舜文化为文化理校的切入点,积极探索促进学校发展的实践之路。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德育品牌下,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成长更为自主,德育课程使学校发展获得了源头活水。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资源;虞舜文化;主体性

虞舜,即夏朝舜帝,是大禹治水的发起者。“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我们柯桥区王坛镇位于柯桥区南部山区,著名的古建筑舜王庙就座落在这里,我们王坛镇中学就在小舜江畔、舜王庙旁边。学校根据“以思想办学,以文化理校”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虞舜这一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实践之路。

一、深挖虞舜文化,丰富德育资源

舜作为"五帝"的最后一位,处在文明成立并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舜帝的"明德"思想集中体现为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和孝道。我们努力挖掘虞舜文化所带来的德育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德治

舜毕身推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由此生发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儒家伦理思想,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意识之中。本人将舜文化的内涵主要分为德、孝、礼三个方面。舜倡导以道德为人本,表现在:仁爱、利人、扬善等方面。

2.重入世

舜主张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无论是耕历山、渔雷泽,迁三苗、扩疆域,还是举贤任能、禅让帝位等,都是舜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崇高道德理想的体现。重入世,重以舍利取义的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强调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是虞舜文化的重要内容。

3.重和谐

提倡"和而不同,执两用中。"舜一定程度上是以德化人的化身。以德化人目的是为了造就人们协同的道德精神并将其外化为具体的协同性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崇尚"和"、"中",养成了中华民族注重和谐,维护整体,温文尔雅,谦让宽容的民族精神。

二、寻找虞舜遗迹,探寻思想渊源

虞舜文化德育课程不应该只是僵化的教条,更不能仅仅用一本书或者几篇文章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注重让学生走出去实践、上网找资料、从文化课上学习等方法,努力让学生理解虞舜精神,探寻其思想渊源。

课堂是孝德教育的主阵地和着力点。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渗透孝德教育,特别是语文、思品、社会等人文学科要充分挖掘孝亲、感恩教育资源,对一些名人、伟人的孝亲内容,要求学生能认真学,记得住,讲得来,学着做,力求入心入脑,自觉内化为行动。学校编印了《畅游舜文化》和《虞舜传说》等系列校本课程,并列入授课计划,每周一节课。学校先后邀请市虞舜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及其他专家,如市虞舜文化研究会会长俞日霞、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会长吴宝炎、绍兴市道德模范何亮等专家来校给学生授课,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践行虞舜精神,实现知行合一

虞舜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孝,学校根据中央文明办提出的中小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一个活动主题提出在全校开展“明孝礼、知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把原来的孝心教育提升到感恩教育,使活动的内涵更加宽泛。

主题活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家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二是在学校做一个尊敬师长的学生;三是在社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公民。并以“学孝”、“知孝”、“行孝”为推进路径,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学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教育周边的同学,让孝敬父母、感念亲恩更加具体化、实在化。实践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如把一月份安排为感吾亲情教育月,二月份安排为文明礼貌教育月,三月份安排为吃苦磨炼教育月,七月份安排为感恩教育月。

学校还利用传统节日大力推行亲情作业,倡导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孝敬之情,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道美德,如:春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是“把劳动带进家庭”;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是“把快乐送给父母”;中秋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是“把欢乐带进家庭”;重阳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是“把问候送给老人”。每年开学初,学校组织师生捐款给“爱心基金”,已坚持十年多的“爱心基金”扶贫帮困活动多次在省市级媒体被报道。这一活动教育学生理解爱,感受爱,学会爱,传递爱。

此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游舜庙古迹,扬虞舜精神”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虞舜文化研究社团的学生深入舜王庙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撰写讲解词,然后由他们担任“小导游”为各班学生进行现场讲解。

学校组建了一支舞龙队,每逢大型节日都会组织起来搞活动,让全体学生感受到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而虞舜文化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感召下,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孝德少年”“励志少年”,他们的事迹在校内外被传诵,大家深受感动。

四、对照虞舜品格,实施科学评价

校内“孝礼长廊”中的“王坛镇中学学生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图文并茂。学校参照新旧二十四孝的内容,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及时代要求,拟定了富有校本特色的“王坛镇中学学生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并创编了王中《二十四孝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要求,如:把二十四孝中第一条“常随父母看望长辈”,编写成“学校社区家国事,常和父母唠一唠,哥嫂叔伯等长辈,不忘随时访一访”四句话;把第二条“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编写成“平时回家常看看,逢年过节陪父母,礼物不必太贵重,懂得感恩孝心表”四句话。

学校还制订了《学生孝行达标手册》,分年段分阶段确定学生“行孝”准则,并以三年为周期,对学生分阶段进行孝德教育和达标行动。要求学生对照《学生孝行达标手册》,不但要把内容记于心中,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每月一评,有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和家长评等形式,评比结果作为评选“孝德少年”、“励志少年”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全员参与的评价机制为学校孝德教育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总之,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用足用好虞舜文化这一文化资源优势,文化理校的办学品牌不断打响,最近,我校拍摄了一部继承虞舜文化的专题介绍片,以便把我校的经验传播出去。实践表明,我校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德育品牌正在建立,学生的思想素质与成长更为自主,德育课程使学校发展获得了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德育资源主体性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让德育教育在我园生根、开花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研究综述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