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
2019-09-10莫韵琴
莫韵琴
摘要:作为一种工具,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近年来,我校还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互渗透,充分发挥整体功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这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传统教學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我们应该理性选择,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注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将从目前“以教为主”变为“以教为辅”,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数学课程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但现有的教材很难满足学生对这种知识的渴求。然而,多媒体的优势是直观和直观的,它创造了体验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深化他们的体验。同时,它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传递有用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学“合理存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们在银行的存款,制作生动的动画和真实的图片,并展示课本情境图中人物的对话,以便学生在这些问题情境中提问和自己解决问题。学生们愉快地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问题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会主动学习,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强调“辅助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辅助教学手段,主要用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更多的视觉思维,激发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然而,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或未能科学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思维懒惰,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应充分了解教学课件是否符合《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应是“画龙点睛”之用,而非“画蛇添足”之作,声音、图像、图表和文本等元素太多是不合适的。重点应放在突出数学信息上,以吸引学生对数学要素的注意,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非数学信息上,而且那些能操作的就不必演示。一个漂亮的课件是否好取决于它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抛弃“传统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被抛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学习。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如果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积累,感知就会变得肤浅,表象就无法在大脑中建立。课件的再好也不如活泼的课堂,动画的再好也不如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不能用高超的课件设计来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我体验。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要求学生大量感知1公斤物体的重量。学生应该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如称重、称重、比较、观察、计算等。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如果没有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不同大小的圆的直径和周长,没有对周长比概念的理解,就成为一个问题,这就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并不完美,它有其不足之处。一些精美的课件经常导致学生过于关注漂亮的图片而忽视教学本身。此外,教室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产生不同的学生,而课件缺乏张力和灵活性等。因此,好技术和坏技术没有区别。只要它有助于教学,只要它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和理解,它就是好技术。这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小学数学教育》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