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理解无形资产评估前提的方法建议

2019-09-10刘伯凯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资产评估无形资产

摘要:无形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教学中的重要章节,深入理解和掌握无形资产评估前提在无形资产评估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无形资产;资产评估;超额收益

中图分类号:F 830       文獻标识码:A

无形资产评估是具备特定资格的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对无形资产在某一特定时点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并得出评估结论的过程,涵盖着明确评估目的、确认无形资产、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评估方法、作出评估结论等工作流程。无形资产评估前提则是所有评估工作的前置条件,决定着是否有必要开展后续的评估工作,也决定着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其的理解和掌握显得十分重要。

1、从无形资产的定义出发,开启对无形资产评估前提的理解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指出,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该定义表述了三层意思:

其一,“由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主要强调主体对于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因为所有权或控制权代表着收益的归属权,在经济利益的归属出现争议时,所有权或控制权将是裁判的标准。

其二,“不具有实物形态”既是对无形资产存在形态区别于其他有形资产的重复表达和强调,更预示着无形资产发挥作用的特有方式——因为无形资产往往无法单独存在,必须附着于有形实体之上,如商标这种无形资产就必须附着于衣服、鞋子等各类有形实体上,两者共同构成市场上交易的各种商品。

其三,“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中“能带来经济利益”是关键所在,前半句提到的“对生产经营发挥作用”只是表现形式,目的还是为了带来经济利益。能带来经济利益,就证明了无形资产的价值;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越多,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越大。

2、通过列举商标的案例,加深对无形资产评估前提的理解

无形资产评估所涉及的经济利益专指超额收益,而超额收益正是无形资产评估的前提。超额收益是指无形资产所带来的,超过一般物质实体或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收益。如何理解超额收益这个陌生的专业名词,以及如何理解超过一般物质实体或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收益这句有点拗口的专业术语,建议从列举商业社会中商标的案例入手。

相较于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等这些专业性更强的无形资产,商标这个无形资产更为常见,可以向学生列举常见商品中名牌产品和一般产品在售价上的巨大差异来帮助理解,如同为一双运动鞋,但阿迪达斯或耐克就能比李宁、安踏等国产品牌售价贵数百元不等;还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引述《经济参考报》对奢侈品代工厂境遇的调查报道,向学生揭秘在产业链高度分工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品牌持有方和代工厂的密切合作,以及密切合作背后悬殊的利益分成,如一个售价3000元的coach(蔻驰)女包成本仅需120元,其中45元为材料成本,20元为人工成本,35元为水电租金等成本,剩下的20元则是代工厂少之又少的利润,以便加深他们对于商业社会中无形资产和物质实体在交易时融为一体,却在生产中可以毫无障碍地截然分开这个商业现实的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可以帮助他们去理解超额收益定义中所指的“一般物质实体”和“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商品的物质形态千变万化,所谓“一般物质实体”泛指所有的物质形态,而又超越一切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代工厂所生产的各式各样未贴牌的商品;“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可能等于“一般物质实体”所创造的收益水平,也可能创造出比“一般物质实体”更高的收益水平,如某个行业或领域中相对冷门或非主流品牌的商品;但无论是“一般物质实体”所创造的收益水平,还是“行业平均收益水平”所代表的收益水平,都是基本的或是正常的收益水平,所谓超额收益是超出以上两种收益水平的收益。

这种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考虑分成率(K)的原因,因为无形资产和物质实体共同构成了商品,商品作为一个整体出售后得到收入(利润),而我们评估的并非商品这个整体,只是商品的一个部分,因而我们要通过分成率(K)的形式从商品所创造的收入(利润)中分离出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入(利润),再用无形资产创造出的收入(利润)去判断无形资产的价值。

3、辅以例题和练习,巩固对无形资产评估前提的理解

在学生基本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并搭建起超额收益的基本认知后,我们再辅以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学生对于超额收益的理解,因为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方法除了上述的分成率(K)法外,还有直接计算法、差额法、要素贡献法,其中直接计算法最为常用,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收入增长型、费用节约型等等。在理解直接计算法时,不用再拘泥于分成率(K)这个因素,而应对无形资产使用前后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因为这种收益的变化正是无形资产所带来的,也正体现了无形资产所特有的价值。通过包含着各种计算方法的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让学生对无形资产评估从概念的介绍到理论的搭建,再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具体运用,直至完全掌握。

参考文献:

[1] 刘玉平.资产评估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 郭化林.资产评估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6

[3] 刘伯凯.资产评估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刘伯凯(1976.10--),男,汉族,籍贯武汉,武汉晴川学院,湖北省武汉市,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公司财务。

(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

猜你喜欢

资产评估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医院无形资产管理及其几个关键环节
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问题的思考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金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特殊性及方法选择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专利权价值评估研究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基于无形资产的会计问题浅议